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请点击下方链接:
14年啊,竟然一丁点儿破绽都没露出来,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我们猜,可能是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是恒大的造假手法太高明,连审计师都发现不了。第二,可能是审计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够,但鉴于普华永道那“四大”头衔,这理由听着就有点牵强。第三,可能一开始问题不大,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但后来问题越滚越大,审计师也难以自圆其说,只能跟着一起掩盖问题。也可以说普华永道可能早就知道这些猫腻,但因为利益驱动,选择了沆瀣一气。依我们看,第三种可能性最大,毕竟,面前的利益太过诱人,谁能轻易抗拒呢?
看看这些年的账单,从2012年到2020年,恒大支付给普华永道的服务费用总共约2.63亿,而且年年都在涨,从2012年的1790万涨到2020年的5400万。本应是严谨的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却把自己做成了和事佬,绝不给客户添麻烦,“里应外合”全面配合。
或许对普华永道来说,这只是渎职或者事后罚点款的事。但那些买了恒大新房、恒大债券、恒大股票的人,还有那些和恒大合作的上下游家,以及把希望寄托在恒大身上的地方高层,现在一个个都陷入了生死困境。这背后,离不开普华永道这个“帮手”。
当普华永道拿着每年数千万的审计费,轻轻松松给恒大财报盖章,发出“无保留意见”时,它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引发连锁反应。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庞大和强韧,恒大那超2万亿的债务爆雷,放在其他国家,早就引起金融灾难了。
但更让人火大的是,这恒大债务大雷爆了,普华永道这个幕后黑手,居然还能安然无恙?审计费一个字儿都没吐出来,更别提扛什么责任了。也难怪普华永道有荒谬的行为,制度本身就有大漏洞。想想看,审计师是企业雇的,哪能指望他们真正自查自纠?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独立董事也是一样,表面上是监督上市公司的,实际上钱还是公司出的,结果监督变成了形式,制度不改,天王老子来监督也是走过场。
但审计机构光拿钱不担责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公司出事,审计机构当然也逃不过。还记得康美药业吗?康美的审计机构因为操作不规范,被罚了5700万,这还不止,赔偿股民的那笔钱也得一起扛,总共得赔25亿,这回,股民们可乐坏了,直说这才是真正的大快人心。我们就得有这么狠的手腕,市场上的造假才能真正被整治。
那么,恒大出事后,普华永道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咱们中国资本市场,法律也不是摆设,怎么能容忍一个英资公司在中国土地上撒野。新版《证券法》里头明明白白写着“长臂管辖权”,就是说,哪怕你在国外搞事,只要影响到了咱们国内市场,损害了国内投资者的利益,照样得受罚。但是话说回来,虽然法律上写得明明白白,对那些坑害投资者的行为怎么定性,怎么处罚,但罚款上限也就2000万,对那些大资本来说,可能就连个挠痒痒都算不上。但别担心,最近这风向在变化。
最近几年,咱们国家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了。安达信破产的案例作为前车之鉴,现在,那些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都得小心翼翼。作为资本市场守门人的第三方机构,他们的责任在被逐步加大。这事儿要是查实了,我看普华永道在咱中国市场也该收手了。普华永道不但得替恒大负连带赔偿的责任,触碰了刑法的雷区,我们该出手时就得出手,查的查,抓的抓,才得给那些受伤的业主、债主们一个交代。今年2月,香港法院委任的中国恒大清盘人也在与律师沟通,准备起诉普华永道。看来,普华永道的好日子也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