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去年净利润下降,高管自愿降薪,郁亮从月薪100万降至税前1万

2024年03月30日16:45:26 财经 1007

3月28日,万科A(SZ000002,股价9.24元,市值1102.4亿元)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

公告内容显示,2023年万科集团营业收入4657.4 亿元,同比下降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6亿元,同比2022年的226.9亿元下降了105.3亿元,降幅46.4%。

在此背景下,万科集团的8位高管自愿放弃2023年度奖金,另外,自报告披露之日起,董事会主席郁亮、总裁祝九胜、监事会主席解冻自愿领取月薪税前1万元。

这样的降薪除了作秀,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要靠工资来过活的话,这样的企业不配上市

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其实是强调业绩与收入挂钩的,但在实际层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很多都存在高管旱涝保收,而与其经营的业绩并不相关联的情况。

去年,96家央企一把手的年薪公布,最高者为96.08万元,央企负责人薪酬收入由三个部分组成:应付薪酬+社会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及住屋公积金的单位缴存部分+其他货币收入补贴,其中,应付薪酬由国资委核定。

从表面上看,虽然年薪高达百万,但这与一把手们操盘的万亿级企业相比,其实不值一提。

民营企业的高管收入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主要由资本市场来核定,如果万科郁亮的月薪100万元,那年薪可是超千万级别的,这其中应该还不包括分红。

如果万科的业绩长虹,高管收入高一点无可厚非,但现在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庞氏故事无法继续下去了,如果高管们不顾企业的市场表现,强行分红或拿高薪水,这很明显与市场经济不符。

万科去年净利润下降,高管自愿降薪,郁亮从月薪100万降至税前1万 - 天天要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本美国的股市不断创出新高,相比之下,我大A股一直半死不活在3000点反复争夺几十年,并且国内的优质高科技企业(batpj等)只能在外部市场上市,说的难听点,这是资本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导致资本市场乱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垃圾企业太多,而垃圾企业一定有个垃圾的管理层。

央 企国企可能驷位素餐,凭借着垄断还能赚取高额利润,而很多民营企业的高管们把企业搞上市的唯一目的就是卖公司,这样的公司多了,A股要是能好就怪了。

说回房地产,万科一直是民营房企的标杆,只不过在现今房地产市场整体衰落的情况下,万科也无法独善其身,这是历史的必然,曾经吃尽红利,现在也要承受代价。

万科以及其他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不是高管降薪就能解决的,要把房地产市场扶上正轨,首先要溯本清源。

那些违规操作的事件要纠正,违规操作的人员要处罚,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要减少,对于房子降价而引发的房闹政府要顶住。

总之,在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问题要抱着市场经济的思路。

在经济总体向上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可以分到一杯羹,但在整体市场衰退的情况下,总要有人承受代价,如果现在不选择代价,将来的坑会越来越大。

万科去年净利润下降,高管自愿降薪,郁亮从月薪100万降至税前1万 - 天天要闻

现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普遍一片哀嚎,几个明星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以及发展特别引人注目,恒大已经爆雷无药可救,碧桂园在危险的边缘挣扎,融创也好不到哪里去,万达的王老板早就剥离了房地产,现在仍然在卖资产还债,万科的水还不知道有多深?

万科之所以备受瞩目,就是因为背后的大股东是国资,如果万科倒下,国资必然受损,国有资产流失这个罪名谁都担当不起,但如果要强行续命,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必然代价巨大。

到底要如何操作,谁都没有前车之鉴,这时候高管自己降薪,或许是向市场的一种表态。

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肯定还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一定是差异化的,只不过在过去疯狂上涨的时间里,房地产开发商能以最简单的方式赚到钱,就不会去搞复杂的。

而现在不行了,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粗放的经营方式必然会被淘汰,万科等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曾经的优等生,他的一举一动可能关系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

万科去年净利润下降,高管自愿降薪,郁亮从月薪100万降至税前1万 - 天天要闻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缅甸洋葱出口价如何? - 天天要闻

缅甸洋葱出口价如何?

根据四月第三周的出口市场报价,缅甸出口的洋葱按规格不同,FOB(离岸价)定为每吨240至370美元。 缅甸洋葱、大蒜及厨房作物种植生产出口商协会每周都会发布出口洋葱、大蒜、酸角、姜黄、长辣....
订单多了!一季度医药研发外包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 - 天天要闻

订单多了!一季度医药研发外包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11家CX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上市公司已发布2025年一季度最新财报,其中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和博腾股份新签或者在手的订单超预期,公司业绩有所改善。据药明康德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
三个“爆品”,藏着中国外贸秘籍 - 天天要闻

三个“爆品”,藏着中国外贸秘籍

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云集,我国制造业的产品琳琅满目,最近,和各大景区一样火热的,还有广交会现场。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分三期举办。截至4月27日,也就是第二期落幕时,已有来自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
直击奥马哈中国投资人峰会|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观点,判断投资的可为机会 - 天天要闻

直击奥马哈中国投资人峰会|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观点,判断投资的可为机会

财联社5月4日讯(记者 闫军)又是一年巴菲特时刻,当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宣布计划今年年底退休时,不仅震惊在场股东,也让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弥足珍贵。陪伴了国内投资者15年中国投资人峰会在5月4日如约而至,由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在奥马哈场进行。...
宁泉资产李源海:关心AI进展,重视估值和现金流 - 天天要闻

宁泉资产李源海:关心AI进展,重视估值和现金流

财联社5月4日讯(记者 周晓雅)由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奥马哈场正在进行中。宁泉资产研究总监兼投资经理李源海就投资与社会公益之间的良性循环注入新思考。宁泉资产研究总监兼投资经理 李源海财联社记者梳理主要观点,以供读者参考。李源海强调,投资不应止步于...
2025年的投资机遇有哪些?宁泉资产李源海、睿郡资产薛大威,兴证全球基金童兰在奥马哈亮观点 - 天天要闻

2025年的投资机遇有哪些?宁泉资产李源海、睿郡资产薛大威,兴证全球基金童兰在奥马哈亮观点

财联社5月4日讯(记者 周晓雅)在当前科技浪潮席卷下,如何看待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投资机遇?投资与财富观、社会价值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2025年5月4日,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投资·可为|2025年度中国投资人峰会”在奥马哈进行。宁泉资产研究总监兼投资经理李源海,睿郡资产合伙人、副总经理薛大威,兴...
每分钟超1000万元! - 天天要闻

每分钟超1000万元!

每分钟超1000万元!中欧贸易持续向好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从建交初期的24亿美元到现在的7800亿美元,中欧双边贸易持续向好发展。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
四川新网银行高层洗牌,王航不再任董事长,朱韬拟接棒 - 天天要闻

四川新网银行高层洗牌,王航不再任董事长,朱韬拟接棒

微成都报道 日前,四川省首家民营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披露2024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行原董事长王航因工作原因,于2024年6月起不再担任董事、董事长及专门委员会职务。同时,该行已选举朱韬为新任董事长,其董事长任职资格尚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核准。▲图源:四川新网银行官网简历信息显示,朱韬曾任中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