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1380亿元来了,国补继续!
随着“618加国家万亿补贴”这一对强CP的出现,让很多消费者摩拳擦掌准备大买一番。
然而,6月初,很多消费者意外发现,“额度用尽”“系统升级中”等字眼,出现在了国补的申领页面。
这让很多消费者震惊,还没来得及用国补,怎么就叫停了?
其实,国补本来是为了刺激消费,没想到却低估了人性的贪婪。
有新闻称83万的券,黄牛1天就抢完;一家快餐店店长自买自卖,19天就赚了13.7万。
甚至,还有一些商家趁机“阴阳定价”,原价2000元的空调先涨成2500元,使用500元补贴以后,消费者实际支付2000元,没省一分钱。
而且截至5月,国补资金已经消耗了1500亿,但这笔钱能用到消费者身上的很少,大部分成了黄牛和商家眼中的摇钱树。
国补的链条上到处都是吸血虫!
短短5个月内,1500亿元的国补券就被耗尽,究竟是谁在分食这千亿蛋糕?
上海一家快餐店店长无意间得知,可以在某平台低价购买国补券,于是她就动起了“薅羊毛”的歪脑筋。
她先从平台低价购买消费券,再伪造营业流水数据用来核销,一旦核销成功,就会收到补贴的钱,这样下来一单可以净赚几百元。
夸张的是,这位店长总共核销的消费券多达459张,从中非法获利13.7万元,而用时只有19天。
最终,该店长因诈骗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期3年执行,并处以4万元罚款。
然而,这起案件在骗国补这条灰色产业链上只是冰山一角。与该店长的13.7万元相比,黄牛党的手段更为猖獗。
他们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前端黑客用技术手段破解系统,以每秒2000次的频率抢消费券;中游则注册了大量的账号;末端通过各类平台再加价倒卖出去,以赚取差价。
央视曾揭露,某黄牛团队单日抢走价值83万元的消费券。
更令人气愤的是,部分商家也加入了“薅羊毛”的行列。
南京有消费者发现,某款扫地机器人日常售价2999元,国补启动后原价突然涨到3599元,一顿操作下来,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多少实惠,商家反而趁机增加了利润。
汽车市场的套路更深,经销商表面上实行了优惠,但通过贷款手续费、强制保养套餐等名目变相收回。一位汽车销售私下透露:“国补额度有多少,我们就在其他项目上加回来多少。”
其实国家推行国补政策,本意是为了刺激消费,只是没想到这些补贴成了一部分人的套利工具。
而在这场分割国补蛋糕的非法行为中,真正的消费者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消费者想尽办法,无论是定时蹲守还是全家总动员,都很难抢到补贴券,其难度堪比抢购春运火车票。政策红利早被黄牛和商家提前“瓜分”。
而消费者只能被迫从黄牛手里高价购买。如原本1000元减300元的消费券,被黄牛炒到200元一张,消费者实际能享受到的优惠因此大幅缩水。
尽管国家多次禁止先涨后补的行为,但商家总有应对的办法。他们会在国补政策出台前,将商品提价,同时取消原有的促销活动,导致消费者实际购买的价格不降反升,高于平时。
政策的初衷是惠民,结果却沦为少数人的“提款机”,既浪费了财政资源,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更可怕的是,为了挣到更多的钱,黄牛和商家还合作衍生出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黄牛利用大学生或其他人的国补资格下单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拿到这些商品后,他们再低价抛售至深圳华强北等回收市场,每台产品的差价可达200-300元。
而华强北的档口回收这些国补产品后,更换包装重新上架电商平台,以新机低价的形式再次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洗白”链条。
黄牛的这些行为,在疯狂获利的同时,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挤压了正规渠道商家的利润空间。
随着套补行为的不断曝光,消费者对于补贴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人感慨:“国补国补,补了个寂寞。”
这也导致了一些人选择放弃参与,完全背离了政策拉动消费的初衷。
同时,为了堵住漏洞,地方政府不得不升级技术手段,如江苏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来追踪每一张消费券的流向,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在消费者身上。然而,这样也无形中导致了执行效率的低下。
黄牛和一些商家的违规行为,不仅导致消费者被排除在政策红利之外、迫使很多地方暂停补贴以修补漏洞,更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国补被叫停,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资金消耗超过了预期。
截至5月底,全年3000亿元的补贴资金已经消耗超过1500亿元,占比超50%,余下7个月的可用额度不多了。
其中,6月1日,江苏省就暂停了线上补贴的政策,转为每日限额配合线下排队模式,且补贴额度仅670万元,还仅限家电及3C产品。
重庆第一轮的12亿元补贴在6月初已经耗尽,2号就暂停了消费券和资格码的申请。沈阳、甘肃、湖北等地也因第一批资金用尽,出现了补贴断档暂停的现象。
并且,国补暂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价格体系崩塌。
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618期间商家普遍提供15%~30%折扣,再叠加15%~20%国补,部分商品的售价可能直接击穿成本价,这样的话会导致市场的混乱。
如一加Ace 5 Pro手机的12G+256G版本原价3399元,促销叠加国补一度降到2430元,而其在二手平台售价2500元,补贴导致了市场价格体系的崩塌。
所以,为了杜绝黄牛和商家的“虚假回收”“一机多卖”等套补行为,让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实惠,各个省份开始系统升级,严堵虚假交易的漏洞。
如江苏、浙江等地升级风控系统,增加IP监测与设备码绑定功能,审核周期从1个工作日延长到3个工作日;广东启用“粤焕新”平台,强制SN码绑定身份证,阻止批量套券。
山东、浙江等地为了严打骗补行为,特意设置了市级审核完,再到省级复核的双重关卡;市场监管部门同步整治“先涨价后打折”乱象。
政策上也开始从“大水漫灌”向“精准调控”转变,争取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获得实惠。
江苏率先试点精准调控:6月起线上线下每日限额抢券制,通过“抢完再发、分阶段释放”调控资金节奏。
这次暂停国补,令很多消费者以为国补终止了。实际上是为了资金更有效地再分配、严堵虚假漏洞、维稳市场做出的调整策略。
而且国补的全国截止时间是2025年12月31日,并且国补第二波将于7月重启,届时会下发1380亿资金。
相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黄牛和商家如果还想打国补的主意,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END-
参考资料:
1.中关村在线《国补政策确定恢复:国补第二波7月继续延续,国家补贴在2025年12月31日结束》
2.首席商业智慧《黄牛1天能抢83万的券,一店长轻松套现13万,3000亿补贴肥了谁?》
3.杭州网《“黄牛”盯上“国补”?灰产链条亟待切断》
作者:九思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