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盘面上,煤炭股异军突起,板块内多只个股涨停,大有能源还险些完成了三连板的壮举!煤炭板块有什么重大利好吗?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煤炭板块中的四小龙:山煤国际,昊华能源,晋控煤业和新集能源,看看谁是四小龙中的老大。
先说说煤炭行业现在的基本情况
1. 供需格局
当前煤炭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宽松态势。2025年国内原煤产量预计小幅增至48亿吨,动力煤占比约90%,而需求端进入达峰平台期,增速放缓。预计2025年动力煤过剩量约0.67亿吨,供需矛盾整体缓和。同时,港口库存积压明显,环渤海动力煤现货价格一度跌至746元/吨(2025年2月),创四年新低,反映短期供应恢复与需求疲软的矛盾。
2. 需求结构分化
电煤需求韧性较强:2025年电力消费预计增长6%,火电增量仍支撑电煤需求,但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将逐步压制增速。
非电煤需求存变数:基建投资回暖可能拉动焦煤需求,但钢铁、建材行业受“双碳”政策限制,需求或持平或小幅下降。
3. 进口与成本压力
2024年进口煤量创5.4亿吨新高,2025年预计维持高位,但价格下行导致进口煤性价比降低(如新疆煤外运需港口价超900元/吨才具经济性)。同时,海外焦煤价格倒挂抑制进口贸易,国内供应压力部分缓解。
4. 政策与市场机制调整
长协政策松动:2025年电煤长协签约率从80%降至75%,履约率要求降低,更多煤炭资源进入市场交易,市场化程度提升。
动力煤期货或重启:监管机构可能逐步放宽交易限制,恢复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增强市场活跃度。
总体来说,煤炭行业并未迎来中长期的价格拐点,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因进口减少、非电需求回暖及库存去化,煤价可能存在反弹空间,或许资金在博弈这个预期吧。
我们再聊聊四小龙,从各自的基本面情况和近五年的毛利率、核心利润率、roe、roa、roic这几个方面来展开。
山煤国际
国资背景:山西省国资委控股的地方国企,控股股东为山西焦煤集团,长期受益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政策。近年来通过剥离亏损资产(如2017年三次转让不良子公司股权,累计优化资产超9.5亿元),显著提升资产质量。
业务与储量:以煤炭生产为主,贸易为辅。2023年可采储量7.58亿吨,可开采年限约20年,煤种以低硫、高热值的长焰煤和贫煤为主,兼具动力煤和冶金煤属性。
竞争力:成本控制行业领先,2022年自产煤综合毛利率达73%,核心利润率41.7%,主要依赖智能化开采和财务降本策略。
昊华能源
国资背景:北京市属国企,控股股东为京能集团,区域资源布局集中,但业务结构较为单一。
业务与储量:主营煤炭生产与煤化工,2023年煤炭收入占比超90%。可探储量21亿吨,年产能1950万吨,可采年限约30年。但煤化工业务长期拖累业绩,2023年该板块毛利率为37.87%。
竞争力:储量丰富但抗周期能力较弱,近年受煤价波动影响较大,2024年三季度毛利率降至48%。
晋控煤业
国资背景:山西省属重点企业,隶属晋能控股集团,依托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优势(2009年兼并重组后矿井数量大幅压减,单井规模提升至110万吨/年)。
业务与储量:以动力煤为主,储量未明确披露,但受益于山西资源整合,机械化开采比例高。2024年信达能源报告显示其“量价稳定、经营费用显著降低”,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竞争力:成本控制能力较强,2024年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费用,毛利率预计稳定在50%左右。
新集能源
国资背景:央企中煤集团控股,安徽省四大煤炭企业之一,煤电一体化布局突出。
业务与储量:煤炭储量101.6亿吨(2017年数据),可采14.67亿吨(预计48年),同时规划火电装机近6000MW,远期“电/煤比”将提升至57%。
竞争力:煤电协同效应显著,2023年电力业务利润占比达24%,抗周期能力较强。
看最近五年各自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的表现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核心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它反应的是企业的产品增值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核心利润率反应的是企业的主营业务的价值创造的能力,排除了一些杂项收入的干扰,最能反应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
山煤国际
山煤国际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呈现出了先冲高后走低的情况,毛利率最高的年份在2022年,高达44%!强过制造行业不知道多少倍。
主要原因是当时山煤国际生产矿井多为新建矿井,前期建设标准高,采掘系统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生产人员少,单位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2022年自产煤吨煤成本仅196元,同比仅增长8.1%,而同期自产煤售价达738元/吨,同比增长16.2%,成本涨幅远低于售价涨幅,直接推动自产煤毛利率提升至73.48%!再加上推行“成本领先”策略,通过智能化开采、精益管理和财务降本(如剥离低效资产累计优化超9.5亿元),持续压缩生产成本。
近五年毛利率变化曲线
近五年核心利润率变化曲线
此外,2022年受能源供需紧张影响,动力煤现货价格一度突破千元/吨,公司自产煤售价同比上涨16.2%,远超成本增速,整体毛利率一举达到了44%!
不过,进入2023年后,煤炭市场供需宽松,动力煤现货均价同比下跌7.4%,冶金煤售价涨幅收窄至9.8%。2024年第一季度自产煤售价进一步降至662元/吨(同比下降17.11%),而吨煤成本却增长2.39%,导致自产煤毛利率同比下滑8.87个百分点至53.44%!
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山煤国际前三年的毛利率与核心利润率逐步上升,最近两年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逐步下降的状态。
昊华能源
昊华能源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近五年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2021年至2022年,受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影响,煤炭价格大幅上涨。2021年昊华能源销售毛利率从2020年的36.92%跃升至64.52%,2022年仍维持54.71%的高位,主要得益于动力煤和冶金煤价格的高位运行。在此期间,公司煤炭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1.84%,但成本增速仅为7.92%,价差扩大显著推升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
昊华能源近五年毛利率变化曲线
昊华能源最近五年核心利润率变化曲线
2023年后至今,煤炭市场供需宽松,动力煤现货价格持续下跌。2024年第四季度,昊华能源煤炭售价同比下降16.37%,而同期销售成本却增长35.56%,导致煤炭销售毛利同比锐减44.97%。成本端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价格上涨(如电费、人工成本)和产量下滑导致的单位固定成本分摊增加。当然,新能源替代加速和“双碳”政策限制高耗能行业需求,钢铁、建材等非电煤需求增长乏力。此外,动力煤期货可能重启,进一步放大价格波动对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的冲击。
晋控煤业
晋控煤业和山煤国际、昊华能源所面临的行业背景是一样的,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晋控煤业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变化曲线更平缓,没有那么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晋控煤业通过产能核增和技术升级,显著摊薄了单位成本。同时,公司关闭低效矿井(如忻州窑矿),2024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同比大降33.65%,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再加上,公司长期维持较高比例的长协煤销售,2024年秦皇岛港5500大卡长协煤均价704元/吨,虽同比下跌18元/吨,但跌幅小于市场煤价(现货价格跌幅更大),有效缓冲了价格波动对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的冲击。
晋控煤业近五年的毛利率变化曲线
晋控煤业近五年的核心利润率的变化曲线
新集能源
新集能源近五年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润率的变化并不明显,顶多算是略微下降,这是和新集能源的一体化布局是分不开的。公司煤炭业务与电力业务形成互补,电力业务的增长有效对冲了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2024年发电量达129.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79%,上网电量122.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5%。电力业务利润占比提升至24%,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自产煤炭直接供应电厂,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同时电价相对稳定,形成“煤价下跌时电力利润补位,煤价上涨时煤炭利润增厚”的弹性盈利模式。
新集能源近五年的毛利率变化曲线
新集能源近五年核心利润率变化曲线
看roe、roa和roic
在财务分析中,ROA(资产回报率)、ROE(股东权益回报率)、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和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评估公司盈利能力和资本效率的核心指标,单独只看一个指标,往往不能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ROE 包含财务杠杆和非营运资产的回报,可能受资本结构或会计政策扭曲;
ROA,衡量公司利用总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
ROIC 剔除非营运资产(如现金、金融投资)的影响,专注于核心业务;
ROIC与WACC的差值(即经济利润)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ROIC > WACC:公司创造的回报高于资本成本,为股东创造价值(经济利润);
ROIC < WACC:公司破坏价值,即使盈利也可能因资本成本过高而亏损。
wacc的一般取值区间为8%~10%。
从图表中不难看出,这四家公司还是吃到了不少煤炭景气周期的红利的,各项财务表现虽然不是十分惊艳,但在周期行业中,这五年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了。
这里我给它们进行一个排名。
近五年roe从高到低:晋控煤业>新集能源>山煤国际>昊华能源;
近五年roa从高到低:晋控煤业>山煤国际>昊华能源>新集能源;
近五年roic从高到低:晋控煤业>山煤国际>昊华能源>新集能源;
再看四家近五年roic-wacc的差值,均大于0,从高到低排名为:晋控煤业>山煤国际>昊华能源>新集能源。
经过基本面分析和财务指标的排名分析,朋友们应该对煤炭四小龙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吧,你认可我给它们的排名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