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不好做了。
国货出海,有些难了。
但或许,并非如此。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0月我国外贸出口2748.3亿美元,同比下降6.4%,连续六个月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
无论是国内订单锐减还是海外订单疲软,都让工厂主们不得不开始考虑新的出路。
如果在拼多多内部,问员工“Temu”这个单词如何发音,10个员工或许会给出10个不同的读法。

但就是这个连内部员工都不太熟悉的应用,却在全球掀起旋风,屡登海外应用排行榜榜首。
与此同时,以Temu(多多跨境)为代表的“新变量”如鲶鱼般搅动全球电商市场,凭借极致低价大杀四方。
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也陆续推出“全托管”业务,向供应链上游的工厂抛出橄榄枝。
过去一年,拼多多内部非跨境业务员工可能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他们只是悄然发现身边开始出现不同肤色的同事。
报销背板上的文字从汉字变成了双语。
不少同事的花名从中文变更为英文。
在拼多多广州办公室,开始随处可见海外地名的标签,比如纽约、新西兰……
但多多跨境业务的迅速成长,让商家、竞争对手甚至自己的员工都始料未及。
上线不到半年,Temu便登上美国NFL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年度冠军赛(超级碗)。

商品覆盖除食品、日化品外的所有品类;深入百余个国内产业带,助力万余家工厂成功出海。
触达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消费者。
不得不说,Temu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增速惊人,扭转了制造业工厂“出海难”的困境,也让行业对“全托管模式”有了更多的好奇和学习。

Temu的出现对我国外贸有哪些影响?
Temu又让跨境电商的格局有了哪些改变?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杨昕怡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平台做,国货出海抓好生产就好,这就是分工成就。

Temu的成功路数,基本上是复制了拼多多在国内的套路。
广告获客、低价留客,是进入成熟市场最正常不过的打法,在电商长尾和拼多多砍一刀模式下,能够快速覆盖市场,冲击目标用户群体的消费心智,并滚雪球一般实现社交裂变。
跨境电商的低价套路只是敲门砖,真正要留客和持续性发展还是看品类。

不管电商平台在具体的使用玩法上采取何种套路,无论是社交电商、种草、直播带货还是其他,最后的核心依然是独特性的产品。
同质化产品中新价格最优、独占式产品上体验更强,才能突破国界。
而拼多多通过全托管模式,让国内制造业有了较好的出海方式,可以集中力量抓创新、促生产。
拼多多也由此获得了在海外市场纵横的独有产品(优质国货),双剑合璧之下,跨境电商也就告别单打独斗,成为了产业链上的强悍接力。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