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总成交金额21亿元人民币,单笔最大交易超6000万元,24万人次观展……5月20日,为期5天的第十三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以下简称“矿博会”)圆满落幕。
这场全球矿晶盛宴,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境外展商与530家国内展商齐聚一堂,在6万平方米的展厅内,1200个国际标准展位如星辰列阵,共同演绎着46亿年地球演化的壮丽史诗。
精美矿晶(肖慧芳 供图)
璀璨天地:矿物宝石的自然之美
去过展会现场,你很难不被那些璀璨夺目的矿物宝石所吸引。矿物晶体区是自然的珠宝盒,彩色宝石区是大地的调色盘,化石陨石区是宇宙的信使站,工艺美术区是人文的匠心集。1200个展位中,既有南非孔雀石的浓墨重彩,墨西哥石榴石的热烈奔放,也有郴州本土通天玉、舜珑玉的温润灵秀,让观众在方寸之间阅尽地球的斑斓肌理。
当孩子们在 “分享晶彩,走进矿博” 科普展用萤石拼贴夜光星图,ar 技术让宝石在手机屏幕上绽放亿万年的形成历程,冰冷的矿石化作浪漫的星辰教具,让 “摘星” 不再是幻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科学启蒙。
创新驱动:消费场景的全新定义
本届矿博会以“打造消费新场景,摘颗星星送给你”为主题,成功构建了独特的消费新体验,展会现场收发快递1万余件。“掌上矿晶,青春嗨购”迷你展结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矿晶购物体验,直播间里 “掌上矿晶” 很快售罄;ar 技术让手机一扫就能解锁矿物晶体的地质成因与收藏价值;在精品矿晶拍卖会上,无底价竞拍的模式让普通市民也坐上“买家席”,体验了一把举牌叫价的乐趣。
郴州本地参展商们也推陈出新,非遗银饰与时尚水晶碰撞出设计火花,矿晶元素被融入城市文创产品,以亲民价格和时尚设计成为展会爆款。
新颖的模式,为矿晶消费市场注入了全新活力,每一位参与者在这里触摸到了地球的年轮,聆听了矿晶的诗歌,带走了属于星辰的浪漫记忆。
观展人员络绎不绝(肖慧芳 供图)
友谊桥梁:全球矿业的星之盛宴
矿博会的魅力,在于搭建起多元融合的交流舞台。巴基斯坦展商扎拉用手机翻译软件与中国买家秒速成交,移动支付的“叮”声为“数字丝绸之路”奏响注脚;印度展商shariff已经参加了多届矿博会,见证了城市与展会共成长;这些跨越国界的笑脸,让矿博会成为友谊与商机的桥梁。
在国际矿物回归展上,80余件流失海外的辉锑矿等珍稀标本历经波折重回故土,不仅是地质遗产的回归,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展出现场,一块块瑰丽的矿石在射灯下折射出璀璨光芒,而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一幅高2米、长70米的拼布绣长卷《丝路情》。56色布料融汇湘南民间纹样,绣出了驼队穿越沙漠,帆船破浪远航的波斯风情,仿佛将千年丝路的文明对话浓缩于此,勾勒出文明互鉴的壮美画卷。
赋能升级:产业发展的全新引擎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此次矿博会举办了铋碲产业发展论坛,吸引国内外专家共商产业升级大计。活动中,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稀贵金属产业主旨报告、论坛分析报告。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了招商推介,并与10个招商入园项目进行签约,签约金额达33.4亿元人民币。这种“展会搭台、产业唱戏”的模式,正是矿博会从单纯展览向全产业链服务转型的生动写照。
自2015年永久落户郴州以来,矿博会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成为全球矿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事。通过矿博会,郴州的矿物晶体、彩色宝石等特色产品走向世界,吸引了全球目光;同时,国际先进的技术、理念和资金也源源不断地注入,推动郴州矿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矿博会不仅推动了本土产业的国际化,还激活了城市经济的创新潜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书写了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届矿博会虽已落幕,但陨石主题馆的“星辰碎片”仍在发光,矿物拍卖会的落槌声仍在回响,直播间的“矿晶盲盒”仍在热销。从矿井深处的工业文明到展馆里的艺术盛宴,从地质样本的科学价值到文创产品的市场价值,第十三届矿博会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场景、更专业的服务,续写着“永不落幕”的矿博会新篇章。(肖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