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米丸腩肉汤,一种充满乡土情韵的特色小吃



在潮汕,有一种与粿条一样用粳米磨浆,经过加热搅拌成糊状制作而成的尖米丸,丸体长溜溜的两头尖,丸体特别爽口,入口即咽,可炒可汤,汤味清美香醇,制作烹调工艺独特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尖米丸是一种充满乡土情韵的特色小吃。潮汕人将粳米称为尖米,尖米丸的名称可能因此而得。它的制法是,选用当地精细的大米,先在清水中浸泡3至4小时,捞起放于石磨,辗成米浆,取纱布将米浆过滤,除去粗杂质,然后倒进锅里加温,边用木棒搅拌,至水温六七十度后转为慢火,煮成糊状,冷却凝成块状,配三分之一生浆,揉捏成团,再取事前凿满直径0.5厘米小圆孔的木板,置于盛清水的鼎上,慢火加温,至现“蟹日水”,即将浆团放于木板上揉搓,用力压其顺小圆孔滴滴漏下鼎中,因浆团半生不熟,挤下圆孔的丸体每段约2厘米,两头坠缩为尖状,落鼎煮熟,便成为小巧玲珑的尖米丸。


一般家庭烹调尖米丸汤,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现成的丸体,与之做成汤肴的食材十分百搭,可以是海鲜,也可以是肉类,更可以荤素搭配。倘若与牛腩搭伍烹制,除了尖米丸和牛腩外,还可以加入娃娃菜、芹菜、冬菜等辅料。


牛腩是牛腹部及靠近牛肋处带有筋、肉、油花的松软肌肉,常作为焖炖煮牛肉的一种统称,及至牛身上许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钾、铁、钙、磷等矿物质,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基本一致,营养价值居各种肉类的首位,能增长体力,补充元气。中医认为,牛腩味甘性平,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消水肿等功效。家庭购买的生鲜牛腩,经过洗净、切块、焯水,和南姜一起放入电压力锅中焖煮30分钟,取出冷却后,装入玻璃碗置于冰箱中冷藏过夜,取出后勺去面上板结的一层牛油,方可投入烹饪。


尖米丸的烹调工艺讲究“清、鲜、巧”风格。先把娃娃菜煮熟,将其连同尖米丸一起汇入滚烫的牛腩原味汤中,加上芹菜、冬菜之类辅料,用鸡精调味,即可起锅食用。经过这样的烹制,一粒粒尖米丸柔韧润滑,略有弹性,一块块腩肉鲜香滑嫩,一口口汤水倍感鲜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