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人一吹不见了,第二天来心变了,心在哪,人就在哪过三十和初一

女孩子出嫁之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一口人了,过年时只能是呆在自己家里的,是不能在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回娘家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成家:一个小伙子娶回来一个大姑娘,然后两个人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虽然这个家庭中有小伙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和其他兄弟姐妹等,但是人们习惯上把他(她)们两个人称为小家庭。家庭构成的基本人员就是夫妻,嫁过来的姑娘这个时候就是小伙子的妻子(媳妇)了,从嫁过来的那一刻起就彻底变成了小伙子家庭中的一员了。

花轿接亲


过年:过年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团圆的时间,这个时间大致上是由腊月三十,准确地说应该是除夕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一。注意两点,一是家庭为单位,二是团圆,家庭中应该是所有成员在一起时才能满足团圆的基本要求。女子从娘家出嫁了之后,已经不是娘家里的成员了,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团圆时,呆在娘家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农村女孩子出嫁上花轿时是必须换一双鞋的,表示不能带娘家的土,从此就不是娘家人了,同娘家的家庭关系从那一刻就没有了,以后任何时候回娘家时的身份就变成客人了。玩笑话是这么说的,乐人一吹不见了,第二天来心变了。农村结婚时是有乐队奏兴的,在乐声中上花轿,然后来到夫婿家,成为夫婿家的女主人,以后必须在这个家相夫教子,直到终老。

团圆


每一对夫妻都是应该生儿育女的,出嫁女儿的娘家正常情况下是应该有哥哥或(和)弟弟的,然后哥哥或弟弟肯定也是要娶媳妇的,那么他们娶回家的媳妇,是出嫁女儿娘家的成员。人家一家人团圆时肯定是不愿意让小姑妹妹或大姑姐姐掺和在其中的,因为那是人家的家。同样嫁过来的女儿和自己的夫婿待在一起,守的是自己的家。

为了家庭稳定,为了自己的子女,为了社会和家庭关系的和谐,人们就把家庭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按照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规范,通俗地说就是约定成俗,出嫁后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过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的。

从感情和血缘方面讲,女孩子同自己的夫婿只存在感情,是不能有血缘关系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就必须对特定的家庭和夫妻关系进行规范,这样可以促进家庭稳定,关系和谐,同时也可以使社会上在对待家庭关系时有章可循。

以前人们认为是多子多福,可现在的认识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非常多,儿女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成家时男人可以娶女人,女人也可以娶男人,当然大家并不习惯把男人进女人家门说成“娶”,更习惯说成“上门”。如果是独生子女的话,可以说基本上不存在娶媳妇和上门之说的。过年时小夫妻无论到谁的父母身边都是一样的,不论他(她)们如何来往,最终是不会有别人提意见的,因为女孩的娘家是没有嫂子和弟媳妇的,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是自己和夫婿的。

结婚


规矩、规范都是人定的,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只有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够真正做到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所以现在的人们对于在哪过年,认识上已经有所改变了,以后有关这方面的规矩当然也会被更多的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