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一建小专业行情此起彼伏,好多人吃的满嘴流油。
23年矿业证突然冲到30万,24年港航也不甘示弱飙到18万,就在前几天铁路专业更是一举突破20万大关。
本以为25年新证都下来了,该消停了。
结果沉寂大半年的矿业证,最近突然又杀了个回马枪,重新站上10万+门槛。
一本一建证书年入十万是什么概念?
强如岩土、结构、注电,往往需要考生耗费三五年时间备考,而一建证书的备考周期通常只要半年左右。
这种投入产出比,难怪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一建。
最近不少持证人都在观望,期待能复制23年矿业的辉煌。
但冷静分析就会发现,这两次行情看似相似,实则大不相同。
23年那波疯涨源于资质延期:企业资质到期不延期直接作废,对于手握几千万级矿业总包资质的企业老板来说,花几十万上百万保资质才是重要的,证书不管多贵也得用。
再看今年这次行情,其原因是在于"四库一平台"的资质预警系统,400多家有矿业资质的企业,被抽查到了90多家。
简单说就是动态核查标准比较低,企业只要补齐人员就能解除异常。
不同于23年的生死存亡,现在即便企业拖着不整改,最多也就是暂停接工程,资质本身不会作废。
这就导致企业的投入意愿大不相同——面对动辄百万的找证成本,很多企业可能宁愿选择暂时躺平。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当前被标记异常的90多家矿业企业,平均每家缺8本证书。按市场价计算,每家要掏出近100万才能解决问题。
而去年底新增的1500-2000本矿业证,理论上完全能覆盖市场需求。这种供需关系的微妙变化,注定了这次行情难以复制23年的疯狂。
对于持证人来说,现在需要保持清醒头脑。
说到底,证书市场永远在政策与企业需求的夹缝中摇摆。23年的天价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当下的行情则更多反映市场真实供需。
对于准备考取或已持证的朋友,既要看到证书的潜在价值,也要认清市场规律,避免被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
毕竟考证这件事,保持理性和耐心往往比盲目追逐风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