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而喜剧则是将没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别人看。
好的电影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冲击,或让人捧腹大笑,或让人泣不成声,或发人深省,或令人揪心。
《独行月球》是一部由沈腾主演的喜剧科幻电影,自上映至今,已揽下31亿的票房,更是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多项纪录。
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至今为止却争议不断,很多人感到十分揪心。
有人说沈腾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得过于油腻和猥琐,令人不适;有人说这部标榜喜剧的电影全程都是硬凑的笑点,看得很不舒服。
而这部电影的评分,也是由最开始的7.3降至如今的6.9。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时,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喜剧+科幻类型的电影。在沈腾马丽的共同加持下,影片的喜剧效果是十分不错的。因此,最开始也确实将它当作喜剧来看待。
但现在回过头来细品,更觉得它像是一部披着喜剧外衣的悲剧。
要想看懂其中的悲剧内核,不妨先轻轻解下它喜剧的包装。从独孤月的经历来看看,这部喜剧到底悲在哪里。
独孤月是月盾计划的一名修理工,是整个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人物之一。甚至其他人称呼他时,都不会在意他的名字。
曾经也是年轻有为的科学才俊,却成了别人口中“维修部的那谁”。
独孤月为了马蓝星放下了曾经的骄傲,甘愿埋没才华,只想能在她身边。
可是他的心意马蓝星并不知道,一次又一次地对他置之不理。甚至在撤离月球时,也会毫不犹豫地将他舍弃。
在爱情上,独孤月是可悲的。
火箭相继离开月球,陨石从天而降,独孤月那四处奔逃的身影让人有些心疼。
正如他自己说的,整个月盾计划299个人,居然没有一个人在危急时刻提醒他。
然而,独孤月的悲剧此刻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月球的陨石袭击结束以后,他还未来得及庆祝自己劫后余生,却发现地球又遭受了袭击。
随一道强光闪过,一个可怕的事实摆在了独孤月的面前——地球没了。
一时间,恐惧和焦虑包围了独孤月,他面容憔悴地、近乎疯狂地呼叫着地球。
“这里是UNMS月盾基地,收到请回答……”
独孤月的声音回荡在死一般寂静的月盾基地,浩瀚的外太空用微弱的星光,怜悯着这位可怜人。
六天的不眠不休,六天的声嘶力竭,终于让他相信了地球已经毁灭了,包括马蓝星在内的所有人都已经不在了。
疯狂过后的独孤月回归了平静,他为马蓝星立了一道牌位,说着不知从哪里拼凑来的挽联。更像是悼念他还未开始,便已死去的爱情。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踌躇满志,一个是万念俱灰。
此时的独孤月已经接近万念俱灰,唯一的执念就是想要到指挥长马蓝星的房间里看看。
在无数次尝试破解密码无果后,他炸开了马蓝星房间的门。然后,他刮掉了胡子,修理了发型,盛装打扮,和马蓝星的照片吃起烛光晚餐。
在这个只有他一人的房间里,他心里那些正常却又有些猥琐的想法暴露了出来。他幻想着马蓝星就坐在他身边,幻想着自己亲吻的就是马蓝星本人。
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个陷入孤独的人最后的挣扎。可笑,更可悲。
后来,在和金刚鼠的误打误撞之下,独孤月以为地球联系他了。
希望再一次从他心底里升起,他开始规划路线,开始修理机车。为了顺利到达长存湖,他可以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为了能回到地球他几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
但不是所有的雨后都能看到彩虹,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被眷顾。
独孤月终于发现,原来当初对讲机所发出的声响,不过是金刚鼠将线路弄短路时所产生的电流声。
这也就意味着他之前所做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暗淡的星空映照着独孤月那落寞的身影。所谓悲剧,不过如此,命运再一次将他玩弄于股掌。
救命稻草顷刻间变成了压垮独孤月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累了,想要放弃了。
当他想最后再看地球一眼时,那燃起的灯光,为他精神上的绝处逢生倾注了力量。
他终于知道了地球人还在,马蓝星也还在。
在地球和月球两个基地的共同努力下,独孤月返回地球的日子越来越近。虽然相隔千里,但独孤月与马蓝星的距离从未如此亲近过。
本来,结局可以很美好,独孤月带着刚子在万众瞩目下回到地球。他们的事迹可以激励着所有地球人走出家园毁灭的阴霾,而独孤月也能得到马蓝星的芳心。
可是之所以说独行月球是悲剧,也是因为这样的结局并没有出现。
独孤月经历了五百多个日夜的煎熬,好不容易登上了回家的飞船,但那颗阴魂不散的陨石偏偏不想放过他。
陨石π+突袭地球,能够阻止地球遭受灭顶之灾的只有独孤月飞船所携带的宇宙之锤。
他有选择吗?
显然是没有的,跟地球千千万万人的生命相比,他有什么理由选择自己独存呢?
好不容易两情相悦,却落得个阴阳两隔。好不容易见到故土,却不得不葬身长空。
现在看来,影片中那些令我们捧腹的幽默桥段,有多少是记录着独孤月的悲酸与无奈。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总觉得有什么地方看得特别揪心,现在想来,是看不惯独孤月的遭遇,是揪心于将笑点建立在独孤月的不幸之上。
沈腾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出演这样所谓的喜剧了,19年的《飞驰人生》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那时他便塑造了一个历经挫折却仍然坚持梦想的赛车手张驰。他追逐梦想的过程也是坎坷而又曲折,用尽全身力气,诠释了追逐梦想的最好途径便是奉献。
而在独孤月身上,依然能看到张驰的影子,奉献。为了喜欢的人,独孤月奉献了青春与才华;为了千千万万受苦的地球人,独孤月奉献了生命。
也许悲剧的本质是激发人们的斗志,但这个结果却不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