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边形小米,或许仍有悬念

2025年05月28日22:30:17 美食 4887

六边形小米,或许仍有悬念 - 天天要闻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丸都山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当下的小米,真有点“六边形战士”那味了。

5月27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期内营业收入达到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64.5%,两项核心财务数据均超出彭博此前给出的预期。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上,可谓“全面无短板”:手机业务一季度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大涨40%,以18.8%的市场份额重回国内市场第一;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加113.8%,可穿戴产品收入同比增加56.5%;汽车业务已接近盈亏平衡。

在财报发布前,二级市场有观点认为,小米过去几年铺垫的利好消息均已释放,其估值即将得到修正。需要说明的是,相比去年一季度财报发布时,小米股价上涨超过205%。

但这样一份成绩单,成功实现了对股价的“业绩托底”。截至5月28日港股收盘,小米股价上涨0.39%,收报51.75港元,基本可以看作初次完成“基本面验证”的考验。

那幺小米究竟做了什么,让摩拳擦掌的机构难以找到做空支点?看似无懈可击的增长矩阵,未来是否还存在隐患?

多极发力

在这份刚刚发布的财报中,最让人惊讶的之处在于,智能汽车可能很快就要为小米养家了。

去年二季度,小米首次公布汽车业务的财务数据,彼时亏损约为18亿元人民币,而到了本季度,亏损已收窄至5亿元。按此趋势推演,小米智能电动车业务极有可能在年内实现盈亏平衡点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营收达到181亿元,相当于该业务去年全年营收的55%。

与此同时,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也在沿着高端化战略稳步推进。

财报显示,期内小米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达到1211元,同比增长5.8%,创下历史新高。另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小米同期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25%,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六边形小米,或许仍有悬念 - 天天要闻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小米本季度在国内市场迎来的“量价齐升”,离不开补贴红利的刺激。某种程度上,小米甚至算是最大受益者。

至于为什么这个“泼天富贵”砸到小米头上,“iot业务”的表现可能会更好地解释这一点。

财报数据显示,期内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实现营收323.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8.7%。在小米集团营收构成中,iot收入占比已经达到29.1%,俨然已经晋升为一项重要主业。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电领域中,空调产品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65%;冰箱产品出货量超88万台,同比增速超过65%;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速超过100%;

小米的大家电的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在补贴红利下,小米“性价比”的特点被进一步凸显;另外就是在小米软硬件生态布局下,其“产品套系化”的特征对于传统家电市场的碾压。

有一组数据能很好地说明消费者对于“一站式家居升级”的需求: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小米在财报中加入了“拥有五件及以上链接至aiot平台设备(不包含手机、平板、笔电)用户数。

在过去三个季度的时间里,这个数字已从1610万提升至1930万。

六边形小米,或许仍有悬念 - 天天要闻

这种增长逻辑同样延伸至平板与可穿戴设备上,当全品类覆盖与政策形成共振,即便不谈生态联动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仅是“降低用户决策成本”这一项,都是国内其他厂商难以复制的。

未来仍有悬念

尽管“史上最强财报”的名头在过去几个季度不断被刷新,但就目前来看,小米显然还未到“躺平”的时候。一个必将面对的挑战是,当补贴政策结束后,小米还能否维持高增长?

从短期来看,对于手机和iot业务的冲击一定存在,因为消费电子领域是存在换新周期的,当下的补贴实际上已经透支了未来的需求。

而小米也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一个最显著的反应是,去年11月,小米在签约完成的两个月后,光速动工了位于武汉光谷的智能家电工厂,并计划在今年年底正式投入生产。

六边形小米,或许仍有悬念 - 天天要闻

建设自有工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能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柔性生产,从而将库存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位。以此来看,小米已经开始在为“过冬”做出准备。

当然,未来红利期结束后,对于小米来说更深层的考验是增长逻辑的切换:当消费者恢复价格敏感度后,如何利用生态优势去尽量减少用户的流失。

而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即小米要如何完成从“从 iot 硬件到 ai 服务的跃迁”。

实际上,小米对于ai的研究从来没有落下过。

早在2023年8月,小米就率先在手机端跑通了13亿参数的本地模型。前不久,小米又开源了推理模型mimo。据悉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公开测评集上,mimo仅用7b的参数规模,就超越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和阿里qwen更大规模的开源推理模型qwq-32b-preview。

但现实瓶颈在于:小米 ai 技术的工程化落地进度显著滞后于研发节奏。以小米的生态体量看,消费者对小米的期待显然不是“做一款智能硬件”,而是能够拿出一个数据中台,让分散在各个场景中的智能设备,实现真正的ai决策。

能否在短期内完成向ai的整体迁移,将是小米接下来的一道“必答题目”。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401412.html?f=qiehao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卤味市场规模增速放缓,Z世代成消费主力? - 天天要闻

卤味市场规模增速放缓,Z世代成消费主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智库,作者:红餐产业研究院,原文标题:《〈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发布:市场规模增速放缓,Z世代成主力消费人群》,题图来自:视觉中国随着卤味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卤味头部品牌承压前行。它们通过多种策略来积极应对行业变
直击股东大会|如何穿越白酒周期?古井贡酒董事长梁金辉这样回答 - 天天要闻

直击股东大会|如何穿越白酒周期?古井贡酒董事长梁金辉这样回答

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彭水萍5月29日,古井贡酒(000596.SZ)2024年度股东大会如期举行。虽然临近端午节,但是今年的股东大会现场依旧来了不少股东。在股东交流环节,许多机构股东与个人股东就公司发展表达了看法。有股东提到,希望明年董事会换届时班子成员保持稳定;也有投资者关注黄酒等替代品崛起对白酒消费的潜...
端午粽消费回归理性:平价散装热销 高价礼盒遇冷 - 天天要闻

端午粽消费回归理性:平价散装热销 高价礼盒遇冷

央广网大连5月29日消息(记者郅怡婧 见习记者徐子茗 实习生李婉阁)端午将至,大连各大商超粽香四溢。记者走访比优特、沃尔玛、大商等超市发现,甜咸粽子占据主流,咸蛋黄肉粽、板栗肉粽、豆沙粽等传统口味依旧稳居“C位”,散装区人流如织,单价3-6元的散装粽始终是家庭首选,日均补货频次较平日翻倍。大连大商超市的店员...
长沙市民体验康宝莱营养俱乐部健康管理新模式 - 天天要闻

长沙市民体验康宝莱营养俱乐部健康管理新模式

十余位长沙市民代表走进康宝莱营养俱乐部红网时刻新闻5月29日讯(通讯员 张乐)在“体重管理年”行动推进、“国家版减肥食谱”发布的背景下,“国家喊你减肥”成为热门话题。近日,十余位长沙市民代表走进位于四方坪街道的康宝莱营销人员运营的营养俱乐部,体验“科学营养+社群陪伴”的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十余位长沙市民...
双节资讯丨洋湖天街:4周年庆,长沙零食节开启消费新体验 - 天天要闻

双节资讯丨洋湖天街:4周年庆,长沙零食节开启消费新体验

红网时刻新闻5月29日讯(通讯员 朱畅)5月下旬,洋湖天街外立面再次呈现饱和度拉满的红色,醒目的“三折直降”视觉包装吸引过往路人驻足。5月30日,洋湖天街四周年庆将正式拉开帷幕,恰逢龙湖集团“天街欢抢节”,将全场商品将以直接打折的方式,在5月30日-6月2日为期4天的活动期内集中释放。“欢抢节”以“直折+独家”为核...
经典名肴——板栗烧鸭 - 天天要闻

经典名肴——板栗烧鸭

编者按:本公众号自2016年创立以来,一直关注人类科学(史)、技术(史)、博物(史)三大领域。当下,应部分热心读者的建议,我们决定加大对人间烟火的关注,为此特开辟“博物与美食”专栏,不定期转发兄弟公众号“厨艺传家”有关美食与菜肴烹制的文章,以飨读者,愿大家不论何时何地都有一手好厨艺,一个好胃口和一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