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的酿酒原料有哪些?

优质酱酒不仅对酿酒环境、顶尖工艺高度依赖,对酿酒的原料要求也极高。正宗酱酒一般用曲和高粱的比例为 1:1,酱酒的曲用量是中国白酒中最大的。同时,酱酒出酒率极低,一般不超过 2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斤粮食1斤酒”。复杂的工艺、苛刻的酿酒环境要求和原料决定了酱酒的高品质和健康基因。而正宗酱香型大曲酒酿造原料是:红缨子糯高粱、小麦赤水河河水。

酱酒之肉——红缨子糯高粱

高粱按粘度分为粳、糯两类。糯高粱几乎全含支链淀粉,酿造贵州茅台镇酱香大曲酒的糯高粱支链淀粉达到88%以上,糯高粱结构较疏松,能适于根霉的生长。高粱的内容物多为淀粉颗粒,外包一层由蛋白质及脂肪等组成的胶粒层,受热易分解。高粱壳含有丰厚的单宁,单宁含量达到2%以上。微量的单宁及花青素等色素成分,经蒸煮发酵后,其衍生物为香兰酸等酚元化合物,能赋予白酒特殊的芬香。

酱香型白酒选用本地生产的红缨子糯高粱为酿酒原料,主要是由其酿造工艺和香型决定的,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红缨子糯高粱皮厚、耐蒸、不糊化、支链淀粉高、单宁含量高、出酒率高的优势,是市面上的普通高粱所不能比拟的。

酱酒之骨——小麦

正宗酱香型白酒制曲的原料就是冬小麦。大曲是一种复合酶制剂,它含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酒化酶、酯酶等各种酶,是形成白酒香味成分的催化剂,此外在培养大曲过程中还形成多样的香气成分及前体物质。选用赤水河流域的小麦来制大曲,才能含有数量和品种最多的微生物,众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非常丰富的,并最终会影响白酒香型成分的多样性。

酱酒之血——赤水河之水

正宗酱香型白酒的酿造,离不开赤水河的河水。赤水河的河水颜色应时而变,每年雨季山水冲洗,两岸紫色、红色泥沙汇入河中,河水变为棕红色,成为名符其实的“赤水河”。到了重阳时节,赤水河又恢复清澈纯净本色,此时正是投料季节,河水的自然变化十分有利于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此外,流经茅台镇的赤水河河谷地段地质地貌非常特殊,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的红层流入赤水河时,溶解了红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滤出了纯净无毒、香甜可口的清冽泉水。经专家考察确认,这种紫色钙质土壤是生产优质酱香型白酒的重要基础。

若想酿造出优质的酱香型白酒,这三种原料缺一不可。优质的酱香型白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喝起来不口干、不辣喉、不上头,是越来越多向往健康喝酒方式的人的共同选择。

备注:本文内容和图片综合自网络,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