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2023年02月11日20:54:12 搞笑 1100

回顾古代历史,一个很好的篡权时机就是趁王室孤儿寡母之时,皇帝年幼成不了气候,太后不懂国事,主少国疑之时这就给了权臣们下手的机会,很多王朝都是在这样尴尬的环境下改朝换代的。赵匡胤很幸运地赶上了这个时期,成为了当时的“弄潮儿”,三军拥护之下,赵匡胤突然间“龙袍加身”,他就这样半推半就地做了开国皇帝。

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 天天要闻

表面看推举赵匡胤为皇帝,是军心所向,实际上这里面君臣之间都有各自的算盘。赵匡胤当时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祖上在唐朝时就担任御史中丞、刺史等要职,可以说他出身于根基深厚的军人之家,当不当皇帝对他来说,暂时是无所谓。

即使不当皇帝,以他的实力做一方土皇帝或者权臣是绰绰有余,尤其当时的情况幼帝只有七岁,他根本没把皇帝放在眼中,皇帝没本事收拾他,所以他对皇位不怎么感兴趣,至少不会主动提出来,像这样的举义大事,以他军人之家的出身,早已深谙权术之道,因此他在等一个机会。

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 天天要闻

再说那些推他上位的弟弟和武将。赵匡胤满足现状,可他们不满足,赵匡胤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本事,而他们则要往后排,要想凭功劳往上爬,甚至想越过赵匡胤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们又想有出人头地那一天,那怎么办呢?显然把赵匡胤推上位是个很好的选择,到时候他们争抢功劳,没准自己就是下一个赵匡胤。

在这些人的心里对赵匡胤已经做出了一个准确的评估:一是赵匡胤有这方面的人气,二是万一行动失败,赵匡胤就可以当这个“背锅侠”,万一成了事,等赵匡胤坐稳了江山,他们就有扶龙之功,地位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远不是现在的小小将领一个。而这其中有这种想法比较明显的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并且他还是有野心的一个人。

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 天天要闻

都知道赵匡胤死了之后,传位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而不是他的儿子,按照封建王朝的继承规则,怎样也轮不到赵光义,除非赵匡胤没有儿子。但在史料上记载,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除了两个儿子早夭之外,还有两个十分成气候的儿子。

次子赵德昭在老爹在位时他已经是节度使,四子赵德芳17岁时就是防御使,也算是一方大员。但是这两个儿子在赵光义继位后,一个自尽、一个病逝,赵光义继位后,他的这两个侄子先后在五年内死亡,死时都是二十多岁。

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 天天要闻

死于人生精壮时期,怎能让人不怀疑是否赵光义所为呢?就连赵匡胤自己都是离奇死亡,和弟弟头一晚喝了酒,第2天人就没了,而他的弟弟在他有子嗣的情况下继承大统,再加上继位后两个侄子早亡,这里面没有赵光义的手脚,那历史可太奇迹般的巧合了。

所以,当初赵匡胤被黄袍加身时,赵光义是非常主动的一位,他亲手把黄袍披在了哥哥身上,以此表示自己是忠实的拥趸者,为自己后来继位先找了一个“出头鸟”。另外,他长期在赵匡胤身边做参谋,怎能不了解赵匡胤的心思,皇帝之位赵匡胤不急着要,可他着急啊,于是有事没事就对着赵匡胤吹耳边风,赵匡胤再没想法在这般怂恿下也会动了心思。

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 天天要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赵光义率先吹起了东风,在军中散布议论:皇帝年幼啥事不懂,他们做出再大的功劳皇帝也不知道,不如另起炉灶做个开国功臣。手底下的兄弟被这样一煽动,脑海里立刻浮现自己鲜衣怒马、衣锦还乡的情景,于是在赵光义的策划下来了个黄袍加身的戏码。

这里面的小动作赵匡胤是完全知情的,他之所以半推半就也是在传递两个信息:一个是,是你们让我做皇帝的,以后万一失败想甩锅,谁也跑不掉;另一个是丑话说在前头,让我当大哥,一切都要听我指挥,这样他才会得到完整的兵权。

众人都已经热情高涨,饭菜都已经端上桌了,饥肠辘辘的众人就等着下筷子吃饭呢,当然是赵匡胤说什么是什么,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胤披着弟弟给的黄袍做上了皇帝,事情也正如他所预期的那样发展,在一切顺利的状态下他成为了开国皇帝。

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 天天要闻

为了能坐稳皇位,赵匡胤又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完全打的是亲情牌,当初那些扶他上位的将领被忽悠得感激涕零,赵匡胤这招卸磨杀驴演得那叫一个漂亮,相比朱元璋把开国功臣诛杀怠尽,赵匡胤可是留下了一个好名声,只是他的离奇死亡真的是耐人寻味。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

月入1万元负债过亿退休夫妻申请破产,网友为何“炸锅”? - 天天要闻

月入1万元负债过亿退休夫妻申请破产,网友为何“炸锅”?

近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深圳中院”)发布了一则破产清算申请公告,引发公众关注。该公告显示,深圳一对退休夫妻,月收入约1.2万元,却申报了超过1.2亿元的债务。“这些巨额债务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破产清算是不是表示后续不需要还钱了?” 面对收入与负债的巨大差距,许多网友怀疑其中存在隐情。对此,读特新闻...
爸!妈!你们在哪儿?加拿大女孩跨山越海致电醴陵 - 天天要闻

爸!妈!你们在哪儿?加拿大女孩跨山越海致电醴陵

近日,醴陵融媒记者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来自加拿大的女孩Luci Yuan Yuan Oakes(曾用名:夏媛媛),很想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Luci Yuan Yuan Oakes近照)夏媛媛2007年出生,2010年被一对加拿大夫妇收养。在异国他乡的新家里,夏媛媛获得了养父母的悉心关爱与照顾,她的先心病也通过手术得以治疗康复。并且在成长过程中...
故事:“你怎么打我妈,我就怎么打你” - 天天要闻

故事:“你怎么打我妈,我就怎么打你”

声明:根据一读者故事改编。 01 乔燕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她也不知自己哪来的勇气,一下子变得特别勇敢。 放学还没到家门口呢,就听到邻居阿姨喊:燕啊,赶紧回家吧,你爸要把你....
收到“诀别”短信后,外卖小哥及时报警挽救生命 - 天天要闻

收到“诀别”短信后,外卖小哥及时报警挽救生命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通讯员 王军 顾燕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朝阳桥派出所见义勇为工作站为外卖小哥岳强颁奖。5月6日23时02分,常州外卖小哥岳强送餐时,突然收到一条奇怪的“诀别”短信:“小哥谢谢你给我送的外卖,再见了!”细心的岳强感觉不对劲,觉得发送短信的顾客可能会做出过激行为,于是果断选择...
记者走基层|AI赋能,“钢铁焊侠”有绝招 - 天天要闻

记者走基层|AI赋能,“钢铁焊侠”有绝招

5月6日,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调试焊接机器人。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5月6日,在位于邢台市的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记者见到了一位特别的“焊工”。它的机械臂灵活挥舞焊枪,焊花飞溅间,一道细腻的龙鳞纹焊缝在钢铁上蜿蜒成型。 “这是我们公司的明星产品——悬臂式焊接机器人。它有颗‘AI大脑’,能...
幻儿园的一件事,让我记忆了60多年 - 天天要闻

幻儿园的一件事,让我记忆了60多年

我是1955年出生在河南宝丰县商酒务公社的一个小村子。61年刚记事起,被送到了公社办的一个乡村㓜儿园。到㓜儿园后很兴奋,见到了好多小朋犮。在学校主要是捉迷藏,丢手绢,听老师讲故事等等,,,,,,。不知不觉到了中午,老师给我们带到餐厅,洗洗手
罗德里戈晒接受检查照:我很快会回来的,别再胡编乱造新闻了 - 天天要闻

罗德里戈晒接受检查照:我很快会回来的,别再胡编乱造新闻了

北京时间5月14日,罗德里戈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接受检查的照片,谈到了自己的情况。罗德里戈晒出了自己正在接受检查的照片,并配文:“感谢大家的留言和关心,我很快就会回来,别再胡编乱造新闻了。”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昨天,在和队医一起离开训练场前,罗德里戈按住了左腿后部,他将缺席与马略卡的比赛,以及本赛...
“不说人话”才能过审?毕业论文审查是否矫枉过正 - 天天要闻

“不说人话”才能过审?毕业论文审查是否矫枉过正

转眼间又快到毕业季,每一位学子在毕业之前都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那就是毕业论文,而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一环无疑是毕业论文查重。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为了防止有人AI生成毕业论文,如今又出现了更令学生们困扰的AI智能检测的审查。这类规定是学术严谨和规范的体现,但为啥每年的论文查重都会引得毕...
新媒体文艺评论怎么写?第五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上海开班 - 天天要闻

新媒体文艺评论怎么写?第五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上海开班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文艺评论怎么写、怎么学?昨天在上海戏剧学院开启的第五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以“自主话语体系建设视域下的新媒介传播”为主题,旨在加强文艺评论人才和骨干队伍建设,提升运用新媒体传播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