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毕业的阿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的美好,总在诗词中被无限歌颂,仿佛只要有爱,千山万水都能跨越,一切艰难都可战胜。然而,当95后女大学生阿玲带着对爱情的憧憬,毅然远嫁云南深山五年后,她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与现实碰撞的残酷一面。
阿玲毕业于天津某师范大学,手持教师资格证,本是众人眼中前途无量的高材生。她来自福建,在一次暑假打工时,结识了来自云南大山深处、仅有小学学历的他。爱情的魔力在那一刻悄然降临,学历的差距、家庭的反对、地域的遥远,都没能成为阻挡她的理由。一毕业,她便义无反顾地跟着他走进了那片大山,切断了与父母的联系,也切断了自己与城市生活的纽带。
婚后的生活,与阿玲想象中的相去甚远。五年间,她成了留守妇女,育有两个女儿。每天凌晨五六点,当城市还在沉睡,她已经摸黑起床,扛起镰刀去砍草、喂猪,接着是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繁琐的家务与繁重的农活将她的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只有在深夜两点,等孩子们都进入梦乡,她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享受片刻属于自己的宁静。曾经皮肤白皙、青春靓丽的女大学生,如今被风吹日晒打磨得皮肤黝黑,面容尽显疲惫,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了许多。
有一次,丈夫难得回家,还带回了卤菜、辣鸭头、鸭脖等美味。这本该是温馨的团聚时刻,可吃到一半,两人却因琐事争吵起来。阿玲赌气回房,可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那些美味,馋得辗转难眠,满心期待着第二天一早继续享用。然而,当她第二天来到厨房,却发现那些卤菜早已不见踪影。那一刻,她既气愤又委屈,也不禁想起当初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关怀,让她下定决心跟随丈夫来到这深山之中。
有人问阿玲是否后悔,以她的学历和能力,在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并非难事,生活也不会如此艰辛。她却平静地说:“大多数婚姻都是这样,有了孩子后,爱情就不再是生活的全部,更多的是责任。我不能抛下孩子,只能咬牙坚持,等孩子长大了,或许一切就会好起来。”但在她平静的话语背后,偶尔也会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她会想象同学们在城市里过着怎样的生活,是否都找到了体面的工作,拥有幸福的家庭,而自己被困在大山之中,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阿玲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许多网友为她感到不值,斥责她太过“恋爱脑”,认为她为了一时的爱情,放弃了大好前程,不仅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也有网友表示理解,感慨爱情在冲动时的盲目,以及生活在现实面前的无奈。还有人借此反思婚姻与爱情的关系:物质条件在婚姻中究竟占多大比重?门当户对是否真的重要?
从心理学角度看,阿玲的选择或许与她内心对情感的渴望有关。如果原生家庭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她可能会在恋爱中更渴望被呵护,从而轻易被对方的关心所打动。而从社会层面来说,当下一些年轻人受浪漫主义爱情观影响,在面对婚姻时容易忽视现实因素,过于理想化爱情,认为有爱就能克服一切。
阿玲远嫁云南深山与孩子
但远嫁深山的故事并非只有一种结局。同样是95后的小田,远嫁福建农村后,和丈夫一起创业,虽经历多次失败、背负巨额债务,却没有放弃。她抓住直播带货的机遇,最终不仅还清债务,还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这也说明,即便身处困境,只要有勇气和智慧,依然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阿玲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婚姻的意义。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种生活方式、两个家庭背景的融合。选择伴侣,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而对于阿玲来说,虽然当下的生活充满艰辛,但只要她愿意,凭借自己的学历和能力,依然有机会走出大山,改变现状。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挑战的时代,年轻人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更应保持理性。爱情固然美好,但它无法替代生活的柴米油盐。希望阿玲的故事能给更多人以启示,在追求爱情的路上,既要怀揣勇气,也要保持清醒。
如果你是阿玲,你会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95年出生的阿玲变成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