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全民发钱?

2024年06月21日18:53:12 财经 1925


这几年,经济下行,体感通缩,地产萎靡…

于是乎,一直有一个话题,市场上各路声音吵得脸红脖子粗的。

什么话题呢?

——为啥不直接给老百姓发钱来刺激经济。

很多国家都这么干过~

比如疫情期间,美国经济停摆,消费不振,之后美国财政发力,直升机式撒钱,直接向居民手中里发了8700亿美元的现金,占到本国GDP的4%。

如果算上其他形式的补贴,金额都不止万亿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带动美国消费V型反转,经济也实现了火速复苏。

为什么不全民发钱? - 天天要闻

虽然推高了本国通胀,但人家老百姓的日子确实过得比咱舒坦多了,至少从经济的体感上,尤其是就业率来看,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不只是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简单粗暴地给老百姓发过钱。

所以,我们为啥不能跟这个风,也搞一波“大撒币”?

有人可能会说,无差别把钱发给每一个人,等于所有人都没发,购买力没有变化,而且还会造成通胀。

我告诉大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通胀,以我们现在的经济情况来看,高层巴不得来一场通胀,因为通缩远比通胀难以承受。

其实,我们之所以很难效仿海外国家直接无差别发钱,原因另有其他。

来,看正文。

01

原因一:税制差异!

讲到税,可能会比较晦涩难懂,我努力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讲明白,让大家看透中美两套税制体系的本质差别!以及这种区别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财税政策的。

首先,对美国而言,除了共性的所得税之外,消费税占其政府税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这个税是怎么收的呢?

举个例子,你在美国超市买一件标价100块的衣服,结账时可能要支付110,这多出来的10块钱就是消费税,单独缴纳。

也就是说,在你买东西的这个动作里,交税的行为就随之发生了!

也正因此,在美国买东西,看到账单的那一刻,“痛感”十足,你会非常清晰的意识到:自己原来TM是个纳税人!

你也会因此产生很强的公民意识,比如门口的路修的进度慢了,你都会觉得是在浪费你纳税人的钱,接下来恨不得弹劾当地的议员了!

当然,这个是题外话了~

总之,美国人每天你一笔、我一笔的消费,就直接伴随着政府的税收账本在一点点变得厚实。

而且,美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制造业陆续外迁,本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金融、科技、消费这些第三产业。

这大头的税,自然也就集中于第三产业。

所以,美国政府当然会有很强的动力鼓励民众消费,因为这样可以最快速度产生相应的税收。

政府有了税收收入,也才会更有余力治理国家。

那么,中国呢?

我们的税收大头来源是增值税,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

相比于美国的消费税在商品终端征收,我们的增值税是征收在生产流通环节

同样以买衣服为例,我们去商场店买一件110块钱的衣服,这里面的10块钱的税,其实在布料生产、加工制作甚至租赁门店的过程中都交过了。

总之,每流通一次,只要有增值,就要交一次税。

看上去,交税主体是企业,但其实企业都会把税藏在价格里转嫁给最终的消费者。

换句话说,在中国这110块钱的衣服价格里就“藏”着税,只是我们消费的时候没有这个“痛感”。

对于政府来说,消费者买不买这些衣服,不太影响政府收税,因为政府收税的大头已经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完成了,终端消费只占一小部分。

所以,我们直接发钱刺激消费的动力并不大,因为终端消费并不能直接带来税收。

过去我们国家一谈刺激经济,更多的是补贴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刺激生产端

毕竟工厂甩开膀子干起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税收,也会促进就业。

不过,这样做的弊端也是存在的,比如前阵子我们被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指控,我们这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税制的差异!

关于税制的问题,不能说太多,我怕稿子飞了,大家可以自己细品一品~

总之,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很多问题与税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形态。

居民负债的极限就是屋价的上限,而每个城市的债务水平、涨跌周期有着节奏上的不同,我们基于居民杠杆率和库存对中国20个超特大城市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看文章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

02

原因二——消费倾向不同

请注意我的用词,消费倾向,而不是消费理念。

也就是说,制约发钱的不是所谓的“美国人爱透支消费,中国人爱储蓄”的观念。

而是中国人整体的消费倾向下来了,至于原因,要归于现在不景气的房地产!

很多人可能要纳闷了,不是说屋价高抑制了消费吗?你怎么说屋价跌反而抑制消费倾向了呢?

这背后,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于——财富效应。

啥叫财富效应?

百度的定义是这样的:

财富效应,也称为实际余额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的财富相应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消费增长和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最终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拥有的资产越多,其消费意愿也越强。

翻译成人话,就是人们的资产缩水,就不愿意消费,人们的资产升值,就更愿意消费。

中国人的资产主要是什么?所有人都知道——房子呗!

有人统计过,住屋资产占据了中国城市家庭资产的接近80%!

换句话说,居民家庭每100万的资产里,有80万是房子。

前些年,屋价上涨时,不用你发钱,大家看着自己手里的资产升值,自然而然的愿意去消费。

这几年呢,很多地方的屋价跌的妈都不认识了,2021年左右上车的很多购房者甚至都跌穿了首付!

这种情况下,你给他发钱,他会消费吗?

肯定不会,他一定会第一时间跑去还贷。

所以,大家现在明白了吧!

新中产被阻击,在屋价下跌、资产塌陷的当下,即便给大家发钱,想必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用作消费。

这笔钱只会变成一笔缓解现金流的及时雨,大家想的都是要么存钱对冲资产的缩水,或者提前还贷对冲刚性的债务。

消费?对不起,没那个心情。

居民负债的极限就是屋价的上限,而每个城市的债务水平、涨跌周期有着节奏上的不同,我们基于居民杠杆率和库存对中国20个超特大城市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看文章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

03

原因三——短期看,卷是我们的宿命

先别急着骂街,听我娓娓道来。

我们国家在全球的定位是世界工厂,这个竞争力来自于我们完备的供应链和人力成本优势。

如果无差别发钱,必然导致产生“懒汉效应”,人力成本必然上升,我们在全球的制造业优势很容易变得荡然无存。

试想,原来你起早贪黑干的是脏话累活,现在如果每个月给你发钱,你是不是也会考虑干个轻松点的工作,不想那么累了。

大家都这么想,那这个岗位就会难招人,用工成本就会陡然上升。

前些年,建筑工地用工荒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你可能会说了,难道中国人生下来就是苦命人,不卷不行吗?

当然不是,我们如果多一些苹果微软这种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公司,我们也可以躺着数钱,把辛苦不赚钱的组装、加工放到东南亚,我们躺着赚取专利和品牌的丰厚利润,何乐而不为?

但是现在我们的发展阶段显然还没达到那个地步,中国改革开放才短短40多年,想一步迈入到发达国家那种高收入、高福利社会是不现实的。

不说别人,老美就第一个不答应。

所以,我们现在处于“忍辱负重”的阶段。

——就像老祖宗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在综合实力尤其是高科技实力足够强悍之前,我们最好不要轻易甩掉自己世界工厂的定位。

等到将来真的实现技术突破了、弯道超车了,子孙后代就有福可享了,只不过就我们这一代而言,短期之内,还是做好牛马吧。

这些年,苹果也好,富士康也好,都在陆陆续续去东南亚建厂。劳动成本优势正在渐行渐远,制造业竞争力的紧迫性,大家要意识得到。

所以,发钱这件事,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牵扯的事儿复杂而又微妙。

居民负债的极限就是屋价的上限,而每个城市的债务水平、涨跌周期有着节奏上的不同,我们基于居民杠杆率和库存对中国20个超特大城市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看文章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

04

最后,说几句。

一、个人

相比于发钱,我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收入水平的提高。

毕竟,发钱属于“意外之财”,收入才是实打实的可靠现金流!

对于我们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呢?

提升认知。

改变思考方式,给大脑升级系统。认知迭代升级不一定能让你一夜暴富,但至少可以让你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多想一层,把它当成习惯,时间久了一定会让你受益。

毕竟,致富靠的是“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和执行能力”;财富是占有了社会必要的资源,并以此为筹码与社会做交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而不是工资。

二、集体

少建点形象工程,把节约的钱投放到民生领域——民心才是最大的工程,才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资产

让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能感受到安全感和获得感,这才是发钱最终的目的,而这仅仅靠发钱又是买不来的。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一诺致远黄骁睿:做中国S基金市场的探索者|钛媒体创投家 - 天天要闻

一诺致远黄骁睿:做中国S基金市场的探索者|钛媒体创投家

“S基金市场前景光明。” 谈起S基金,黄骁睿兴致盎然。黄骁睿的资本市场履历丰富,曾是资本市场业务律师,参与过多家企业的IPO法律服务,先后担任唐德影视和当当网的投资总监和法律总监以及倍轻松董事会秘书,主导了倍轻松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并成为A股“健康智能硬件第一股”。2022年,黄骁睿在他33岁这年做出了职业生涯的重...
国债利息2024最新利率! - 天天要闻

国债利息2024最新利率!

国债是由国家为主体发行的债券,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因安全性很高,所以备受关注,本文将盘点2024年国债利率和利息情况,供大家进行参考。首先来看储蓄国债的利率和利息情况2024年发行的储蓄国债有两种期限,分别是3年期和5年期,其中3年期的利率为
2024年养老金即将迎来调整,哪些人会多涨钱?看看有你吗 - 天天要闻

2024年养老金即将迎来调整,哪些人会多涨钱?看看有你吗

2024年养老金即将迎来调整,哪些人能多涨钱看看有你吗?2024年养老金即将迎来调整,哪些人可以多涨钱?来看看有没有你。每一年养老金的调整都知道是根据三结合的原则,这里面包括了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
FF宣布重获纳斯达克上市合规的计划,并承诺按时提交财报 - 天天要闻

FF宣布重获纳斯达克上市合规的计划,并承诺按时提交财报

消息显示,Faraday Future宣布公司重获纳斯达克上市资格的计划,董事会已批准了一系列提案,包括实施公司普通股反向股票分割、增加授权股份为战略融资扫清障碍。FF表示,公司为重获纳斯达克上市合规要求,已向纳斯达克听证小组提出听证请求,
坚定国际化,明星企业Shein何错之有? - 天天要闻

坚定国际化,明星企业Shein何错之有?

/量子连线-带你进入商业与科技的前沿认知/出海,已经是中国商业的大势所趋。最近我接触的企业不是已经出海,就是创始人正紧锣密鼓的带着团队在参加各种出海学习营,摩拳擦掌。特别是几位消费领域创始人,他们表示在国内疯狂内卷的当下,出海不但竞争少,而
百邦科技诡异暴跌!荐股截图引“杀猪盘”质疑,公司:基本面稳定,不清楚原因 - 天天要闻

百邦科技诡异暴跌!荐股截图引“杀猪盘”质疑,公司:基本面稳定,不清楚原因

社交媒体上的荐股截图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陈锋 北京报道6月27日10:58分左右,百邦科技(300736.SZ)股价直线跳水后封板跌停,引发市场关注。部分投资者在股票拉高阶段买入后遭受损失。此后,有股民在社交网络晒出了一些截图,引发“杀猪盘”质疑。相关截图内容显示,有多个股票群内“老师”在百邦科技股价...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内再破7.3关口,“7.3底部区间”还有效吗?业内:可以密切关注人民币中间价的变动 - 天天要闻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内再破7.3关口,“7.3底部区间”还有效吗?业内:可以密切关注人民币中间价的变动

每经记者:赵景致    每经编辑:马子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3关口,“7.3底部区间”还有效吗?在昨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跌破7.3关口,创年内新低后,今日盘中再次突破了这个关键点位。从走势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本月初开始走弱。截至6月27日19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价为7.299,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价为7....
货基收益率跌破1.5%,能否稳住? - 天天要闻

货基收益率跌破1.5%,能否稳住?

今年以来,随着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持续走低,“余额宝”“现金宝”等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行。截至6月26日,证监会确认的13只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年化回报平均收益率为1.5275%,已逼近1.5%关口,个别货币基金跌破1.5%。
泰隆银行在沪网点首设贵金属服务专区 - 天天要闻

泰隆银行在沪网点首设贵金属服务专区

图说:泰隆银行在上海的首个贵金属服务专区开门迎客 采访对象供图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6月26日,泰隆银行在上海的首个贵金属服务专区在其松江支行正式开门迎客。泰隆银行上海松江支行行长罗毅在开业致辞中表示,泰隆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拥有遍布多个省份的分支机构和员工,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加密货币:金融领域的未来走向 - 天天要闻

加密货币:金融领域的未来走向

近些年来,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从科技爱好者到普罗大众,再至主流金融机构,均在深入探寻这种新型数字货币所蕴含的潜力以及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