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这个节日中喝了多少杯呢?疫情会影响消费,当然也会影响到酒类产品的消费。其实白酒的产销量下降却并非从疫情发生后才开始的,实际上其下降已经很多年了。
以前的白酒老大曾经是以光瓶低价为主的沱牌酒,虽然其价格便宜,但是顶不住产销量大,需求旺盛。市场热点逐步从沱牌转向五粮液,再到现在的茅台,原因除了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以外,其实和白酒的产销量及消费人群下降关系很大。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最近几年的情况吧。
显然白酒产量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变化,还是在缓慢下降之中。更多的年轻人对其兴趣不大,并不是说说而已。原因是什么可能没人能说清,但越来越长的受教育时间,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以前年纪轻轻就出生社会,喝酒成为劳动后一项重要的放松方式,而学习期间如果也随时喝两杯,可能是要严重影响学习质量的。
为了应对消费人群下降和对未来并不看好的趋势,白酒这个长期赚大钱的行业也进行了多年的大洗牌。不管以前做的是高端还是低端,都在想方设法往高端上去靠。仅仅是川酒就有了1573、水井坊、青花郞等一堆高端子品牌,高不高端我们不知道,反正价格是挺高的。
说到川酒,四川的产量统计部门也是有公布的,我们就来看看川酒产量占全国的比例情况吧。
坐拥宜宾和泸州这两座酒都和酒城的四川,白酒的产销量一直都是很高的,以前鲁酒最牛,多次当央视标王的时候,四川的白酒产量仍然是全国第一。到现在,也就是2022年前8个月,川酒的产量仍然要占到全国的一半。
白酒产量的萎缩会不会对四川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个人认为,短期影响应该有限,上半年川酒的产量同比下降了3.9%,略高于全国的下降幅度,但啤酒的产量还是增长了5%的,疫情下,四川人还是要喝的,只是大家酒量明显不行了,高度白酒喝得少,啤酒还是要喝起走的。
其实全国啤酒的产量在2020年的疫情下,也是遭受了重创的,哪怕是2021年也没有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今年大概率也超不过了。
很可惜,四川的啤酒产量只占全国的7.1%左右,这可就没有白酒方面的优势了。其实也没有太多可以担心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对白酒的依赖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是四川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反而更加强烈了。
节日期间,大家吃好的同时,也要喝好,但别喝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