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迎来重大战略部署,多部门联合发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首次以系统性框架明确了综合交通枢纽的层级划分与建设方向。
该规划提出构建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总体布局,旨在通过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升枢纽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其中,杭州凭借其长三角核心地位和亚运会契机跃升为国际性枢纽,而宁波、温州与金华(义乌)则作为全国性枢纽,共同成为浙江省交通网络的关键支点。
杭州的国际性枢纽地位得益于其立体化交通网络与区域辐射能力。根据规划,杭州将形成“1小时通勤都市区、2小时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交通圈,并计划通过杭温铁路二期、杭衢铁路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化铁路枢纽功能。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杭州综合交通投资达4900亿元,萧山机场旅客吞吐量持续位居华东前列,加之亚运会带动的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杭州已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此外,杭州在航空、高铁、城市轨交的深度融合上表现突出,其“空铁联运”模式通过萧山机场与杭州西站的无缝衔接,明显提升了全球物流与人员往来的效率。
相较于杭州的国际定位,宁波与金华(义乌)的全国性枢纽角色则凸显了差异化布局的战略考量。宁波作为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所在地,货物吞吐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首位,但其短板在于航空与高铁网络的相对滞后。
尽管经济总量位居计划单列市前列,宁波仍被定位为全国性枢纽,需在“十四五”期间加速推进南通至宁波高铁、轨道交通多线联网等工程,以弥补与上海、杭州的竞争差距。
而金华(义乌)的入选则更具战略深意!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全球物流需求,金华构建了以铁路为核心的“八纵八横”枢纽网络,现有6条运营铁路和3条在建线路。未来杭温铁路二期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时间距离,强化其作为浙中“交通心脏”的地位。这种布局不仅服务于本地产业,更通过物流集聚效应辐射中西部,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纽带。
从全国范围看,此次规划覆盖了多个经济活跃区域。例如,郑州被列为“推进建设”的国际性枢纽,计划通过“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和9400亿元交通投资,到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武汉凭借高铁网和双机场布局,成为中部地区国际枢纽的核心,其2035年规划更提出打造“国家区域发展钻石结构”,强化对长江经济带的辐射。
总体而言,《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交通建设从单一网络扩张转向枢纽能级提升的新阶段。通过分层级枢纽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够优化全国交通资源配置,还将带动物流、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集聚,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