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2024年07月31日05:10:22 财经 4848

“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 天天要闻

7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十三场: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江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中勇担使命。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作主发布。南通市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就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等方面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 天天要闻

 △发布会现场

潮涌江海,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南通滨江临海、区位独特,如何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沿海是南通最大的资源优势和潜力所在。南通拥有海域面积8949平方公里、占全省1/4,海岸线276公里、占全省1/4。”张彤介绍,近年来,南通加快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完成海洋生产总值近2500亿元、占全省1/4、沿海三市1/2。今年5月,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南通召开,吹响了新一轮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号角,正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 天天要闻

△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 花宇 摄 

一是坚持产业兴海。南通既有厚实的家底,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以船舶海工产业为例,先后建造了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全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等40多个国际国内首制“大国重器”,船舶、海工制造规模分别占全国1/10、1/4。当前,南通正编制实施临海地区空间和产业规划,制定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大力发展绿色新材料、海洋新能源、船舶和海洋工程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海洋渔业、海洋服务业,积极布局氢能和新型储能、深远海装备、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涉海特色园区,加快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是坚持科技强海。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南通中天科技等3家企业参与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当前正加快构建面向海洋经济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等平台高水平建设,加强涉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转化和产业孵化,发展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

三是坚持人才汇海。南通推出“江海英才”“通才回通”等人才计划,人才资源总量超160万、居全省第一方阵。将持续放大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效应,培育壮大海洋领域企业家、高水平人才、高技术人才“三支队伍”。

四是坚持开放活海。着力打造“黄金水道”,内河航道总里程数全省第二、面积密度全省首位,通州湾港区河海交界水域获批江苏首个相当a级航区,拥有4个一类水运开放口岸,2个保税物流中心等。将更大力度落实“水运江苏”部署,构建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通道。

交通流量变发展增量,“八龙过江”格局加速形成

“难通”变“好通”,越来越成为南通的一张金名片。

张彤表示,“十四五”以来,南通交通建设投资连续跨越3个百亿级台阶,一个陆海空并进、公铁水联运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一个四通八达的南通未来可期。

“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 天天要闻

△沪苏通大桥 南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加快构建“八龙过江”格局。2008年苏通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拉开了加快跨江融合发展的序幕。2011年、2020年,崇启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先后建成通车,南通加速融入长三角核心圈。2022年陆续开工建设了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崇启公铁大桥3座过江通道,“今年争取开建苏通二通道,深化崇海通道规划研究,‘八龙过江’格局形成后,不夸张地说,长江南通段平均每20公里就有1座过江通道,交通格局的重塑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区位红利,真正实现与上海、苏南的交通一体化、生活同城化。”

积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近年来,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等先后建成运营,成为国家沿海铁路大通道上承南启北的重要节点。随着通苏嘉甬高铁、北沿江高铁等项目的建成通车,届时南通到苏州只需20多分钟、到上海只需40分钟左右,将实现2小时通达上海大都市圈所有城市、3小时联通整个长三角。

加快推动公路成环成网。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全省前三,今年将推动沪陕高速扩容、绕城高速、洋通高速二期建成通车。

积极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打造长三角北翼江海组合强港;加快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

跨江融合,“创新协同区”破题长江口

江苏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持续深化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南通如何积极谋划、抓好落实?

“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 天天要闻

△王晓斌 

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晓斌介绍,作为长江口北翼重要城市,南通持续推进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比如,“八龙过江”格局正加快形成;近五年沪通两地产学研合作项目数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总数超1000项;实现多项长三角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共享和政务服务跨省市“一网通办”;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上海35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合作。

目前,南通正紧锣密鼓研究编制建设方案,初步确定了五个协同方向。

第一个是产业协同,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将聚焦上海、苏南所需、南通所能,合力打造一批深耕产业创新的专业化合作园区。

第二个是科技协同,全力营造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将持续推动县(市、区)和产业园区在上海、苏南开展“飞地孵化”“离岸创新”协作,实现更多上海苏南孵化、南通转移转化的成果。

第三个是绿色协同,统筹生态共保与绿色转型。正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试点,谋划建设一批低零碳产业园区。

第四个是开放协同,主动承接上海、苏南开放功能。探索通过“联盟+联动”模式,用好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政策,积极争取将协同区打造成为上海自贸区联动片区、上海东方枢纽北向配套区。

第五个是机制协同,积极开展区域一体化改革创新。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

南通自2012年获批试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在长三角地区率先与上海签订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社会研发投入从103亿元提高至333亿元,提升了2.2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7件提升至58.3件,提高了21倍多……

“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 天天要闻

 △吴佳华

南通市科技局局长吴佳华介绍,全面推进沪通新一轮科技创新战略合作,重点在未来产业培育方面与上海“同频共振”,面向未来海洋科技、未来能源、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聚焦第三代半导体、通用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等科创细分赛道,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为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推动科技资金股权化。将探索财政科技拨款改股权投资,形成财政资金“投入—运营—退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二是推动园区产业特色化。三是推动产业投资垂直化。将形成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垂直化基金管理体系。四是推动创新平台市场化。比如如皋畅通“院校研发、飞地孵化、如皋转化”链条,探索“创新飞地+产业飞地”的“双飞地模式”,累计孵化了105个科创项目。将推动平台市场化建设运营,促进新质生产力项目加速孵化。五是推动科技招商专业化。

依托新兴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培育未来产业

南通提出要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将如何促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

“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 天天要闻

△曹雁卉 

南通市工信局局长曹雁卉介绍,2023年,南通在全国制造业50强城市中排名第12位,船舶海工、高端纺织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外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值已突破一万亿元。

一是稳基础,让传统产业“发新芽”。南通7153家规上工业企业,50%属于传统行业,贡献了60%的产值和利润。以船舶海工为例,今年上半年,全市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40%、66%、44%。已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3万个,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8.1,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抓风口,让新兴产业“长成林”。近年来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省级907家。将加快推动六大产业全面向战新领域布局,让更多“科创力”变成“生产力”。

三是抢布局,让未来产业“快生根”。将积极拓展海洋能源、海洋矿产、海洋天然气等领域,深耕“绿氢”“风光储”等细分赛道,支持行业龙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风力、光伏、储能、绿氢等于一体的“环保+新能源”发展模式。

以旧换新再加码,激发内需强潜力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南通如何抢抓机遇、承接落实?

“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 天天要闻

△秦艳秋 

南通市发改委主任秦艳秋介绍,设备更新方面,完成工业领域设备更新1.7万台(套)、约占全省12%。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推出8000万元的“补贴+让利”措施;全市汽车报废更新申请审核通过2084份、全省领先,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同比增长59.5%,家电以旧换新超2.8万台(套)。回收循环利用方面,全市回收拆解报废车辆3.9万辆、回收废旧家电49.6万台。

接下来将更好释放内需潜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比如,聚焦船舶海工、高端纺织、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前期摸排的项目基础上,延伸至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在老旧电梯方面,将对全市600台老旧住宅电梯开展全面评估、更新工作,年内计划启动电梯加装300台以上。

重点抓好三方面,打造一流开发区

今年是南通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也是南通开发区建区40周年。

“万亿之城”南通,如何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分答卷 - 天天要闻

 △曹海锋

“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2023年南通开发区实现gdp911亿元,人均达26.3万元,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第21位。”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曹海锋介绍,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持续优化开放格局,构建主平台。在g15沈海高速以东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力争通过5—7年时间,在制造业规模上再造“一个开发区”;同时,策应苏通二通道建设,利用沿江化工园区北区腾退出的新空间,规划建设16平方公里的滨江湾,打造“科技创新城、青年活力城”。

二是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强引擎。组建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的创新联合体,深化与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知名高校的合作,协同打造长三角北翼重要创新策源地。

三是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增强新动能。40年来,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000余家,总投资超30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来区设立企业80多家。将围绕开发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和新能源“3+1”主导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布局,全力突破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文 顾炜/摄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高盛谈“反内卷”:钢铁、水泥业利润有望改善 - 天天要闻

高盛谈“反内卷”:钢铁、水泥业利润有望改善

“反内卷”正在进行时,钢铁、水泥业利润有望改善。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7月5日发布的研报显示,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释放了重要政策信号,明确提出要发展“统一大市场”,并首次明确提及打击企业间“过度激烈竞争”导致的价格下跌问题。据澎湃近日报道,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进全国统...
AH股震荡下跌!创业板跌1%,稳定币概念活跃,恒科指跌1%,阿里京东美团齐跌,国债上涨,商品下跌 - 天天要闻

AH股震荡下跌!创业板跌1%,稳定币概念活跃,恒科指跌1%,阿里京东美团齐跌,国债上涨,商品下跌

7月7日周一,A股早盘低开,三大股指小幅下跌,创业板跌1%,稳定币概念再度活跃,多元金融、房地产等板块走强。港股同样低开,恒指、恒科指也下跌,京东、美团、阿里巴巴齐跌,茶饮股反弹。债市方面,国债期货上涨,商品方面,国内商品期货回落。核心市场走势:A股:截止发稿,沪指跌0.17%,深成指跌0.57%,创业板指跌1.00%...
中信证券:AI算力对高端PCB需求快速增长 头部公司业绩增长具持续性和确定性 - 天天要闻

中信证券:AI算力对高端PCB需求快速增长 头部公司业绩增长具持续性和确定性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AI算力对高端PCB的需求快速增长,在今年带来AI PCB明显供需缺口。随着AI面向推理需求的持续扩张,ASIC芯片的增长有望成为2026年高端PCB增量需求的主力。该行测算2026年全球AI PCB增量供需比位于80~103%区间,供需偏紧的状态有望持续。各家PCB厂商的增量产值释放情况将对其AI业务的增...
东风汽车集团,终于悟了! - 天天要闻

东风汽车集团,终于悟了!

外部重组搁浅,但东风自己内部加快了改革步伐。 7月1日,在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5天后,东风汽车披露了新公司首张成绩单:6月交付26089辆,同比增长76.3%;1-6月累计交付11.0....
日产投资阿尔特,电动化转型新思维 - 天天要闻

日产投资阿尔特,电动化转型新思维

今年4月,日产投资了中国汽车设计龙头企业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低调的动作在中国几乎被人忽视,但被日本的权威媒体敏锐地捕捉到。7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朝刊报道,日产汽车将于2026年开始从中国出口电动汽车,计划出口地是东南亚、中东和中南美洲地区。今年4月开始发售,且从造型、研发到零部件定点均由日产...
港股就是你的ATM:A=阿里 T=腾讯 M=小米 - 天天要闻

港股就是你的ATM:A=阿里 T=腾讯 M=小米

一、港股已进入技术性牛市,now what…划重点的重复讲——今年不买港股先输一半。做投资万万不能对“均值回归”的力量一无所知,此乃投资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一次一次又一次,“均值回归”宛如瓢泼而下的天幕,在风云变色之间,降临在你我的面前。均值回归,让我谦卑。许多人说:“我已经在港股炒了四年...
李嘉诚二儿子拿下第四家IPO,富卫集团登陆港交所开盘破发 - 天天要闻

李嘉诚二儿子拿下第四家IPO,富卫集团登陆港交所开盘破发

乐居财经 王敏 7月7日,富卫集团(HK:01828)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担任联席保荐人。其开盘跌0.53%,总市值480.44亿港元。上市后,富卫集团成为李泽楷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富卫集团之外,李泽楷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电讯盈科、香港电讯和盈大地产。招股书显示,富卫集团是一家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采用以客为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