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2025年05月28日20:10:25 搞笑 1985

一、嫪毐

战国末期秦国权臣,原为吕不韦献给赵太后的假宦官,凭借与太后的私情权倾朝野。他不仅与赵太后生下两子,更自封秦王“假父”,甚至试图发动政变推翻嬴政。嬴政亲政后,嫪毐率门客及卫卒叛乱,失败后被车裂示众,两个幼子被装入麻袋活活摔死,全族诛灭。其结局成为外戚干政失败的典型案例,也加速了吕不韦集团的垮台。他的野心与无知,印证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历史规律。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二、吕雉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中国首位实际掌权的女性统治者。她以铁腕手段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将戚夫人制成“人彘”,并大力扶持吕氏家族,一度架空刘氏江山。刘邦去世后,吕雉临朝称制15年,开创外戚专权先例。然而她死后仅半月,周勃、陈平等元老发动政变,吕氏一族无论男女老幼尽数被杀,仅少数远亲逃亡蜀地。吕雉的结局揭示了古代女性掌权者难以摆脱的困境:权力越集中,身后清算越惨烈。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三、窦婴

西汉外戚重臣,曾率军平定“七国之乱”,支持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作为窦太后侄子的他,因与田蚡争权被卷入“灌夫骂座”事件。汉武帝借机以伪造先帝遗诏(矫诏罪)将其斩首,窦氏百年望族一夕覆灭。窦婴之死实为汉武帝打击外戚、加强皇权的政治清洗,其家中搜出的遗诏真伪至今成谜,凸显专制体制下“君要臣死”的残酷本质。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四、主父偃

汉武帝时期寒门崛起的谋士,提出削弱诸侯的“推恩令”,将诸侯国土地分封给所有子嗣,成功瓦解地方势力。但他得势后疯狂报复早年轻视他的人,收受贿赂、逼死齐王,引发诸侯集体弹劾。汉武帝为平息众怒将其灭族,其“倒行逆施”的成语警示后人:改革者若不能约束私欲,终将沦为权力牺牲品。他的政策虽巩固中央集权,却因个人道德缺陷招致杀身之祸。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五、霍光

西汉权臣,受汉武帝托孤辅佐昭帝、废立昌邑王、拥立宣帝,掌控朝政20年。他执政期间延续“文景之治”政策,但家族专权达到顶峰:其妻毒杀许皇后,女儿霍成君强立为后。霍光死后,汉宣帝隐忍三年,最终以谋反罪将霍氏满门抄斩,连坐诛杀数千人。霍光“治国不齐家”的悲剧,揭示了权臣家族“盛极必衰”的历史宿命,其废立皇帝的权力更成为后世权臣的“高危模板”。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六、檀道济

南朝刘宋开国名将,以“三十六计”闻名,北伐北魏屡建奇功。因功高震主被宋文帝猜忌,逮捕时怒斥“自毁长城”仍被处决,全家遭屠。他死后北魏大举南侵,刘宋丧失淮北领土,印证其预言。檀道济之死反映南朝皇权对武将的极端防范,其“唱筹量沙”的军事智慧与“白服出征”的悲壮形象,成为古代冤狱的经典符号。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七、杨骏

西晋武帝岳父,趁晋武帝病危篡改遗诏独揽大权,引发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杨骏逃入马厩被乱戟刺死,三族尽灭,尸体遭百姓践踏。他的倒台直接引发“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迅速衰亡。杨骏的专权展现外戚政治的脆弱性,其被杀时皇宫“血流成河”的记载,预示了晋王朝即将到来的大动荡。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八、杨玄感

隋朝名将杨素之子,趁隋炀帝征高句丽时起兵反隋,成为隋末首个大规模起义的贵族。但他战略失误围攻洛阳,兵败后让弟弟砍自己头颅请功未果,全族被杀且被改姓“枭”(不祥之鸟)。杨玄感之死暴露隋朝贵族阶层与皇权的深刻矛盾,其“开仓济贫”争取民心的策略,为后续农民起义提供了示范。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九、来俊臣

武则天时期酷吏之首,发明《罗织经》系统化制造冤狱,残杀李唐宗室和朝臣数千人。他创立“定百脉”“死猪愁”等十大酷刑,甚至将囚犯闷入粪池。最终因企图诬告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谋反,被反杀灭族,长安百姓欢呼“今夜安眠”。来俊臣的覆灭标志着武则天结束“酷吏政治”转向怀柔,其恶行成为古代司法黑暗的典型。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十、胡惟庸

明初最后一任丞相,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名诛杀,牵连3万余人,终结了延续千年的宰相制度。胡惟庸案实际是朱元璋集权的政治清洗,后世考证其“通倭”“私藏兵器”等罪名多为罗织。此案后六部直接听命皇帝,皇权达到顶峰。胡惟庸的结局反映明初皇权与相权的终极博弈,其案件持续时间之长(持续到蓝玉案)、牵连之广,堪称古代政治清洗的巅峰。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十一、黄子澄

建文帝削藩核心谋臣,力主先削周王等弱藩再图燕王。他推荐李景隆为主帅导致靖难之役惨败,朱棣攻入南京后,被断四肢、灭九族,连坐诛杀姻亲邻居。黄子澄的悲剧在于书生议兵的理想主义,其“削藩必先弱燕”的战略失误,直接导致建文政权崩溃。直至明末,其藏匿湖北的后人才敢恢复本姓。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十二、景清

建文旧臣中最为刚烈者,假意投降朱棣后藏刀上朝行刺,失败遭“磔刑”(千刀万剐)。朱棣实施“瓜蔓抄”连坐其全村,老师、同学皆被诛杀,开创永乐朝文字狱先例。景清被剥皮填草悬挂长安门,其“书生报国”的悲壮与朱棣“诛十族”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明清士人精神抗争的象征性人物。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

NVIDIA爆拉+川普被判违规,我A终于要上车了? - 天天要闻

NVIDIA爆拉+川普被判违规,我A终于要上车了?

免责声明:本文是个人日记,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有观点, 仅代表个人立场,不具指导作用 各位股东们,大家好:今天市场非常有戏剧性——我A居然沾了川总的“光”。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川总施加的10%关税做出了裁定,认为其超越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授权,不构成“国家紧急状态”,而是构...
晕!上海一公交车站现“最矮椅子”... - 天天要闻

晕!上海一公交车站现“最矮椅子”...

上海街头的不少公交车站都设有候车座椅而这些座椅则成为老人们的“等车神器”比如颜值和舒适度都妥妥被拉满~但不是每一处公交站都让乘客舒心的家住共青森林公园附近的市民通过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反映称共青森林公园的正门的公交102路、124路和147路站点座椅十分奇葩高度还没有幼儿园的板凳高乘客坐着难受蹲下、起身...
笑喷!孙颖莎坐电梯抱怨被邱贻可踩脚,邱指导摸头逗莎莎:我故意的! - 天天要闻

笑喷!孙颖莎坐电梯抱怨被邱贻可踩脚,邱指导摸头逗莎莎:我故意的!

5月29日消息,5月29日,央视体育发布孙颖莎《最好的自己》采访视频。镜头中记录了邱贻可和孙颖莎师徒的可爱一幕:邱贻可走进电梯不小心踩了孙颖莎的脚,莎莎立刻大声“控诉”,邱贻可摸头安慰。视频中,孙颖莎正在等候电梯,邱贻可问到,“牵拉是吧?”莎莎开心地说了一句英文,“Yeah!是的。”随后,孙颖莎在前,邱贻可在...
吉迪恩·利奇菲尔德:根据最近几个月的情况看,马斯克好像是被耍了 - 天天要闻

吉迪恩·利奇菲尔德:根据最近几个月的情况看,马斯克好像是被耍了

【文/吉迪恩·利奇菲尔德,翻译/观察者网 陈佳芮】上个月底,一脸沮丧的马斯克承认政府效率部“没达到我的预期”。政府效率部声称,迄今为止已为美国政府节省了1700亿美元,主要通过裁员、废除法规、取消合同和拨款实现。但它们并没有提供证据,或者大幅夸大了这些节省。据估算,政府效率部草率削减政府开支的做法今年将额...
6月1日零点起可预约高考出租车 - 天天要闻

6月1日零点起可预约高考出租车

2025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举行。为助力考生顺利抵达考场,上海强生、大众、锦江三大出租车电话调度中心将开启高考接送考预约服务。从6月1日(周日)零点起,市民可拨打强生(62580000)、大众(96822)、锦江(96961)的叫车电话进行预约。多元预约运能保障 畅通送考通道强生、大众、锦江三大出租企业今年的高考出租车特色...
杭州多人目击:百斤重野猪闯进学校和小区!“跑飞快,随后自己游走了” - 天天要闻

杭州多人目击:百斤重野猪闯进学校和小区!“跑飞快,随后自己游走了”

5月28日,有网友向潮新闻报料:杭州山水人家小区今早闯进了一只野猪。据网友称,野猪是从小区北门进入的,之后在小区里乱转了很久。中午,记者来到该小区。在北门口,记者见到几名执勤的小区保安,保安告诉记者,今早8点多,确实有一头野猪从小区北门旁边的花坛窜出来,随后便转头跑进了小区。在物业办公室,两名前台工作人...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 天天要闻

史上遭满门抄斩的12位名人 1、嫪毐 2、吕雉 3、主父偃 4、杨玄感

战国末期秦国权臣,原为吕不韦献给赵太后的假宦官,凭借与太后的私情权倾朝野。他不仅与赵太后生下两子,更自封秦王“假父”,甚至试图发动政变推翻嬴政。嬴政亲政后,嫪毐率门客及卫卒叛乱,失败后被车裂示众,两个幼子被装入麻袋活活摔死,全族诛灭。其结局成为外戚干政失败的典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到底为何?考古显示:商朝并非躲避洪水 - 天天要闻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到底为何?考古显示:商朝并非躲避洪水

中国古代王朝迁都本是大事,但像商朝这样频繁“搬家”的实属罕见。从建国前迁都八次,到建国后再迁五次,商朝统治者仿佛对“搬家”情有独钟。过去总有人猜测,他们迁都是为了躲避洪水或夏朝余孽,但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却指向另一个更残酷的真相——商朝频繁迁都,其实是为了解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