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古籍中,感受古人的酿酒智慧和精益求精……

酒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创举。从古至今,它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虽然具体是谁首次酿造了美酒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酒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技术之一的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也被记录在了书籍之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周礼》

有关酿酒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儒家经典《周礼》之中。《周礼》是先秦古籍,著名的典籍“十三经”之一,此书记载了周代的社会制度、典章文物、审美习尚和工艺水平等,也透露出当时的酒业状况。

据《周礼》记载,周朝便已设置了酿酒相关的职官,比如有“酒正”、“酒人”、“郁人”、“司尊彝”、“大酋”、“浆人”等诸多称谓,不同的官职配置相应的人员,不仅主管与酒相关的政令,而且直接负责监督生产。《周礼·天官》中记载:“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八人。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可见,周代时,关于酒的礼制就已较为完善。

与此同时,《周礼》中还记载称:“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用“五齐三酒”对酒进行分类。

《礼记》

《礼记》系西汉末期儒生戴圣所传四十九礼记之文,东汉郑玄等为之作注。该书实际反映的是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制度。该书之中也有关于酿酒的相关记载。

据《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贷。”此处所言就是被后世所称道的“六必”造酒原则,直到现在仍被认为是造酒技术的精华。可以看到,其中对于造酒的时间、原料的准备及其选择标准、大酋对造酒事务的严格监管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六必”是酿酒时要掌握的六大原则问题。其中“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是造酒的核心,有人将“秫稻”比喻为酒之“肉”;将“曲蘖”比喻为酒之“骨”;将“水泉”比喻为酒之“血”,这一比喻形象地道出的酿酒技术的关键。

《齐民要术》

中国酒文化繁荣数千年,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和他的《齐民要术》显得浓墨重彩,也是世界酿酒史上少有的科技记录。

《齐民要术》卷七有《造神曲并酒》篇、《白醪酒》篇、《笨曲并酒》篇和《法酒》篇,专门论述古代酿酒,将酒的酿造分为制曲和造酒两大部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导性。从所记载的工艺过程看,当时的人对微生物在生物酿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有所认识,并掌握了很多实际经验和制作技巧。这也是目前所保留下来的唐朝以前最系统、最完整的一部古代酿酒著述。

值得一提的是,“河东神曲”的酿造工艺就记载这部巨著之中,“河东神曲”即“汾酒曲”的前身。今天的清香汾酒制曲工艺,也是在传承《齐民要术》精华的基础上改进创新形成。

《北山酒经》

在宋朝,朝廷重视酒务管理,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酿酒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也使得酒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北山酒经》是宋代酒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成书于宋代酒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北宋徽宗政和五年)。这时期的酿酒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酒的种类繁多,品质上乘,成为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乃至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山酒经》共分为三卷,上卷为”经”,其中总结了历代酿酒的重要理论,并且对全书的酿酒,制曲作了提纲契领的阐述。中卷论述制曲技术,并收录了十几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下卷论述酿酒技术。

《北山酒经》与《齐民要术》中关于制曲酿酒部分的内容相比,显然更进了一步,不仅罗列制曲酿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其中的道理进行了分析,更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北山酒经》作者朱肱借用"五行"学说解释谷物转变成酒的过程,“酒之名以甘辛为义,金木间隔,以土为媒,自酸之甘,自甘之辛,而酒成焉。所谓以土之甘,合水作酸,以水之酸,合土作辛,然后知投者,所以作辛也。”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纸、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影响了很多产业,每一章都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智慧。而对于酿酒领域,由“天人合一”演变成的“天人共酿”,至今成为中国人酿酒的最高境界。

宋应星在《曲糵》篇,提到“唯是五谷菁华变幻,得水而凝,感风而化”,以及“时宜盛暑天……经四十九日取用”。意思是,酒曲是五谷精华通过水凝与风化得以制造,必须按照季节和时令周期,这里的水凝、风化、季节、周期,即是自然规律,是“天道”所在。此外,书中还提到用明矾水(无机物溶液)培养纯化红曲种(微生物),这种方法沿用至今,为酿酒工艺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到这,您是否对古人肃然起敬,几千年前,他们就能酿出美酒,正在于对酿造工艺的精益求精。毫无疑问,酿酒是个系统工程,从原料、磨粉、制曲、酿酒、勾兑到包装,是一个严格的过程,更是几千年来酿酒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汾酒酿造技艺作为杏花村先民创造的宝贵“文化瑰宝”,于20066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涉及原料粉碎、入缸温度、入缸水份等数十个工艺技术参数。杏花村汾酒是中国白酒行业“清香型”的代表,也是留存下来的品质独特罕见的白酒类型,在整个酒文明及人类历史的发展沉浮中,它始终具有无法取代的意义和价值。其凝结着几千年酿酒经验的总结,更凝结着现代机械化无法取代的传统智慧与价值,值得去好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