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疫情发生后,由于国际社会处于震荡状态,让很多人对于资金的安排更为担心,此时把钱放在哪里会更安全呢?
有人认为可以选择投资理财,但对于外行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风险颇高的资金处理手段,也有人说可以买珠宝贵金属。
但其实这也不算是一个合理的处理手段,也有人认为把钱存在银行更靠谱,但跟随着当下又有两家银行进入破产程序,大家对银行储蓄也充满担忧,既然如此储户们的钱究竟怎样能够得到更安全的保护呢?
以往大多数人都信任银行就是因为银行是一个在中国已经存在上百年的大型金融机构,还有国家为其担保,可虽说如此,但银行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
因为在银行发展的这些年也有过银行倒闭的情况,毕竟银行从性质上来看也属于企业,只要是企业就不能确保全部盈利,而那些经营不善的银行最终破产也实属正常。
以前很多人都对银行有100%的信任,就是因为大家把银行看做是国家为其提供的福利保障机构而不是企业,但银行本身是有盈利需求的,银行的赚钱手段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赚取利息差。
比如我们把钱存到银行,银行会支付给我们利息,看起来银行并没有赚钱反而赔钱了,但是银行用我们存进去的钱对外放贷再收取贷款利息,这就产生了利息差。
而且贷款要交的利息一般要高于甚至远高于我们存款银行时为我们支付的利息,利息差越大,银行的盈利水平自然就越可观。
除此之外银行还有一些其他的盈利渠道,比如收取手续费、业务收入等等,那些不起眼的手续费看起来盈利水平不高,但胜在银行的用户基础庞大,每个人缴纳一点手续费对于银行来说都是不少的一笔盈利。
就拿工商银行来说,工商银行总计拥有6.8亿客户,这6.8亿客户都开通短信提醒业务就能给他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一年多达122.4亿,而且重要的是短信提醒业务却没有给工商银行造成大量的成本支出。
不过正如我们上述所说,既然是企业有赚钱就有赔钱,银行虽然有强大的盈利能力,但并不是所有银行都是如此,在银行发展史上就有一些银行走向了倒闭或者是合并,对于这种情况,百姓也担心,这会对自己的资产造成影响,不过事实证明它的确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力度有限。
纵观国际社会,银行倒闭都并不算什么新鲜事,比如雷曼兄弟、摩根大通这些知名的国际银行也曾屡次面临倒闭危机。中国银行同样如此,但由于国情问题,早期国内银行都属于国有倒闭的概率不大,不过自从银行业放宽了监管政策后,也出现了很多非国资银行,这也造成了国内某些银行的倒闭情况。
截止到当前国内申请破产的银行就多达4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曾创下过辉煌成绩的大型银行,除此以外,现在又有两家银行因经营不善而进入破产程序,他们分别是辽阳农商行和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
据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接下来这两家银行将严格执行预定程序,若是出现重大情况会及时向银保监会报告。
事实上除了银行申请破产以外,还有一些银行因为经营能力不可观选择抱团取暖,比如现在的辽沈银行就是集结了省内12家银行的合并成果,此外现在的山西银行也是有5家银行共同组建的,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其他很多城市也都出现过。还有相关人士预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小型银行走向合并的道路。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也是因为他们单独的发展实力不强,很容易在竞争中被冲垮,可如果能够抱团取暖,整体盈利了,自己也就有钱可赚,不过对于储户来说大家最担心的是,当他们走上合并道路以后,自己在原银行存的钱该怎么办?难道只能亏损认栽吗?
小结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相关人士早就解释过,储户在这些银行办理的存款贷款等业务,仍然正常开展,这些银行也并不是凭空消失,只是换个名字继续发展,大家在办理各项业务或存取款时可能到新银行换个存折或银行卡即可。
今日热议:如今,又有2家银行或将进入“破产程序”,那储户的钱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