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师傅从四川老家回来,他带来了一些腊肉,跟我们说,今后再想吃腊肉不容易了,因为他们那里有规定,今后禁止自己在家熏制腊肉了,如果你要熏制,必须要到指定的地点。
这我就不解了,腊肉可是四川的特色食品,怎么就不让制作了呢?罗师傅说,当地给出的理由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环境治理无可非议,是应该的,但为此将历史沿袭下来的,制作传统美食的做法废除,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呢?这和春节不让放炮是不是一样,环境污染减轻了,但民心民意没有照顾到。
这也不是说,有些传统不应该改变,而是应当两害相权取其轻,像这样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还是要倾向于尊重传统,利于民众。
在20多年前,我到山西大同,那里有个风俗,叫旺火,各家用大块煤,在门口垒起来的,然后点燃,家境好的垒的高,垒的大,家境不好的垒的低,垒的小,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旺火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呛人的烟雾。这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活动,需要干预,后来再到大同这种风俗不见了,大气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像四川这种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制作传统美食的,采取限制措施,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里面介绍的美食,涵盖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令人垂涎的美食,这些美食哪一个不是民族和地区饮食文化的结晶,四川腊肉就是其中之一。
熏制腊肉,是巴蜀地区老百姓都爱吃的美食,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美食智慧,现在不让自己在家制作,要集中熏制,这样一是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二是难道集中熏制就不会再产生烟雾,对环境产生污染了吗?如果老百姓带着肉,到集中点熏制,再收取费用,这样是不是又加重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这样一个通知,倒是简单,这是不是有懒政惰政之嫌。大禹治水,尚且采取堵疏结合,我们的有关部门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既然是老百姓离不开的,就要想办法,比如制作可以降低排放的熏制炉具,从而来降低污染呢?
领导不是说了吗?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希望职能部门不要仅仅为了自己管理方便和完成任务指标,无论什么事儿都一刀切。不要再出现为了降低污染指标,连面条制作都要停止,为了降低污染指标,连老百姓沿袭千百年来的熏肉也要限制的事情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