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讲干货和硬逻辑

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短剧行业的平台战火终于蔓延至了动漫短剧赛道。
6月19日,b站正式启动名为“觉醒计划”的动画短剧扶持项目。将面向up主、mcn机构及动画短剧制作公司,提供覆盖30%至100%的内容制作成本支持,并给予最高达80%的分成比例,以及更大流量倾斜。

无独有偶,前几天快手也推出了2025年暑假“漫剧星漫计划”,将针对画质优美、动效流畅、时长体量符合需求的全网首发剧集提供资源扶持。除此以外,在漫剧投放侧,快手磁力引擎还将提升c补比例,提供产品名/账户/剧等多重维度扶持,上新漫剧专属商品库样式,并带来全周期引导和智能化投放产品。

曾几何时,a站与b站围绕番剧版权“剑拔弩张”,如今,在动漫短剧的新战场,b站与快手再度“隔空对垒”。
短剧竞争新添变量
近两年,真人短剧赛道热闹非凡。但随着供给量持续扩张、题材类型趋同,行业增长速度显著放缓。
而b站快手押注动漫短剧恰恰展现出了相似的战略逻辑:在真人短剧已经缺乏增量优势的背景下,两平台凭借原生的二次元用户基础、创作优势,希望让动漫短剧成为平台短剧布局的“潜力增量场”。
b站入局短剧始于2024年,但真正释放势能的,是其“舒适区”内的动漫短剧。
今年年初,b站短剧业务负责人文与非在第二届上海微短剧大会上透露,动画短剧会是b站2025年的重要探索方向。而接下来的几个月间,b站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对动画短剧的高度热情,通过创作补贴、生态搭建等多种方式,快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动漫短剧运营框架。
一方面,b站结合站内“充电”生态创新推出“充电”付费机制。相较于会员免费观看或纯广告变现,这种模式既激励up主内容创作,给予更多非头部up主内容出圈机会,也帮助平台实现更高roi。
另一方面,内容开发上,b站走出“两条腿”战略:
一是版权合作机制。通过与各大网络文学平台展开版权合作,经由b站up主完成内容创作,再将活动的充电稿件的部分流水与版权方进行分成。2025年以来,有数千部授权网文被b站up主改编成动画短剧。
二是定制路线。由b站主导开发,选取合适的版权和承制方,提前约定好分成比例后,进行定制化动画短剧内容制作。
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b站平台动画短剧类作品单月流水突破1000万元,季环比增速接近140%。
而“觉醒计划”的强让利式扶持,也有望进一步调动起内容方的合作热情。
另一侧的快手,则更早捕捉到了漫剧的可能性。早在2021年,快手二次元日活跃用户就超过2亿,z世代占比高达85%。
此前推出的“晨曦短动画计划”曾助推一批潜力创作者打造多元竖屏短动画内容,有效丰富了平台动漫类内容生态。今年快手进一步提升动漫短剧优先级,在2月正式成立专项小组,并将原有的动态漫业务泛化为漫剧。
而通过平台流量、资源以及内容等一系列倾斜政策,快手动漫短剧逐渐构建成熟宣推链路,也逐渐收获了市场侧的积极反馈。
在端午节期间,快手平台的动漫短剧大盘消耗接近日耗200万,整体roi趋向正比,头部剧集的roi达1以上。而入驻平台的网易羚羊已经实现单部漫剧消耗破百万。
暑期档作为动漫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两大平台战略布局的加速器。从“扶持政策”到“实战落地”,平台正试图在这个夏天交出一份动漫短剧的“出圈答卷”。

平台下注未来,行业等待破圈
比起b站与快手的“排兵布阵”,抖音已经在更早的时候迎来了“收获期”。
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q4,抖音动漫短剧总付费规模突破2000万元,抖音端原生动漫短剧单片最高收益达200万。
巨量引擎内容消费行业商业产品负责人潭锦在今年3月的“漫剧星河”线下交流会上表示,抖音生态已经形成高活跃度的漫剧用户圈层,用户付费意愿超越短剧。“2025年漫剧会是新的行业机会,抖音将提供完善的配套扶持政策。”
来自头部平台的强势入局刺激越来越多平台、公司加入动漫短剧赛道,红果短剧、百度一进场便拿出了量大管饱的姿态,而中文在线、点众科技这类短剧制作头部公司也在积极转型。
与此同时,行业内的aigc技术革命同样助推内容供给效率,让更多还在观望的人拾起信心。
最近,百度便在通过技术侧进行“内容降维”——百度app、百家号、百度短剧联合宣布开启ai转绘能力免费内测报名,该功能直指ai转绘真人短剧生成漫剧。而在此之前,抖音、番茄小说、中文在线等平台均已经加强ai技术合作,将其投入动漫短剧制作。
在平台与技术的双重赋能下,动漫短剧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被行业提起。
然而,即便平台、内容方全面发力,动漫短剧的破圈之路仍非坦途。
同为短视频时代的产物,动漫短剧与真人短剧的最大差异却在于对供应端的强捆绑。
以动态漫为代表的传统动漫短剧早在多年前就验证了其市场前景的有限性,而如今之动漫短剧所以能够重新上桌,归根结底,仍是建立在平台、内容方的共同驱动下。
对于平台而言,以短剧媒介解构动画一方面是在真人短剧市场触顶前寻找新的增量路径,另一方面也是在收缩动画番剧预算的大环境中找到新的市场着力点。
而内容从业者,也在试图通过“向短”这一策略,突破动画开发周期长、预算低、商业回报慢的困局。
平台、内容方与大幅降低门槛提升效率的新生产技术,正共同推动漫画短剧从“创意试验”走向“规模生产”。然而在此背后,缺乏明确分类、内容良莠不齐、受众圈层有限等问题仍是动漫短剧的固有矛盾,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动漫短剧“钱景”依旧不明的现实困境。
平台的积极赋能固然能推高内容供应的“天花板”,却难以独自决定市场反馈的“地板”。当前,动漫短剧仍处于靠平台驱动与创作者热情维系的“上升通道”阶段,其未来能否成为一个可持续、可规模化的内容品类,仍有待一部具有现象级影响力的作品来打破圈层、验证模式。
而在此之前,它仍是一场需要平台、内容方、技术与观众耐心博弈的长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