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16条全方位加持,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

2022年11月14日22:15:02 财经 1531

一个壮汉,挑开一条主血管,造血能力再强,也得死。如果把咽喉卡住,一会就挂了。这就是流动性。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早已经发展成高杠杆,高周转模式,资金的流动性极其重要,当房地产调控把金融的口子封死的时候,其实就是搞流动性。别说房地产行业,绝大多数行业都扛不住。

为什么要调控?因为房住不炒,房子有了金融属性,屋价太高了,有泡沫。既然如此,降低屋价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增加供给。

但是我们的调控很有意思,每次都是限购限售,一方面压制需求,扭曲了市场价格,一方面控制土地供给,人为造成供给不足。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土地能卖出高价格,土地财政的危害由此而来。

土地是政府提供的,资金是银行提供的,房子是房地产公司负责开发的,卖给了想买房的人,买房的人就两个想法:自己住,或者待价而沽。

这个模式里面房地产公司是个大冤种,承担了最大的风险,累死累活干货,其实没赚到几个钱,赚的钱都拿去买地皮了,绝大多数房地产公司常年现金流紧张。

了解了房地产行业的背景,我们再看房地产调控和这次金融全方位支持房地产的本质。

既然屋价太高了,要调控,怎么调?取决于现在房地产的时代背景,有两个,一个是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这里的核心是居住需求,因为金融属性也是建立在这上面。

居住属性主要是城镇化,说再直白点,城市能够容纳的就业人数。但是我们的人口结构非常不好,新生儿不足,能来城市的已经来了,不能来的就算继续来,速度也会慢很多,而且来了城市,睁开眼就要花钱,得有工作啊,有工作就是有产业,有产业就得有需求。

需求就是三驾马车,基建已经没多少空间,出口基数很高了,而且有风险,内需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短期看,甚至中期看,都不是有很大的潜力。

前两年一直鼓吹六个钱包,六个钱包都没了,用什么去消费?

金融16条全方位加持,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 - 天天要闻


所以这个调控是这样的:如果调高,国内有限的需求很快就会枯竭,且地球人都知道的风险有可能快速崩溃,后患无穷,所以不能调高。那么调低呢,好勒,国内现在的房地产产能大概一年1200万套新房左右,五年搞出来6000万套,三口之家就是1.8亿人口,居住需求是真不大了,如果屋价跌了,金融需求还能撑多久?房跌之下无刚需,一年亏几万十几万的,就算是刚需也要犹豫了。这就是调控的难点。

我们看过去两年的房地产调控,一会不让涨,一会不让跌,是不是很搞笑?其本质是不让跌,但是不涨的话,流动性就没了。流动性没了,所谓不跌的价格有什么意义?

我们还有个特点,就是一二线其实还是可以涨的,但是会一步到位,而且弄死三四五线。三四五线呢,你随便搞,它也涨不动,因为居住需求这个核心被满足了,一句话:市面上真不缺房子。

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今天,对经济的发展已经是弊大于利,这点我觉得不需要争论吧。庙堂之上也是想解决问题,我知道调控很难,走钢丝呗,已经尾大不掉了,没办法啊,但是你直接把整个行业搞死是怎么想的?

融资渠道堵死了,就像一位房地产公司老总说的,这样搞下去,没有一家民营地产商能活下去。

地产分为国企和民营,搞了这么多年,一个融资,国企的资金成本比民用企业低多了,而且融资渠道多,这个怎么竞争?

问题是整个房地产规模太大了,2021年房地产销售规模突破18万亿,这个巨量的市场,国企房地产商根本吃不下!如果把民营彻底踢出去,剩下的国企们玩得转吗?

地产行业的“假性猝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烂尾楼,然后新房卖不出去,房地产行业现金流急剧恶化,形成更大规模的烂尾楼,无解之局,而每一套烂尾的新房背后都牵着一个家庭!上下游、银行、保险等都跑不了。

形势已经极其严峻,不然能让一个强势的人改变主意?

为解决钱的问题,郑州与国开行签订了3000亿元协议,其中1600亿用于货币棚改,收购现有安置房、房票等机制来缓解开发商流动性。这是一个郑州需要的钱钱,还不见得能全部解决问题。房地产公司不能死,必须活着,把房子盖完,不然窟窿太大了。


当年打压多疯狂,现在抢救就有多巅峰,连预售监管资金都可以商量。

金融16条全方位加持,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 - 天天要闻

这里提到的一个是流动性,本文一直在讲流动性,怎么理解流动性,我们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偏远的小镇,居民欠了连还债,都追着对方要钱,都要不到钱。这天,来了一个外地人,外地人来到一家饭馆,拿出一千块钱说要吃顿饭,饭馆老板马上把这一千块钱钱还给了肉店老板,肉店老板转手把这一千块钱还给了养殖场老板,养殖场老板也转手把这一千块钱还给了饲料店老板,饲料店老板转手也把这一千块钱还给了饭馆老板。这时外地人说有事要马上走,不能吃饭了,又把钱拿走了。

这时,钱还是被外地人带走了,但所有人都不欠别人的债了。这就叫流动性。

有了流动性,房地产公司一时半会就死不了:房子可以继续盖完,借的钱可以换上,大家多开心啊。

回到本文的主题:史诗级房地产救市背后的隐忧是什么?

其实还是老问题:如果继续运转5年,至少5000万套新房,那就是1.5亿人口的需求,你去哪里给我偷人?屋价已经这么高了,如果暴涨就是死,不涨没人买。房地产税必将出台。土地财政的模式下,会继续榨干房地产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房地产公司就是干粗、累、脏活的工具罢了。等等。

忽然想到一个事情,今天和一个微信好友聊天,我劝他从我这里买个储蓄险,三十年,复利3.5%,如果投入1000万,三十年后就是2806万,没有税,绝对安全,债务隔离,还是自己孩子的婚前财产。

但是如果买房呢,现在1000万的房子,30年后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是好房子,30年后可能5000万,1亿都有可能,但是如果是坏房子,30年后,能卖出去500万吗?

市场上不缺房子,缺的是好房子,可惜的是好房子占总房子的比例是一定的。希望这些开发商有点良心,造一些高品质的房子,让大家花了钱有点享受吧,虽然我认为商业中良心这个东西不是很可靠。

要说这次房地产救市,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保险了,银行的特定决定了他们注定无法从这场泡沫全身而退,而保险行业则可以边打边退,慢慢把债权都变现,股权找机会除掉,远离这颗炸弹

对于买房的人来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能坚持“房住不炒”,立足于安家立业,买到心仪的房子就是最好的。

对于股权投资者,可以好好想想,本轮救市结束后,你持有的公司未来在哪里?现金流在哪里?价值在哪里?

好好想想吧。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油价大跌0.85元/升,4次下降的油价“又大降”,下次5月19日调价 - 天天要闻

油价大跌0.85元/升,4次下降的油价“又大降”,下次5月19日调价

车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星期一,五一小长假进入尾声,今晚24时高速小客车出行免费截止,大家注意返程时间,倘若无法确保准时下高速,不妨提前一个出口,这样能省不少钱!回归正传,在国内市场,由于五一小长假前,今年第9次油价未做调价,汽柴油涨价幅度不足上涨标线,当前,各地加油站92,95号...
上海今日降雨降温,节后首个工作日气温回升最高可达28℃ - 天天要闻

上海今日降雨降温,节后首个工作日气温回升最高可达28℃

昨(5月4日)夜今晨上海出现阵雨天气。5月4日20时到5月5日10时雨量统计显示,上海全市普降小雨,崇明局部中雨。早间凉意明显,全市气温起步在15~17℃之间。白天仍有阵雨天气,大部分地区小到中雨,奉贤和浦东东南部等地稍微明显些,今天夜里逐渐雨止转多云。受降雨影响,全天气温不高,最高气温仅有20℃。风力较大,东南风...
又见“清仓卸任”,融通基金百亿基金经理范琨因休产假离任 - 天天要闻

又见“清仓卸任”,融通基金百亿基金经理范琨因休产假离任

界面新闻记者 | 杜萌公募行业再失良将。4月30日晚间,融通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范琨因休产假的原因离任,公告显示她已经在协会办理了变更手续。“女员工因为休产假而暂离岗位,这种情况很常见,等到产假休完后再公告恢复履职就可以。但是因为休产假而离任,这意味着她将彻底离职。”公募业内评论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公开资...
73人掌控总资产2868亿,“行走的印钞机”-京沪高铁2037年回本? - 天天要闻

73人掌控总资产2868亿,“行走的印钞机”-京沪高铁2037年回本?

截止到2024年年底,我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近4.9万公里,创下世界之最。虽然铁路建设并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但现状能达到盈利的线路寥寥无几,京沪、京广、京津、沪宁、沪杭、宁杭等极少数的几条高铁线路实现扭亏为盈,这其中京沪高铁处于独一档的存在,被
险资一季度重仓银行股,高股息资产受青睐 - 天天要闻

险资一季度重仓银行股,高股息资产受青睐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随着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险资的持股情况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735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数量为607.98亿股,持股市值达5808.83亿元。(图片来源:东方IC)险资对银行股的持股数量和市值均位居首位。截至一季度末,险资持有银行股278.21亿股...
苹果公司面临关税冲击与反垄断裁决,股价下跌 - 天天要闻

苹果公司面临关税冲击与反垄断裁决,股价下跌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5月2日,苹果公司(AAPL)在2025财年第二财季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将在第三财季(截至6月28日)因美国关税政策损失约9亿美元。受此消息影响,苹果股价当日下跌3.74%,收盘价为205.35美元。年初至今,苹果股价累计下跌15.79%,市值蒸发超6000亿美元。东方IC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表示,当前关税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