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会唱!”十五年沪剧社团恢复演出,居民循声而来

2023年03月15日20:57:10 娱乐 1365

随着春天的到来,

社区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正在逐步复苏。

斜土街道日晖七村的沪剧社团近日又恢复了演出,

七八十岁的沪剧爱好者们唱起经典曲目,

为社区居民奉上一场久违的表演。

“我也会唱!”十五年沪剧社团恢复演出,居民循声而来 - 天天要闻

一把竹筒二胡、一架扬琴,拉开了日晖七村沪剧社团今年的第一场演出序幕。受疫情影响,沪剧社团停止了一段时间的排练和演出。能够恢复社团活动,与社区居民们见面,成员们都很高兴。大家早早来到居委会的活动室,穿上自己准备的戏服,和同伴一起戴好头饰、化好妆,往台上一站,颇有风范。

“我也会唱!”十五年沪剧社团恢复演出,居民循声而来 - 天天要闻

“我们这个社团从2008年就开始排练了,那时候大家都不懂,从零开始的。”沪剧社团周阿姨已经年近八十,想起这些年来的学习,十分感慨。日晖七村的社团是居民自发成立的,由于退休后曾从事社区工作,周阿姨在建团伊始就成了成员们的主心骨。现在,她虽已搬离了日晖七村,但仍然心系社团。

为了今年的演出,周阿姨提前半小时就来到了活动室,准备演出事宜。今年表演的曲目包括《母女会》《相争》《燕燕做媒》《千万不要误会》等沪剧迷们熟悉的经典选段,都是成员们熟唱的选段。社团也拥有一定的演出经验,从2015年开始,在斜土街道和居委的大力支持下,沪剧社团就开始在大木桥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演出。

“我也会唱!”十五年沪剧社团恢复演出,居民循声而来 - 天天要闻

日晖七村是20世纪50年代起就建立的老小区,戏曲文化的群众基础广泛。活动室里的丝竹声响起不久,就有居民循声前来。“是不是在唱沪剧?我也会唱!”一时间,活动室里沪语、沪剧齐飞,亲切非常。

“沪剧对于这些居民来说,就好像沪语一样亲切。”日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陶勇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了解沪语,沪剧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接下来居委会也计划为沪剧社团和辖区内的商品房小区策划活动,让更多的居民融入社区生活。

“我也会唱!”十五年沪剧社团恢复演出,居民循声而来 - 天天要闻

斜土街道向来重视沪语与非遗文化的传承推广。在社区自发的行动之外,街道还打造了“日晖有戏”学习品牌。通过丰富多彩的沪语活动,传承推广沪语文化,搭建上海人、新上海人、学生、白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社区文化建设。

你想参与这样的活动吗?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来源:上海徐汇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2025年8部豆瓣评分低的烂剧,《临江仙》《桃花映江山》上榜 - 天天要闻

2025年8部豆瓣评分低的烂剧,《临江仙》《桃花映江山》上榜

《桃花映江山》猫眼热度三连冠豆瓣才5.5分?这届观众真难带。白鹿曾舜晞《临江仙》特效五毛剧情注水,播放量居然压过刘宇宁新剧。古装剧最近集体翻车,权谋戏逻辑崩坏仙侠剧六十多集注水,穿书题材《书卷一梦》开局7分现在也撑不住了。刘学义孟子义被吐槽
杨少华去世,留下2个未解谜团 - 天天要闻

杨少华去世,留下2个未解谜团

2025年7月9日,一年中最热的盛夏季节,94岁的杨少华老爷子走了。网上热议提到最多的桥段是,当天上午他冒着酷暑参加一个饭店的剪彩仪式,下午身体出现不适抢救无效去世。虽然这一点遭到网友吐槽,可在实际生活中,能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晚年比得过老爷
张译《以法之名》结局烂尾,演员到底有没有“免死金牌”? - 天天要闻

张译《以法之名》结局烂尾,演员到底有没有“免死金牌”?

《以法之名》终于大结局,憋屈到最后一秒。查到最后洪亮发现全家都是狼,万海也死得莫名其妙,还因为烂尾上了热搜。导演发微博承认不足,说演员选择失误正在反省中,这是在说谁呢?剧烂尾编剧导演锅更大,但刚开播时张译演的检察官就不是所有人买账,有观众说张译怎么又来查案,有点腻了。《狂飙》才播出2年,按理说“安欣...
同样演“纨绔子弟”,把章煜奇与吴刚儿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 天天要闻

同样演“纨绔子弟”,把章煜奇与吴刚儿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扫黑剧中的“纨绔子弟”,向来是块难啃的骨头。演得太浮,像贴了层“嚣张”的标签,演得太沉,又失了那份不谙世事的骄纵。可偏偏有人能把这类角色,演得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真少爷”。当然,也有人用力过猛,成为全剧晃眼的“假靶子”。《以法之名》的章煜奇与《狂飙》中吴刚的儿子,分别演绎出不同的效果。把两人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