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要“变天”?全球前五大MCU厂报价下降-icspec

文章转载自“芯极速“

砍单砍单砍单,半导体真要“变天”了?

台积电突遭2万片砍单风暴:苹果/AMD/NVIDIA三大金主都蔫了?!

据报道,台积电罕见出现三大客户调整订单。目前苹果iPhone14系列量产已经启动,但首批9000万台出货的目标已削减一成。除此之外,超微半导体与英伟达因个人电脑市场需求急跌及“挖矿”热潮消退,向台积电表明不得不调整订单规划。

日经新闻上月报导称,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为遏制库存过剩,暂时停止新采购订单,并要求一些供应商推迟或削减零部件的出货量数周。

美光首席商务官Sumit Sadana表示:“我认为这种转变力度肯定比任何人的预期都要大,而这些变化正在影响到芯片行业的整个生态系统。”

此外,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通胀率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增加了经济衰退的风险,并导致裁员和紧缩预算。

消费电子芯片价跌量减

终端消费性电子需求于二季度起已开始降温,下游厂商高库存及低需求冲击下,近月来上游多个环节传出价跌量减的消息。据《科创板日报》梳理:

台湾经济日报今日(1日)报道,MCU成为继驱动IC、部分电源管理IC与CIS市况反转之后,又一面临砍单降价压力的关键芯片,尤以台厂锁定的消费型应用价格压力最大;

据Digitimes报道,业内消息人士称,个人电脑和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仍然低迷,没有出现季节性回升迹象,DRAM和NAND闪存芯片的现货价格从6月下旬以来开始迅速下跌,且存储芯片现货价格尚未见底,价格波动可能会持续到今年第四季度;

消费电子MOSFET面临高库存压力,业界传出,小信号、通用型MOSFET库存水位落在3-4个月水准者不在少数,ODM、芯片商达首波降价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前半期半导体产业下游需求保持结构性增长,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业务有望接力消费电子产品,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盈利增长点。

MCU芯片传砍单降价潮,半导体市场快速退烧!

《科创板日报》消息,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半导体芯片砍单降价风暴扩大。因下游库存升高,先前价格相对硬挺、供不应求的MCU开始出现报价雪崩潮,尤以台厂锁定的消费型应用价格压力最大,更传出全球前五大MCU厂产品价格腰斩的消息。其中,应用在消费电子上的MCU的价格压力最大。

MCU成为继驱动IC、部分电源管理IC与CIS影像感测器之后,又一面临砍单降价压力的关键芯片。MCU芯片的砍单降价也透露出了半导体市场快速退烧,景气度低迷的现状。原本狂缺的芯片在客户端重复下单后,近期受通膨、战争、升息等压力导致需求不如预期,开始大刀砍库存、降价出清

在缺芯潮席卷全球时,MCU芯片曾经非常抢手。根据IC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MCU市场规模达196亿美元。中信证券也曾预测2026年全球MCU市场销售额将达到272亿美元,未来5年CAGR预计为6.7%。

但是,近期有消息传出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仪等MCU厂商报价严重下滑。据台媒报道,意法半导体通用型MCU价格从3月的70元人民币下调到32元。由于全球市场的变化,外加通胀、加息、终端需求降温等因素干扰下,目前下游客户的库存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车载和工控MCU的价格依然硬挺,这波库存调整主要波及的是应用在消费电子上的MCU价格。

从结构上来看,车载MCU的份额集中于国外厂商,例如意法、恩智浦、英飞凌等。但是,国内MCU市场则以消费电子为主

资料显示,国内MCU厂商主要包括:

来源于中信证券研报整理

MCU板块国内厂商目前处于追赶阶段,车载市场初步开始渗透。但是MCU行业集中度较高,中高端市场多数被国外大厂垄断。从车规级发展情况来看,兆易创新、芯海科技、杰发科技、极海半导体、航顺芯片、芯旺微、华大半导体等相对领先,但与国外厂商仍有显著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