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在骂老人吗?殊不知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今年轻人看不惯老人的行为举止时,常常会咒骂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并且心安理得地认为:

这句话出自孔子之口,孔子都这样骂,咱们还有什么不敢骂的呢?殊不知,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孔子是尊老的。他的文化,本质上就是老年文化。孔子在那个时代能活到七十三岁,属于长寿之人,年长者的文化,讲究长幼有序,强调伦理规则。所以他不会无故贬低老人。

《论语》中原文是这样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和孔子一样,原壤也是鲁国人,还是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后,是孔子的发小。

这个人最出名的事情是他母亲死了,孔子前去吊丧,原壤非但没有表现出哀痛的样子,反而唱起了歌。

孔子假装没听见,朋友们却说:“此人如此无礼,你还不和他绝交?”

孔子却回答道:“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意思是,原壤虽然在唱歌,可他心中并没有忘记母亲;老朋友就是老朋友,不能因此事跟他绝交。

可见,孔子是十分尊敬原壤的,而原壤的表现,和庄子在妻子去世时的“鼓盆而歌”大同小异。


在上述引文中,“夷”是叉开双腿坐着;“俟”是等候;“孙弟”通“逊悌”,敬顺兄长;“胫”是小腿。

这段话的意思是:

有一天孔子前去拜访原壤,原壤非但不出门迎接,反而叉开双腿坐着。

这个举动古代叫作“箕踞”,两腿叉开,膝盖微曲地坐着,形状就像一只簸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坐姿,很不礼貌。

孔子一看老朋友这个德性,气不打一处来,训斥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懂得敬顺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可以说出口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个害人虫。”

这番话说完,原壤还坐着不动,孔子就拿拐杖轻轻敲打他的小腿。 


从丧母唱歌的举动可以看出,原壤本来就不是拘于礼法的人,更别说对待老朋友了,因此孔子这番话以及敲打小腿的惩戒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丧母唱歌之不守礼法,比起箕踞来要严重得多了,孔子尚且不愿跟他绝交,何况只遭到箕踞的待遇呢!

所以,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特指原壤,不是泛指老年人。

孔子之所以对原壤说话这样尖刻,也是因为原壤是自己的发小。对朋友说话,一般不会字斟句酌的,而是有啥说啥、随便一些。另外,孔子的年龄比原壤还大。

后人不求甚解,不了解前因后果,将孔子的戏言断章取义,用来攻击自己看不惯的老年人,实在是冤枉了孔子!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被冤枉不是一次两次了。

比如,孔子说过一句让全国广大妇女痛恨的名言——“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此句出自《论语·阳货》,绝对是孔子的原话没错。

说小人难养,这点完全正确。但是说女人难养,这就有点失圣贤的水准了。

那么,孔子为何要说这句话呢?

说起来很有趣,是因为一向好脾气的孔子遇到了一个千年难求的恶女人,老爷子大口一开,从此就成了典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卫灵公的宠妾南子,见到了孔子本人不满足,还要公开炫耀,以此抬高自己的声望。

于是孔子就很生气,气得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然后拂袖而去。

这里,“女子”即南子,“小人”指好色的卫灵公,“难养”是针对二人讲的:都难以相处和教养。

所以说,孔子的“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这句话,也是有特定对象的。

如果不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断章取义,不知道孔子还要被冤枉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