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2022年07月08日01:17:09 财经 1030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千亿房企被10亿外债“难倒”。


01

世茂真的违约了

记得去年上半年,地产调控的步伐刚刚起步,深圳严查经营贷拉开序幕,各地一天一个调控政策,打压地产。

房地产业内就出了个声音:

楼市,要进入慢牛时代。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如今慢牛是没有等到,却等来了技术型熊市。

之前被称作慢牛行情中跑出来的“长跑生”,一众荣耀光环在身:

始终稳健的财务结构是世茂的“内功”。

精准的投资布局是世茂的“绝技”。

长期坚持的产品主义则是世茂的“心法”。

当然,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2020年,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的公寓产品销售超50亿,持续蝉联深圳第一、中国前三;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南京世茂天誉,成为南京400万以上公寓签约套数和金额冠军,全年销售额达38亿元;

北京世茂西山龙胤全年销售额超50亿元,引领北京豪宅流速标杆;

广州世茂天越和世茂天鹅湾,分别夺下广州千万级奢宅和广州滨江2500万+总价销冠……

只是如今,这些统统化为了啪啪的打脸声。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家号称“稳增速、善赚钱、强体魄、钱粮足”的千亿巨头房企,也还不上钱了,违约了、躺平了。

7月3日晚间,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该公司于7月3日到期的一笔10亿美元债未能进行本息偿还。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据悉,该票据为2022年7月3日到期,票面利率4.75%,本金以及应计未付利息总计10.23亿美元已到期应付。

不过,外部机构、投资人对世茂还算宽容:

目前世茂还没有收到境外债权人任何加速还款通知,且在2018年、2019年合作银团的大多数参贷行也给该公司出具了书面支持函,表示原则上支持世茂并无意采取法律行动。

一边与债权人积极沟通、一边积极处置资产是世茂面对流动性危机的两个积极姿态:首先,世茂就尚未支付的其他境外债务的本金款项与相关债权人持续讨论,以期达成友好解决方案。

“公司将坚决维持项目施工及业务经营的稳定,以期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全体利益相关方共同关切的事项。”

世茂方面对外表示,因不能如期还款向所有债权人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同时将坚决维持项目施工及业务经营的稳定,以期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全体利益相关方共同关切的事项。

出了问题就道歉,颇有点国足(男)的味道。

不过,10亿多美元债,怎么就难倒了一个曾经位于行业前十的,销售额一度3000千亿的业内大咖呢?除了这笔债务以外,究竟还有多少债务呢?

只能等后续一点点爆出来了。


02

世茂危机

这回世茂也要步一众房企的后尘,加入美元债展期大军。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恒大融创、绿地、新力、佳兆业......列队欢迎世茂加入大家庭。

面临流动性压力的房地产行业,出问题的企业如打地鼠一般,不知道在哪个窟窿里就冒出了。

然而,世茂的违约却是靴子落地,去年年底就该爆发的事,全靠自己的底子和管理层一系列操作,拖到今天才爆出来。

2021年11月5日,网上一则传言称“世茂集团陆家嘴信托谈延期”的消息不胫而走。而仅仅一天之前,另一家知名房企佳兆业刚刚发生了理财产品兑付逾期的问题。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一向是投资人眼中稳健经营的民营房企之一,“浓眉大眼”的世茂也加入了疑似违约房企的阵营。

一时间,风声鹤唳,信托延期的传闻让世茂集团的投资人发生了恐慌。

当日,世茂集团股价大幅收跌超13%,15世茂02、19世茂G2、20世茂G1等多只世茂系债券价格大幅跌超20%。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2021年11月5日下午,世茂迅速召开了投资人电话会议。相关负责人称网传消息不实,表示世茂与陆家嘴信托有30亿元的合作融资产品,在2021年不存在到期情况,也不存在逾期或延期偿付事项,双方合作正常。

陆家嘴信托也于当日发布公告,称双方合作项目运行正常,不存在逾期或需要延期偿付的情况。

在世茂信托传闻当日,世茂集团主席许荣茂还增持了1.16亿股世茂集团股份,耗资约16.14亿港元。与此同时世茂集团于当日在公开市场回购150万美元票据,仿佛是在对外展示其良好的资金状况。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今年初,中信信托发行的《中信信托深圳龙岗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进入了观察期,可能面临24个月左右的展期计划,涉及信托规模近60亿。

无独有偶在近日重庆信托发行的《重庆信托鑫虹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发生的展期16个月兑付的情况,涉及信托规模4亿。

一个是行业资深老大中信信托,另一个是号称“最安全信托公司”的重庆信托,两个信托行业的“优等生”都“躺平”在世茂地产的融资项目上了。

并且重庆信托和中诚信托都选择为之前的恒大项目垫资兑付,但是在处理世茂的问题上都一致选择延期。

不知道是不是世茂的问题要比恒大的问题更严重,还是在“资管新规”的指引下不得垫付。

当然,被坑的可不止这些金融机构和投资人,还有咱们平头老百姓。

2022年6月30日,潍坊世茂云图售楼处现场将近200位业主聚集于此维权。而交房却遥遥无期,其中1、2、9三栋楼仅仅封底,其他工序尚未开始。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工地自去年10月份至今,已经停工8个月之久。

延期交房不可怕,停工导致的看不到希望的遥遥无期,最令人绝望。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当然,这绝不会是孤例。世茂债务违约的事件爆发,说明企业现金流已经枯竭,还未动工或者正在动工的项目,极大可能都会陆续停工,后续能解决倒是好事,万一解决不了就是一大片的烂尾楼盘。

无论如何,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真是错看世茂了。

只能说,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一个个体身上,都是一座山。


03

地产的金融游戏

很多人以为2021年是房地产风险的集中爆发期,熬过了2022年房地产的春天可能就会到来。

目前看房地产的政策有一些松动,尤其是购房政策开始转暖,以广州和郑州为代表的一批一线城市的购房政策连续出台,降低首付比例、降低社保要求等一系列政策再次指向为房地产去库存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但楼市也是市场啊,市场上什么最重要?

信心最重要!

经历2021年的一波骚操作,还有从恒大开始的地产公司爆雷,一步步把大家的购房信心摧垮了,谁都怕买到烂尾楼,谁都怕买了房后不久价格暴跌。

这点从世茂的情况就能看得出来。

今年5月,世茂集团实现合约销售额仅约61.1亿元,与去年5月的290.5 亿元相比,下滑79%。

前5个月,世茂集团累计实现合约销售总额约为342.6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约1217.9亿元,下滑72%。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这足以证明,世茂现在是房子卖不出,导致入不敷出。

面对这一危机,世茂也在积极自救。从去年12月开始,世茂集团便开始出售资产。

去年上海93套房的消息,霸屏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圈。这些房子位于浦东陆家嘴,寸土寸金的地方。

一开始相传抛售者是一个神秘的房东,在同一个小区一次性抛售了93套房子,套现4.5亿,以市价的八折出售。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一开始大家以为是哪位隐藏富豪,随着事态进一步发展,这批房源的真正持有方浮出水面,是房地产开发商世茂集团下属的苏沪区域公司。

没想到,世茂集团不但甩卖新房,连老房子也甩卖了。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2021年12月,世茂集团以20.86亿港元的价格,卖掉了香港西南九龙一个名为“维港汇”的物业发展项目;

今年1月21日,以10.6亿元的价格,将上海外滩核心区一宗商业办公地块转给国企上海久事;

1月24日,将广州亚运城项目26.67%股权,以18.45亿元的价格卖给中海地产

1月28日,以45亿元的价格,将上海外滩茂悦酒店出售给了上海地产集团

近几个月来,世茂又陆续出售上海21街坊、北京IN三里、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等近20处资产。

但遗憾的是,累计回笼资金在债务面前是杯水车薪。

于是,终于撑不住了,有了这次的10亿美元债违约。

那世茂怎么就从一个优等生坠落云端,爆发了危机呢?

很多人说是早年的“买买买”。

2019年,雄心壮志的许世坛接手世茂集团。接收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世茂被称为“并购王”。先后收购万通地产、泰禾、明发股份等公司项目。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2020年“世纪大并购”——世茂并购首个暴雷规模房企福晟

去年上半年,世茂集团保持在“三条红线”的绿档,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净负债率50.9%,现金短债比为1.9倍。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然而,就在去年下半年,市场急转直下,世茂的危机开始爆发。

2022年2月23日,穆迪将世茂集团的公司家族评级(CFR)从“B2”下调至“Caa1”。与此同时,穆迪已将其展望从列入观察名单改为负面。

在穆迪的评级体系中,Caa评级以下意味着该评级对象已经进入违约范围,涉及债项可能部分或全部违约。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似乎现金流被消耗,成为了世茂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

其实,这还只看到了问题的第一层,房地产的金融化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最早玩房地产金融化这一套的是美国人,美国在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灭,股市损失惨重。又加上本拉登发动的恐怖袭击,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人的信心,人人自危。

双料打击之下,当务之急一个是加强安全防御,一个就是提振经济。所以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同时进入了降息周期。

降息最利好的就是房地产业,美国地产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美国人买房同样是会到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流程和咱们差不多,由银行评估贷款人的信用,合格了就可以办理住屋抵押贷款。

这就相当于给银行写了一张欠条,如果还不上钱银行就会把房子收走。当然啦,银行的目的肯定不是要你的房子,而是想赚利息

很多的人贷款买房,银行就收到了很多很多的欠条,并且房贷都是慢慢还的,所以这时候产生了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贷款人还不上钱怎么办?这是一个风险。第二,银行的钱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里拿着欠条,没有钱也不行。

华尔街那帮聪明绝顶的人,创造出了一种快速回款,转嫁风险的衍生工具。他们把住屋贷款,打包成了一种可出售的证券化产品。(次级贷款)


千亿地产巨头还不起10个亿,债主和业主都哭了 - 天天要闻


举个例子:

张三借了房贷 250w,30 年一共还款 500w;

李四借了房贷 500w,30 年一共还款 1000w。

银行把张三和李四的房贷合同打包在一起(MBS),作价 800w,卖给了投行。一转手,银行获利 50w,而张三和李四不还钱的风险,也被转移给了接手的下家。

利润可观,而且不再承担违约风险,银行大受激励。

于是,泡沫越吹越大、风险越积越多,终于在2008年的某一天爆了......直接造成三千万人失业,五千万人掉到贫困线以下,还波及欧洲和中东,引发了欧债危机和阿拉伯世界的革命。

我们虽然没有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的抵押贷款证券化金融工具,但我们有预售制、有公摊、有城投拍地左右手互捯。

尤其是预售制是极大的风险制造者,把房地产彻底玩成了金融游戏,贷款拍地,资产抵押再贷款,楼花卖出业主贷款。

只要房地产板块没出问题,只要经济大环境没出问题,只要屋价没崩,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但是万一要是来点风吹草动呢?

于是,就变成现在这样:一个接一个债务违约。

所以,你看那些房企,为啥不到最后一步,不是马上要完蛋了,坚决不卖资产。因为,所有资产都抵押了,现在勉强还是正资产。一贱卖,资产重估值,很有可能资不抵债。

6000亿的世茂集团10亿美元债违约。10亿美元债还不起,说明公司的流动性是有多难?

当然,这条路上世茂“吾道不孤”,绝不可能是最后一个。因为他们的这套打法,整个行业都在玩,无非是规模大小的区别,一个早爆,一个晚爆,迟早都要爆。

那这时候有人要问了,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为啥?

一个人借了钱,总要还吧?还不起能咋办?

要么抵赖,要么砸锅卖铁还债呗。(违约和资产减值)

只是在这条看不见的食物链中,受伤的永远是有购房需求的老百姓。

希望2022,天下无烂尾楼吧。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全球首座,投产发电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座,投产发电

海上风电挺进深蓝,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投产发电。6月28日,在福建莆田南日镇海上风电场,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产。平台不但能产生绿色电力,还是一座“蓝色粮仓”,实现了发电养鱼两相宜。
普宁海关助力纺织类中间品贸易做大做强 - 天天要闻

普宁海关助力纺织类中间品贸易做大做强

广东丽达纺织有限公司的印染车间里,一排全自动一体化印染设备忙碌运转,按照电脑系统指定在布料上打印出不同花色,最后生产成全棉染色布。经汕头海关所属普宁海关监管,这批货值125万元的全棉染色布将出口至海外。
申通快递:未来一两年行业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目标要超越大盘 - 天天要闻

申通快递:未来一两年行业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目标要超越大盘

“预计未来1至2年内,快递行业(业务量)整体仍将保持双位数的增长速度,申通年内日处理能力突破7500万件。”6月28日,在申通快递(002468)2023年客户开放日间隙,申通快递总裁王文彬在接受媒体群访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前,包裹更加轻量化、碎片化加上逆向物流也在增多,因此快递包裹量的增速大盘还在。受益于网购渗透...
1400亿中金公司换届,董事长薪酬257万,人均超过70万? - 天天要闻

1400亿中金公司换届,董事长薪酬257万,人均超过70万?

【高管】有投行王之称的中金公司在上半年结束前完成了换届工作。中金公司最新公告显示,2023年度股东大会选举陈亮为执行董事,张薇、孔令岩和邓星斌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 吴港平、陆正飞、彼得·诺兰和周禹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