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今年3月份最新美债数据显示,在当月抛售了189亿美元债券之后,中国已经从第二大美债持有国主动降至第三的位置。
针对中国的抛售行为,美国政界颇为恼火。美国现任财长贝森特甚至放话威胁:不排除强制中国企业退市的可能,但前财长耶伦对此却另有看法……
抛售美债是固定政策
尽管美国政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减持美债是对关税战的报复行为。同时,他们也为减持所造成的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国财政负担加重、美债风险加重等后果感到十分担忧。
但跟中国打过多年交道的前财长耶伦却说,中国不会因为关税问题而大规模抛售美债,市场近期出现的跟风抛售现象,主要是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恐慌,各国都参与了其中。
言外之意是,中国最近减持美债的行为不是出于关税问题,而是一种既定的政策方向,至于此后一连串的砸盘行为,更多是由于美国的关税政策给全世界带来的不安造成的。
而且,中国的行为属于有序减持而非大规模抛售。这点可以从近几年的持债数据变化中得到佐证。
其实,直到2019年之前,中国都一直是美债的最大持有国,此后才开始让位于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二大债主。
而2022年,中国又开启了新一轮连续减持美债的动作。截止到2025年3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已经从最初的1.3万亿减至7650亿美元左右,成为第三大美债持有者。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央行在不断的增持黄金。截止到同期,中国的黄金储备已达到历史新高近7400万盎司。
同时,中国还在积极推进着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国家的本币结算体系。
由此可见,中国减持美债已经属于一项长期推进的政策方向,每一步都是按计划进行的。不存在美国政界所认为的,以抛售美债为要挟或报复美国关税政策的手段。
并且,中国制定这一金融政策方向也不是出于意气用事,而是出于现实环境条件下的必须。
比如,现今美债36.万亿以上的规模,已经让它从一个保值增值的香饽饽变成了随时可能失信暴雷的风险产品,中国不得不对其采取审慎对待的态度。
另外,美国这些年针对中国实施的种种限制政策,令中国必须要主动采取行动减轻自身对美元的依赖,并为美国随时可能施加的金融打击做好万全的准备。
实际上,耶伦想要提醒美国的是:不必过多在意中国的某一次减持美债的动作,而是得关注中国的长期金融政策的动向。
这次美债市场的剧烈波动,与其说是中国操盘的,不如说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连锁反应。正是后者导致了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与中国央行同步减仓,形成了去美债风险的共振。
美国担忧美债危机
但话说回来,为什么美国对这一次美债收益率波动显得尤其紧张,甚至不惜放话威胁中国企业退市呢?
究其原因,不过是特朗普政府如今正在想办法申请国会通过“取消债务上限限制”的请求,允许他们发行新债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财政危机而已。
就在5月9日,美财长贝森特在审查了最新一季的财政收入之后,向美国国会致信表示,美联邦政府的现金储备将最迟于今年的8月份耗尽,届时美国财政将无力支付任何开支。
也就是说到时候,包括公务员工资、美债应付利息、行政必要支出等在内所有费用,美国财政都将无法支付。
这种情况如果进一步恶化的话,还可能会导致美国国家信誉受损、联邦政府行政机关停摆、甚至美国政府破产。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共和党人向国会提出了一项旨在取消美国债务上限法定限制,批准增发5万亿美元新国债的法案。
并且,该法案必须要赶在7月底之前获得投票通过,否则便无法及时控制住财政危机爆发。
在此压力之下,美国自然对美债市场的动静格外敏感。就连一向主张对中国极限施压的特朗普,也向外表露出以缓和实施关税的方式、换取中国购买美债的想法。
所以,中国此刻的抛售行为,尤其是引发其他国家机构同步减仓的抛售行为,才格外令美国政界愤怒。
可是,美国政界的恼怒又怎么可能改变“全球对美元信心动摇”的事实呢?
现在不仅是中国,包括欧盟日韩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在意识到美债风险的同时,减少着对美元及美元资产的依赖。
如今,全球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占比已经跌到了30年来的最低、已不足58%。可见各国“去美元化”,正在成为趋势。
一边是中国在有条不紊的减持美债,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另一边是美国为解财政的燃眉之急,满世界寻找美债买家。
美中影响力此消彼长之势已越来越明显,更可怕美国意识到了美债危机却不打算积极处理,仍要恶性循环,未来必将自食恶果。
参考资料:
大象新闻:2025-05-17: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第三
华尔街见闻:2025-05-10:美国财长贝森特警告到8月将耗尽债务上限,呼吁国会7月中旬之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