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钢铁巨头对比:浦项钢铁年营收3100亿,我国宝钢是多少?

在过去的2024年,全球钢铁产业迎来深度调整,步入了下行周期。国际上一众钢铁巨头无论是产能与营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韩国第一大钢铁企业浦项钢铁的净利润同比2023年更是下滑了44%,全年净利润为692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5亿元。

浦项钢铁是全球十大钢铁制造商之一,主要产品以高端钢材为主。浦项在韩国钢铁产业中的地位相当于宝钢之于中国。从营收与产能方面看,谁的实力更胜一筹呢?

浦项托起了韩国重工业的底座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钢铁年产量不足30万吨,汽车、造船等产业完全依赖进口钢材。1965年,朴正熙政府将钢铁工业确立为国家战略产业,选定庆尚北道浦项市为基地,由经济学家吴源哲牵头规划,陆军退役将领朴泰俊担任首任社长。1968年,浦项制铁POSCO)正式成立,初期建设资金来自日本战争赔款(3亿美元)和韩国政府拨款。

企业创立初期,浦项选择奥地利林茨钢厂作为技术合作伙伴,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碱性氧气顶吹转炉(BOF)技术。1970年4月,浦项第一座高炉点火,1973年一期工程竣工,年产能达103万吨,终结了韩国钢材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1981年浦项第二工厂投产,年产能跃升至850万吨,跻身全球十大钢厂。生产的冷轧板、车用镀锌钢板等高端产品打破日本垄断,支撑起现代汽车三星重工等本土企业崛起。

1994年浦项完成民营化改革,并于次年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其粗钢产量达2600万吨,占韩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2000年后,浦项钢铁开启全球化布局,向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输出FINEX技术,在中国也有多家合资钢企,它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已累计完成了高达50亿美元的投资额,比较知名的钢企有河钢浦项、张家港浦项等。同时,它还在澳大利亚拿下多座矿山,铁矿石自给率提升至50%。

去年受国际钢材市场需求下降、价格疲软、人工与电力单价上涨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浦项钢铁公司全年粗钢产量3504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7%。钢铁业务实现销售额62.2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3100亿元。

宝钢营收超3200亿

用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来说,宝钢的诞生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钢铁工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宝山钢铁二期工程投产,年产能达670万吨,就此跻身国内特大型钢企阵营之列。

到了90年代后期,宝钢与上海钢铁、梅山三家钢铁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宝钢集团公司诞生。2000年后,宝钢集团又陆续收购了八一钢铁、韶关钢铁、宁波钢铁。一番操作下来,到2010年宝钢集团的钢铁年产量达到4400万吨,稳居国内第二的位置。2013年,宝钢集团在湛江启动千万吨级建设项目,产能再次跃升。

作为宝武集团旗下的主力钢企,现在的宝钢集团钢铁年产能达8000万吨,相当于美国一年的钢铁总产量。如此庞大的产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量接近2亿吨。宝钢依托母公司宝武集团控股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锁定了年均1.2亿吨的高品位铁矿供应,将原料自给率从不足5%提升至30%。在澳大利亚投资了帕拉伯杜矿区,20年时间,一共向中国运输了2亿吨铁矿石。

根据宝钢股份发布的2024年财报数据,全年总收入3221亿元,净利润接近74亿元。跟韩国的浦项钢铁相比,在营收规模上相差无几,但是净利润这一核心指标,足足高出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