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搭伙”过日子十年,最后结局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孩”。

我问了小姨的女儿,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小姨是在58岁那年,经过邻居的介绍,认识了这个农村小学退休的校长。这个校长有一个亲属,在小姨住的一个小区,小姨夫病逝好多年了,小姨一直单身,这个亲属对小姨的情况很了解,也非常喜欢小姨的质朴和善良。

有一天这退休校长的亲属找到小姨,跟小姨介绍了这个校长的情况,当时校长是65岁,老伴生病去世一年时间,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大城市成家立业,校长过惯了田园生活,不愿意去儿女生活的城市,就想找个老伴一起生活。

在这个亲属的介绍下,小姨和校长见面了,小姨如实说了自己的情况,自己没有单位也就没有退休金,但是女儿给自己买了养老保险,不会成为校长的负担。

校长见小姨很实在,身体也很好,表示自己有退休金,农村家里房前屋后都有菜地,吃菜都不需要花钱,生活没有问题。

很快,校长就把小姨接到了农村过起了田园生活。

过了几年,校长感觉小姨勤劳、能干,把家里所有的事情还有自己都照顾的非常好,就动了和小姨结婚的念头。可是征求儿女的意见时,一双儿女坚决反对,支持老爸和小姨搭伙过日子,但是结婚不同意。

小姨憨厚,心里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后半生有个依靠,况且校长对她也不错,但是看到校长的儿女坚决反对他们去登记,自己也就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还是尽心尽力的操持着家里的一切。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十年,最近这个退休的校长生病了,好像不是什么“好病”,他的孩子把父亲接到大城市去治病疗养,拒绝带着小姨一起去,小姨只好回到女儿身边。

我听完了小姨的故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小姨从58岁到68岁这十年里,尽心尽力的照顾这个退休的校长,无怨无悔的操持着那个农村的家,到了自己的老年,却还是回到了女儿的身边,没有带回来任何的财产,也没有多带回来一分钱,十年的付出,没有任何的回报,替小姨心有不甘。

小姨这个“搭伙”的日子结束了,将面对逐渐老去的自己。我不知道老年人半路在一起生活的是否能逃脱“搭伙”的命运,有没有结局好一些的?

欢迎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