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公开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全年,采用未经日历和季节调整规则,美国全社会完成的名义GDP提升至25.47万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增长2.2%。
若采用经过日历和季节调整之规则,美国全社会完成的名义GDP为25.46万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剔除各种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因素,实现了2.1%的实质性增长。
不论采用哪种统计标准,剔除通胀因素后,美国经济都实现了“略微超过2%的增长”。但如果纳入通胀因素,那美国2022年的经济名义增长率将会超过9%,是实际增长率的4倍多。
南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指出:通货膨胀,已远远超过商品和服务真实生产带来的提振效应,成为抬升美国GDP创新高的核心影响因子。
既然通货膨胀能让美国GDP变动更高,那美联储为什么还要多次降息,试图“拉低通胀”。这种行为,难道不是变相“拉低GDP”吗?
原因可能包括了如下几点:
首先是:物价持续上涨,必然会直接体现在各种生活必需品上——面包、牛肉、汽油、房租、车贷、看病、电价、服装……
这对美国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来说,影响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吃穿住行的支出,已占据低收入居民家庭日常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若物价上涨幅度太高,持续时间太长,美国低收入居民家庭“长期入不敷出”时,不利于执政者的选票。
其次,通胀水平过高,持续时间太长,居民实际收入的购买力下降,抗风险能力下降,容易造成金融动荡——贷款消费违约率大幅提升,居民破产现象陡增,甚至出现民众上街抗议物价过高事件。
第三,短时间且可控的通胀,的确可以抬升GDP。但如果通胀持续时间太久,居民收入被侵蚀过多,消费信心受损;企业盈利,被通胀过分挤压……
最终反而会抑制消费和投资,进而损害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通胀在合理水平附近波动,这是包括美国当局在内的全球大多数国家执政者采取的一致行动,他们并不希望通胀高企,而是维持温和通胀。
第四,高通胀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会损害美元现有的国际地位。美元是当今世界国际属性最强货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交易、定价的核心货币。
美国高通胀会变相抬升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大幅降低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外汇购买力”,加剧世界贫富分化——就是网友们通常所说的“割韭菜”。
要知道,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外汇,是他们通过辛苦劳动出售商品和服务赚来的。如果因为美国高通胀,而导致他们持有的美元购买力缩减,造成金融动荡,这只会增强全球“去美元化”浪潮。
美元当前拥有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秩序。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价值不再由黄金储备支持,而是由其“信誉”来支撑。
美国需要在“维持信誉方面,尽量做到平衡,有时需要兼顾他国”。若过于利己,完全不顾及其他国家的感受,世界去美元化呼声达到顶峰,一旦爆炸,反噬效果将是难以估量的。对此,网友们认同吗?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2月财经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