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长期以来,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政府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工作,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支撑作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着众多挑战与制约。传统的拼优惠政策、拼土地价格的招商模式越来越难,以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来推动招商引资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宜宾高新区新貌 代勇 摄
1月10日,宜宾将召开产业投资基金群发布会。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大会公开发榜,遴选优秀基金管理机构参与宜宾新一轮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充分发挥基金在项目推荐、股权投资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一列满载动力锂电池的火车驶离宜宾港码头,向上海驶去 庄歌尔 摄
早在2022年,宜宾就已经在探索实践招商基金的组建。目前,宜宾市市级层面组建对外合作招商基金7支,基金规模221.11亿元、实缴113.88亿元。
自2022年以来,7支招商引资基金招引34个项目落地,协议投资额1062.78亿元;合计股权投资项目19个,股权投资额28.79亿元。其范围主要覆盖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
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而产业基金的注入就犹如一股东风,促进了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工作人员在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单晶车间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王宇 摄
据2025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预计实现1065亿元;晶硅光伏产业产值预计实现293亿元;智能终端产业产值预计实现500亿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预计实现148亿元;新型储能产业产值预计实现25亿元……
毋庸置疑,基金的引入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有助于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024年9月,宜宾举办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王宇 摄
那么,宜宾将如何推动基金招商由项目导入的1.0时代,向投引并重的2.0时代转段升级,多维度赋能项目落地和产业升级?
四川时代是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王宇 摄
市经新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宜宾拟整合已组建的18支、300亿元存量基金群,拓展未来3年内超300亿元增量基金群,打造总规模超600亿元的投资发展基金矩阵。具体措施已提前谋划6个“炼金术”,为招商引资蓄势赋能——
01建立与头部资本常态化联系机制。头部资本处于产业生态圈前沿,具有投资项目储备充足及资本运作经验丰富等优势,为我市招商工作赋能。
02构建与高能级企业集约式招商机制。头部资本在最前沿赛道上对最优质企业做出缜密尽调,批发式、集约式推送给我市,显著提升招商效率、效益。
03构建了项目导入“漏斗机制”。打造“基金机构导流——产业专班研判——对应区县承接——定期调度会商”的漏斗机制,进一步筛选明确招引对象。
04撬动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通过基金招商引进头部资本和国、省基金,撬动我市以外的社会资本128.63亿元,投资本地重大项目。
05丰富项目落地金融工具箱。聚合财政、国资、金融资源,按照市场化机制构建产业投资的投融退闭环机制。
06培养本地专业团队。借助头部资本的专业研判能力,通过派驻人员前往头部资本跟岗学习、项目研判、不定期培训等方式提供外部智力支持,带动本地团队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打造一支“懂投资、懂产业、懂谈判”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