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2023年07月31日22:25:03 财经 1891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见图

内容分7大部分,总计20条。上次听到“20条”这词还是疫情放开前的“优化疫情防控20条”。

那次的“20条”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持续三年的防控结束了。

那么,这一次的扩消费20条的出炉和公布,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可能的想象力和化学反应呢?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的问题,值得结合现实,和大家好好聊一聊,唠一唠。

本文将基于对国家最新公布的“扩消费20条”详细梳理,用通俗易懂的可视化展示进行解读,结合中国经济当下现实情况和舆论的一些观点,对这一次的“20条”后续的影响和效果,进行深入讨论和有依有据,有态度有深度的分析研判。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信号梳理:发改委最新恢复扩大消费“20条”,具体说了什么?


找了一个可视化信息图,一目了然: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见图

2022年以来的经济被动承压,归根结底都是总消费不足。

当然,总消费不足背后,和各界信心、国际经贸、进出口、收入、预期等又密切相关。所以,消费不仅靠刺激和发文促进,归根结底要让消费者有钱消费、愿意消费、敢于消费。

本次新发布的20条,从行文到表达,基本上来说延续了国家层面一贯的严肃和表达特色。

说的都特别的好,很体面,有依有据,而且条理清晰。但是主线,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新意。

全文看下来,其实核心主题并不复杂,是怎么让居民部门“快点花钱”。

“新20条”正是为了解决怎么“快点花钱”而制定的,主要方向是几个:

1,买车,禁止汽车限购,加快二手车成交,推动新能源车下乡

2,买房,楼市逐渐松绑,推进新棚改,推进“认房不认贷”

3,鼓励办美食节,演唱会

4,促进旅游消费,鼓励各地出台门票减免政策,这里面还重点提了“落实带薪休假”

客观来说,一些互联网上关于这个20条的亢奋和吹捧,是有点过了,当下中国经济环境和老百姓关心的其实不是如何去花钱,而是如何在收入上获得更多的确定性。

有一说一,理性客观,不吹不黑,实事求是。是不是这个意思?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聚焦关注热点,三个关键维度的分析和讨论:消费,楼市,汽车


这一次的20条,有一个很重要的设置是,对居民部门的现实需求的理解,和主流民众和舆论的理解,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偏移。

市场和老百姓面对经济压力,原本期待的是国家和政府加杠杆,然后让利于民,比如消费券,甚至是定期有效的现金,来缓解压力的。

这是2023年上半年积累下来的共识。

但是很明显,这一次国家层面,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发钱是不可能发钱的,现在默认最大的问题不是缺钱,而且缺信心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接近15万亿,虽然自己身边和网上都是一片哭穷和抱怨的声音,但屡创新高的存款数不会骗人,银行新增存款数不会骗人。

可以说中国贫富分化更严重了,但不能说中国没钱了。

而这次“促销费新20条”,显然不是冲着没存款的人去的。

早在年初,就已经瞄准了居民存款过高的这个火苗,要想办法“解决掉”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见图

文中提到“如何把居民的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是一切的核心不是增加收入,核心是“解决居民超额储蓄”

所以也就不奇怪了为什么老不发钱?因为从上层的角度看下去,这社会就不缺钱,既然不缺钱给你发什么钱?

国家层面看宏观,讲数据,和微观环境中的感受和理解,完全是不一样的。

按照这次扩消费20条的全文意思来看,当下管理层面重中之重的任务,非但不是发钱,而是怎么让有存款的群体“快点花钱”。

网上有一个段子,很好的对应了很多普通民众的声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是在发钱和发券间,选择了发文”

美国,欧洲都只懂得给老百姓发现金来应对经济艰难时刻,然后老百姓可以用钱去买食物,中国就厉害了,经济压力之下发文,那么,大家可以拿着文件去消费吗”?

当然,以上的段子,可能有些偏激,但是也很好的折射了一些民间的真实想法。

“促消费”从来不是靠条文“促”出来的,国家可以靠一纸条文消灭一个消费领域,但要促进一个领域的消费,靠不了条文。


这次的扩消费20条,只能看作一个方向指引,从消费角度上来看,具体后续效果如何,还是看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各显神通了。

值得注意的,在“大宗消费”里,一共有四条内容,两条涉及汽车,两条涉及住屋、家居。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发改委的文件,把住屋和汽车问题纳入了“恢复和扩大消费”,并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能带来实质性利好吗?

先看楼市:结合近期各大城市,特别是较大、能级高的城市进一步放松调控是趋势。

但是,能不能拉起来,特别是全面拉起来,保守看法,还是很不容易。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再看汽车:中国新能源车当下形势还马马虎虎,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基数占汽车消费市场的比例持续变大,增长速度也在放缓。

要可持续,肯定需要政策给力。更重要的,国内市场的需求,明显是无法满足新能源车关联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的,真的要在新能源车领域谋求经济增量,实际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出口。

亲朋好友帮衬消费,只能维持生存,还是要对外做生意,才是关键。


希望有钱有条件的群体觉悟高一点,国家需要你们掏钱消费,搞活市场的需求,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只知道把钱存在银行里面,躺着吃利息也不消费,国家已经明显的不太开心了。

现在扩消费还算客气的,是不是?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挖掘关键,展望趋势:接下来,中国整体经济的复苏和持续向前,怎么看?


从本质上来看,要促进全国性的“大消费”,要看到两个关键点:

1,税改

2,居民资产负债情况

中金的一份报告指出:

中国0.33%的人口,占据全国67%的财富,而7.05%的中产,拥有26%的财富。

数量最多的普通人,占总人口92.6%,仅拥有总财富的7%。

这些报告数字都在说明,如果想要“促消费”,“促大消费”,税改是必经之路,通过税改减少贫富差距,释放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才是真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给“居民减负”,也就是“修复居民资产负债”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红线)居民杠杆率上升的过快过高,形成了中国人“未富先负”的状况

而图上只统计到2020年,2022年中国的居民杠杆率已在61.9%,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从增速看,近十年中国的居民杠杆率增量是世界最快的,这意味着这十年里不少中国人都已经背上较高债务,进行了大额消费。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房奴”,车奴,还有负债一族(创业失败,或者生意不利背负债务的群体)

有些人即便看上去过得是中产生活,但身上背的杠杆过高,不敢辞职,不敢消费,只能节衣缩食。

这极大限制了释放中产消费的能力,想要缓解这情况,就必须从“修复居民资产负债”着手。

这些实实在在让利于民,修生养息的关键,反而很难实现,这或许,才是中国当下经济拧巴紧缩的关键所在:

  • 比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让已经买房的背上高杠杆的居民,减轻还贷压力;

2023年7月份以来,越来越多声音开始讨论,包括建议下调存量房房贷利率,给大家减少点压力,但银行也是没啥积极反应。

  • 再比如银行给予高杠杆居民的债务展期,拉长还贷期限,减轻还贷压力;

而从很多信息看,银行对提前还贷,债务展期这样的事情是不高兴,不耐烦的,甚至各种花花绕,这就是强势,一个铜板也不愿意让的强势。

  • 调整税制结构,减少贫富差距,降低居民资产负债,这些都是促消费的根本;

这就更难实现了,至少来说,短期内是没有突破解决的有效办法的。

真正的有钱群体,敏感狡诈,信息优势,可能国家刚刚才有这个税收调整的意思,这些人马上就变卖资产,通过无数的渠道和门路,脚底抹油,跑路了。

和已经人格资本化的群体聊格局,道德,太没意思了。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实际上,这一次扩消费20条,还是一个“柿子要捡软的捏”的逻辑,从最容易的消费拉动,消费刺激,鼓励消费维度发力。

虽然没有解决和提到几个当下中国经济核心问题,但是也希望这样的一份文件,能够给中国消费市场和经济环境,带来一些积极正向的影响。

增加收入,降低杠杆,完善社会配套和福利,实际上,老百姓对于消费这个事情,完全不需要什么刺激吧?

新一轮的经济博弈,正式拉开序幕了。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从普通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应该如何顺应趋势,把握红利?


文章最后,从普通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出发聊一聊,如何顺应趋势,把握红利:

1,从消费角度,还是要秉承和贯穿需要决定行动的原则,特别是经济收入没有形成明确增长表现和预期稳定以前,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冷静,对于个体和家庭的家庭经济稳定和安全,很重要。

这是良心话,非必需,不盲目扩大消费,不贸然进行消费升级,不胡乱进行大宗投资和过度透支,安全第一,现金为王。

2,从趋势红利的角度来看,2023年接下来消费关联的股票和相关实体投资,可能迎来一波红利窗口期。

但是不建议没有经验,没有行业沉淀和认知的群体参与,政策刺激,对于持续过程和最终结果而言,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短进快出的道理都懂,但是能知行合一的,基本没有人能做到。

3,对于一些借助政策动向进行利好鼓吹,特别是楼市和股市的关联和造势内容和观点,建议持怀疑和保留态度。

从“不卖,贵贱不卖”,到“好歹给个价,万一能成呢?”的一些市场态度转变来看,一些领域被套牢,高位站岗很难受的投机群体,当下的言论和观点,意图很值得商榷。

真有行情,这些人恨不得谁也不说,自己闷声发大财,怎么?这么容易就转性了?大彻大悟,要普及利好,带领更多的人走向富裕了?

人性本质,决定了很多唱多的论调背后,实际上不是为了自己解套,就是造势套利,没有例外。

真的好生意,好行情,在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从来没有例外。

大家理解我说的这个是什么意思吧?


当然,言归正传,国家发力,想要拼经济的意图,才是最重要的,后续更多的政策和动向,值得期待,这毕竟是一个好兆头好信号。

不要被戾气和负面情绪蒙蔽,而是要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到一些本质和关键。

这就是写下这篇文章最朴实的初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以上,就是对最新扩消费20条政策,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深入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友好的交流和分享。

一个重要的经济风向信号:最新扩消费20条,什么内容?如何解读?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物流“硬支撑”助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跑出外贸“加速度” - 天天要闻

物流“硬支撑”助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跑出外贸“加速度”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3日电 (李文婧)“司机们在物流园区装卸货,出园后不到一天就能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运输效率很高。”霍尔果斯丝路荣腾物流有限公司安全负责人朱天洋近日受访时说。 位于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的丝路荣腾跨境综合物流园拥有标准库房1.75万平方米、理货平台3285平方米、设备堆场76万平方米。...
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3年“贷”出多个行业第一丨五篇大文章调研行 - 天天要闻

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3年“贷”出多个行业第一丨五篇大文章调研行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梦雪 见习记者 张萌 西安报道万里丝路,能源动脉蜿蜒。守护沿线油气管道安全,过去主要靠人工巡检,效率低、风险大。如今,只需部署几座智能无人值守机库,无人机便能自主起降、昼夜巡护,单次飞行纵横数十公里,效率提升26倍,异常识别准确率超95%。即便面对山区、沙漠等复杂地形,也能从...
申能吴忠热电供热扩容改造一期项目作为负面案例被通报 - 天天要闻

申能吴忠热电供热扩容改造一期项目作为负面案例被通报

按照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计划,以及吴忠市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两查两防提升”集中攻坚行动部署,市住屋和城乡建设局于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暨2025年度第一次综合执法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本报注意到,申能吴忠热电供热扩容改造一期项目作为负面案例被通报。...
6月非农大超预期,美联储7月降息无望! - 天天要闻

6月非农大超预期,美联储7月降息无望!

非农数据火热,失业率意外下滑,美联储7月降息梦碎,黄金应声跌穿3320关口……周四,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非农数据好于预期,失业率意外下滑。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口录得14.7万人,高于预期的11万人,前值由13.9万人修正为14.4万人。美国6月失业率录得4.1%,低于预期的4.3%,低于前值的4.20%。6月平均每小时工...
外滩大会AI科创赛正式启动:聚焦生活、金融、安全场景应用 - 天天要闻

外滩大会AI科创赛正式启动:聚焦生活、金融、安全场景应用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科技智能创新赛(简称“外滩大会AI科创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下,聚焦AI智能硬件、金融智能、AI安全等领域创新应用,设置人工智能硬件科创大赛、AFAC金融智能创新大赛、2025•全球AI攻防挑战
2025食界精致餐饮投资论坛 | 圆桌对话:酒店餐饮如何突围 - 天天要闻

2025食界精致餐饮投资论坛 | 圆桌对话:酒店餐饮如何突围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瑶界面新闻编辑 | 汤威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的2025食界精致餐饮投资论坛暨食界榜颁奖晚宴于2025年6月26日在上海外滩W酒店圆满落幕。这是界面新闻举办的第二届精致餐饮投资论坛。此次论坛特邀12位餐饮行业投资人、品牌主理人、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及美食家共同参与三场不同主题的圆桌论坛,聚焦中国...
今年投资人不去雍和宫,改找周易大师算命了 - 天天要闻

今年投资人不去雍和宫,改找周易大师算命了

找大师算风水,看装修都是常态,就算是 LP 也不能免俗,找私藏大师上课,对照着机构合伙人照片算收益,这些屡见不鲜的现象,也都说明,就算是站在投资行业核心的 GP 、 LP 们也不能免俗。
银行开卡不应变成“开盲盒”,风险防控也要践行“金融便民” - 天天要闻

银行开卡不应变成“开盲盒”,风险防控也要践行“金融便民”

办理一张日转账额度5万元的一类银行储蓄卡有多难?日前,南都7位记者分别前往珠海7家不同银行开卡,最终仅一人完成目标。7月2日出街的南都“珠事测评”最新一期报道,聚焦银行开卡服务进行体验实测,结果令人唏嘘。同一个业务,同一家媒体的记者,相同的开卡理由,但因银行网点的不同,体验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最快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