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每到秋天,常州满城都会飘散出炒大栗的香气。

一捧有些烫手的大栗,剥开壳往嘴里一扔一嚼,那滋味仿如在冷风里给身体送进一股热流。

吃货们大快朵颐,大栗店里到账声此起彼伏。

AUTUMN

40年“大栗江湖”

最早三家店,如今满城香

30岁出头的资深吃客王小姐,最爱春吃鲜菜冬涮肉,夏吞冷饮秋嚼栗。每到秋天,她会循着满街的栗子甜香,顺着大喇叭里“野山栗,正宗(特价)野山栗”的声音寻找目标,捧一袋在手上吃出满满的幸福。

她记得最开始是人找店,大栗店都是固定在像化龙巷、竹林路、小河沿、勤业路、花园路等商业集中区附近。没两年就是店随人了,大栗店越开越多,而且直往居民区、新村里扎堆。

大明栗的创始人杨大明认同王小姐的看法,像他的大明栗店,就是从雕庄的路边搬到了同济桥下的商业区,最后开到了茶山街道张家村的居民身旁。

64岁的杨大明已经炒了33年大栗,自曝是“常州大栗界的老前辈之一”,真正是从“从小年轻炒到了老头子”。

大约40年前,原表场那里有一家大栗批发经营店,老板特地请来炒栗老工人,在店里用大锅直接炒了大栗卖,很快便打响了名气。

老板的外号叫毛毛,所以坊间便称呼为毛毛栗。这应该是常州最早的大栗店了。

杨大明说,因为炒大栗非常简单,几乎没什么高深的技术,关键是要有力气:燃口大灶,支口大锅,把大栗和做碗用的陶泥丸混在一起翻炒,绝对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最理想行业。

也是在杨大明炒大栗的那个时候,金大栗的金老板也在化龙巷那边找了店面,正式涉足大栗行业。         

常州最早的三家大栗店:毛毛栗、金大栗、大明栗,正好分布在城西、城中和城东,且都是用老板的姓名(外号)打的广告。这也成了后来很多大栗店起名的潜规则,像毛胡子、许广炎、杨大栗等不胜枚举。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栗电炒炉出现,入行门槛变得更低了。2000年,特别是2010年以后,大栗店开始遍地开花,真的是满城飘香了。而随着一些炒栗老工人的退休,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毛毛栗最终销声匿迹了。

AUTUMN

大栗江湖的门派

各有不同的经营之道

不同的大栗老板心中,有着不同的经营之道,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大栗门派。

特立独行派

三不原则只为自身完美

守着四五平方米的店面,大明栗严守着“不送外卖,不搞连锁和多种经营,不卖河北栗外的其他大栗”的“三不”原则。

记者在杨大明的店里呆了两天,发现来买大栗的几乎都能和他唠上两句,说说最近的家长里短。

靠着老顾客们的帮衬,杨大明依旧在大栗行业里顽强且快乐地生存着:没有要扩张的念头,他只求自身的大栗真正好吃;没有打广告的必要,熟客自会带来熟客;没有收徒或传承的想法,如果炒出不好吃的大栗,坏了大明栗的招牌,不如让大明栗带着好口碑慢慢退出江湖……

开枝散叶派

手机外卖上满屏都是金大栗

点开大众点评App,输入关键词大栗,前三页几乎满屏都是“金大栗”,别的大栗店的名字只能在金大栗的“夹缝”中显露一下。

从最早的在化龙巷口支锅炒大栗,到如今的“满城尽开金大栗”,这发展势头猛得可以,颇有店多势众、大栗江湖扛把子的感觉。

50岁的苏北人杨先生,说自己从金大栗开在化龙巷时就在店里干活了,1999年成了金大栗红梅店的店长。他说市里的金大栗都是原本总部的员工分散来开的分店,只有乡下才有花钱加盟的店。

他认为广开分店的好处,就是到处都混得脸熟,有名气;不理想的是虽然炒大栗的基本技术都一样,但不同分店的人员对火候、炒的时间等掌控经验不同,要炒出粉、糯、香的大栗真的很吃功夫。

固本守业派

只守一家,别无分店

许广炎野山栗店则是固守着红梅东村旁的一块地方,不像大明栗和金大栗那样一店一人全包,而是请了几位伙计来帮忙。

这几年不少的大栗店都走上了加盟连锁开分店的路,可许广炎就是固守着这家“龙兴”之店不松手。

许广炎说常有人劝他学金大栗,但他开店19年了,从来就没想过开分店什么的,因为分店的每道工序都是脱离他的注视的,无法确保按照他的要求做到,炒出来的大栗品质下降了,这是许广炎无法容忍的。

对他来说保持大栗的口味和品质持久,强化顾客对自己店的认可与追随,真正对消费者负责,才是做生意的本分。

稳扎稳打派

做好当下,再谋发展

周建良的毛胡子好大栗店,开在勤业路上,每天都有周边的老居民和路人去买些。与别的店不同,他店里卖开口大栗,就是为了好剥。他说常州这样卖的人好像没几个。

大栗好吃,可壳难剥,有企业生产出开口大栗机,周建良花几千元买来后,发现因为大栗大小形状尺寸都不同,炒好后都混成一团了,根本不能卖。

于是他回归手工,一个个都用刀在壳上切出恰当的裂痕,一遍遍试,终于积累了开口大栗的炒制经验。开口大栗便也成了店里的一宝。

周建良并不排斥开分店,但主张稳定,把准备工作做好才行。他曾去浙江宁波、温州做了市场调研,发现那边一年四季都吃大栗,生意时间更长,也是非常动心。

但是回家一合计,夫妻离开常州大本营去外地打拼,人生地不熟风险也大,因此他暂时还是立足于当下,但只要时机成熟,他肯定愿意去闯一把。

在这个大栗飘香的季节,

常州那家大栗是你的心头爱呢?

快点留言告诉我们吧!

来源:常州晚报

全媒体记者:舒翼

摄影:朱臻

编辑:王珊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晚报(微信号:czwb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