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终于盈利,喜马拉雅四次冲击IPO背后

2024年04月22日15:35:05 财经 1616

从2020年起,“耳朵经济”这一概念便火了起来。相比于视觉刺激为主的“眼球经济”,“耳朵经济”具有更强的伴随性,这也给了资本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作为在线音频行业的龙头,喜马拉雅上市之路,却十分坎坷。

近日,喜马拉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这已经是喜马拉雅第四次冲击IPO了。而这一版招股书,喜马拉雅终于在去年实现了盈利。

对于四闯IPO的喜马拉雅,红星资本局将通过拆解企业“收支”的方式,探讨喜马拉雅是如何实现盈利的?想象空间究竟如何?以及,曾经备受追捧的“耳朵经济”,究竟价值几何?

收入端

核心业务三大块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喜马拉雅分别实现营收58.6亿元、60.6亿元、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06亿元、37亿元、37.3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及2.24亿元。

目前喜马拉雅的营收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订阅、广告、直播、创新产品及服务。

2023年全年各项收入占总营收比分别为51.7%、23.1%、18.4%、6.8%;可见订阅付费是目前喜马拉雅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以下,我们将会对企业的分业务展开具体分析,探讨各分业务能为喜马拉雅的未来带来多大空间?

深度解析|终于盈利,喜马拉雅四次冲击IPO背后 - 天天要闻

1、订阅收入:

订阅服务总收入上涨

付费率下滑

对于喜马拉雅的订阅收入板块,该业务营收增速较缓,对总营收的贡献也基本维持在五成左右。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订阅服务收入分别为29.92亿元、30.81亿元、31.89亿元,占总营收比分别为51.1%、50.8%、51.7%。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付费点播收入业绩持续下滑,从2021年的10.58亿元下降至6.94亿元;对营收的贡献也从2021年的18.1%下降至2023年的11.2%。

深度解析|终于盈利,喜马拉雅四次冲击IPO背后 - 天天要闻

来源:招股书

从业务模式来看,对于喜马拉雅而言,想要获得更多的订阅收入,有一个前提、两个方法。一个前提是平台的内容足够优势;两个方法是,要么平台的付费用户足够多,要么单个用户的付费金额足够高。

但这两个方法又像是在“走钢丝”。因为付费率的上升,一般通常需要“低价”来刺激消费者;而选择“涨价”,则会让用户“退订”,导致付费率下降。

以会员订阅为例,招股书显示,从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移动端付费会员的付费率分别为12.4%、12.6%、11.6%,付费率在2023年有所下降,意味着愿意购买会员的用户占比变少了。

再看单用户每月付费金额,2021年~2023年分别为11.2元、12.5元、13.4元,用户付费金额在持续增加,说明喜马拉雅会员费正在悄悄变贵,这或许也是付费率下降的原因。

深度解析|终于盈利,喜马拉雅四次冲击IPO背后 - 天天要闻

来源:招股书

2、广告收入:

比起视频类广告具有天然局限

广告的本质是流量经济的变现,喜马拉雅的广告主要是展示广告、音频广告及品牌推广活动等形式。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喜马拉雅作为音频平台,做起广告业务,会受到较大的天然局限。

首先,从平台特性来看,不同于视频广告,音频广告呈现形式较单一,广告效果也欠佳,因此广告议价权也较低。

其次,站在用户角度,音频广告带给用户的体验也比较差,用户更难以接受音频广告。

具体业绩来看,招股书显示,从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广告收入14.88亿元、14.49亿元、14.23亿元,广告业务收入有所下滑,对总营收的贡献也在持续降低。

3、直播收入:

“基本功”还不稳

做直播,显然如今已经成为了各家流媒体平台的“基本配置”。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平均每个直播付费用户的每月付费金额分别为637.3元、614.6元、735.6元,这个数据在2023年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2023年喜马拉雅直播收入却在下降;2021年~2023年,直播收入分别为10.01亿元、11.55亿元、11.34亿元。

也就是说,虽然直播间内,单用户的付费金额上去了,但愿意付费的人却变少了,导致总收入下滑;这也意味着直播业务对于用户来说,吸引力在下滑。

总的来说,目前喜马拉雅的直播业务,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用户认可度都欠佳;而在直播这个主播分成成本高、内容不确定因素多、监管层面严的生意,喜马拉雅依旧会面临不小压力。

成本端

“省”出了利润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喜马拉雅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及2.24亿元;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不过,在营收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喜马拉雅能赚钱,主要还是靠“省”。

1、对员工层面的“省”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员工福利开支已经连续2年下降。从2021年的1.92亿元,下降7.5%到2022年的1.77亿元,再下降34.9%到2023年的1.15亿元。

一方面,喜马拉雅对管理层主动降薪。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董事李兴仁及董事沈结强的“薪金、工资及花红”分别从2022年的375.9万元、208万元、190.9万元减少至2023年的179.8万元、106.6万元及109.9万元。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喜马拉雅的员工总数从2021年末的4342人,降到2022年末的2883人,再降到2023年末的2637人,人员持续缩减。

深度解析|终于盈利,喜马拉雅四次冲击IPO背后 - 天天要闻

来源:招股书

2、对营销费用的“省”

一直以来,喜马拉雅的“销售及营销开支”都较高,这部分主要包括渠道推广开支、品牌及广告开支、支付给分销商及其他平台的佣金,以及销售及营销人员的员工福利开支。

总之,这部分费用主要就是“花钱买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并扩大用户群。

然而招股书信息显示,喜马拉雅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已经连续2年下降。从2021年的26.3亿元降到2022年的21.15亿元,再到2023年的20.7亿元,2年间共减少了5.6亿元,降幅为21.29%。

与此同时,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44.9%,下降到2023年的33.6%。

然而“销售及营销开支”费用的持续减少,是否会让喜马拉雅吸引用户和广告客户的能力变弱,对于品牌知名度及内容渗透率产生影响,这也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3、对收入分成的“省”

收入分成成本指喜马拉雅根据收入的协定百分比向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合作方付款。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喜马拉雅收入分成成本分别为15.98亿元、16.54亿元,占总营收比分别为27.3%、27.3%;而到了2023年该项费用下降至14.41亿元,占总营收比也下降至23.4%。

深度解析|终于盈利,喜马拉雅四次冲击IPO背后 - 天天要闻

来源:招股书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优质内容的平台,喜马拉雅之所以能坐在这个位置,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容足够丰富、优质。如今收入分成成本的下降,是否会影响品牌内容的吸引力,从而影响用户的付费意愿,这同样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从最新招股书信息看,喜马拉雅在研发投入等方面也有所降低,总之,喜马拉雅能都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靠企业“降本”。因此可以说喜马拉雅能实现盈利,主要是“省”,但在“开源”方面,企业整体比较局限。

小结:

喜马拉雅的确在去年盈利了,但相较“开源”,更多的努力是“节流”。如何吸引用户、留住用户、让用户付费,是喜马拉雅需要面临的长期挑战,而这种挑战来自用户的使用习惯、付费意愿仍需挖掘,而这背后则需要喜马拉雅持续地投入,但资本或许不会给喜马拉雅太多时间。

红星新闻记者 刘谧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深度解析|终于盈利,喜马拉雅四次冲击IPO背后 - 天天要闻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高盛重申对黄金“结构性看涨”观点,白银注定陪跑 - 天天要闻

高盛重申对黄金“结构性看涨”观点,白银注定陪跑

财联社5月5日讯(编辑 赵昊)高盛在周一(5月5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由于各国央行对黄金的强劲需求,从结构上拉高了金银比价,黄金将继续跑赢白银。换句话来说,高盛预计白银难以赶上当前黄金的上涨行情。金银比是衡量买一盎司黄金所需白银数量的指标,目前约为102。纵向对比来看,一年前这个比例大约是84.7。高盛解释道:...
假期七大消息,明天谁领涨? - 天天要闻

假期七大消息,明天谁领涨?

这个节日终于要结束了,A股明天就要开盘迎客,你激不激动?主要原因就是外围股市普遍大涨,港股上周五提前复盘也是大涨,A股明天会大涨吗?现在重点还是要看今天的港股和晚间的美股,只要不出现特殊的意外,明天的红包应该是稳了!
华电能源2024年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仍陷亏损泥潭 - 天天要闻

华电能源2024年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仍陷亏损泥潭

2025年5月5日,华电能源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1.51亿元,同比下降3.68%;归属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281.93%,成功扭亏为盈。然而,扣非净利润仍为-1.497亿元,尽管同比增长69.92%,但亏损问题依然严峻。华电能源作为一家以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近年来在能源保供、提质增效和...
国脉科技2024年净利润飙升61.41%,但毛利润下滑引关注 - 天天要闻

国脉科技2024年净利润飙升61.41%,但毛利润下滑引关注

2025年5月4日,国脉科技发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3.15%;归属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1.41%,创历史新高。然而,毛利润从2023年的2.52亿元下降至2.17亿元,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尽管净利润表现亮眼,但毛利润的下滑值得警惕。净利润创新高,但毛利润下滑2024年...
德龙汇能2024年业绩大幅回升,净利润扭亏为盈 - 天天要闻

德龙汇能2024年业绩大幅回升,净利润扭亏为盈

2025年5月4日,德龙汇能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17.37亿元,同比增长8.53%;归属净利润为0.19亿元,同比增长107.89%,成功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为1129.93万元,同比增长104.54%。公司通过深耕城市燃气业务,拓展新能源领域,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增长。城市燃气业务稳步扩张德龙汇能的核心业务城市燃气...
东方环宇2024年营收增长20%,净利润微增0.04%,天然气销售成亮点 - 天天要闻

东方环宇2024年营收增长20%,净利润微增0.04%,天然气销售成亮点

2025年5月4日,东方环宇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44亿元,同比增长20.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亿元,同比微增0.0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82亿元,同比增长2.13%。尽管营收增长显著,但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面临挑战。营收增长显著,但...
诺邦股份2024年财报:高端产品与品牌战略双轮驱动,净利润增长15.22% - 天天要闻

诺邦股份2024年财报:高端产品与品牌战略双轮驱动,净利润增长15.22%

5月5日,诺邦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37亿元,同比增长16.8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95亿元,同比增长15.22%。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政策利好的背景下,诺邦股份通过高端产品开发和品牌战略,成功避开了行业内的价格战,实现了稳健增长。然而,尽管整体表现亮眼,公司在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山西焦化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焦炭市场低迷拖累业绩 - 天天要闻

山西焦化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焦炭市场低迷拖累业绩

2025年5月5日,山西焦化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5.07亿元,同比下降14.20%;归属净利润2.63亿元,同比骤降79.37%。扣非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下降81.24%。尽管公司在安全生产、环保管控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焦炭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滑等因素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经营现金流净额更是录得-20.67亿元,凸显公司...
胜通能源2024年财报:营收增长但净利润持续亏损,LNG业务面临挑战 - 天天要闻

胜通能源2024年财报:营收增长但净利润持续亏损,LNG业务面临挑战

2025年5月4日,胜通能源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总收入为53.48亿元,同比增长11.32%;毛利润为3116.26万元,较上一年度扭亏为盈;归属净利润为-1700万元,同比减少亏损57.29%;扣非净利润为-1795.09万元,同比减少亏损60.68%。尽管营收有所增长,但公司仍处于净亏损状态,且净利润的滚动环比增长率为-144..
宝兰德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7.18%,净利润暴跌504.43% - 天天要闻

宝兰德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7.18%,净利润暴跌504.43%

2025年5月4日,宝兰德公司发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2.83亿元,同比下降7.18%;归属净利润为-0.59亿元,同比暴跌504.43%。尽管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整体业绩表现令人担忧,尤其是净利润的持续下滑,暴露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上的严重问题。营收与利润双降,盈利能力堪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