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活几年更省钱”,大学生向父母讨生活费,老母亲回怼有点狠

“遇事先喊妈”这是多数学生的正常反应,就算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尤其是涉及“经济资助”更要尽力讨好父母,毕竟生活费多多益善嘛!

由于第一次独立生活,生活费的使用难免会出现纰漏,偶尔也会捉襟见肘,为此学生就会绞尽脑汁去向父母讨生活费,但是架不住“姜还是老的辣”,家长一眼识破学生的小伎俩,霸气回怼更是毫不手软,弄得学生怀疑人生,直呼“确定我是亲生的吗”?

“少活几年更省钱”,大学生向父母讨生活费,老母亲回怼太扎心

常言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学生向家长讨生活费,态度必须要好,说些“甜言蜜语”是自然的事情,很多家长都是被这些糖衣炮弹所击溃的。

比如下面这名女生上来就对着妈妈一顿夸,用上了“世界上最可爱和美丽”的字样,妈妈听后也笑开了花,但也直截了当地问“要多少钱”,随后还来了一句“就你那小样我还不知道吗”,真是应了那句知子莫若母,在父母面前一句话就能看穿你的小心思。

既然是讨要生活费,太直白有些不太好,因此有些学生就会拐弯抹角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家长选择装傻充愣,但有些家长则毫不客气地怼回去,弄得学生哭笑不得。

下面这名学生和妈妈说要戒烟,妈妈不明所以问了句为啥,男生就说“生活费太少,想省钱”,这下意图就很明显了,合着是拐着弯地要生活费,这点小手段还能难住老谋深算的家长吗?于是老母亲就毫不客气地回了句“多抽烟,少活几年更省钱”,真是有够毒舌的。

有些学生不用自己做借口,而是拿“对象”当理由,一般这种情况家长都会欣然答应,毕竟在异性面前还是得有些面子的,但有些家长却不吃这套,上演了一场“劝分”戏码。

下面这名男生就说想在女生面前表现一下,就说要给女生换个苹果手机,一开始家长还是支持的,但一听价格就翻脸了,直接来了句“网恋不现实”,前后反转来得猝不及防,让人看了都笑出了声。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要生活费的问题上,能够来一两句调侃的话,甚至还反将一军,直接把学生都给逗得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下面这名女生开门见山说自己没钱了,老爸发来一个捂嘴笑的表情,女生看后一头雾水,询问缘由,没想到老父亲竟然回了一句“我重新找个有钱的闺女”,这下好了生活费要不着,还有可能丢了个“爹”,不过父亲也只不过是开个玩笑,自己的娃该宠还得宠。

有时候学生要生活费还能要出官司来,一下把家长的小秘密都抖了出来,比如下面这名同学在家庭群里面说生活费的事,老妈一直以为是2300,可是女儿却说自己只有800。

这下老妈和女生都知道钱进了谁的腰包,原来是有中间商赚差价呀!难怪孩子一直不够花,家长还觉得是孩子的问题,这下找到根了就好了,不过真替这位父亲捏把汗,存点私房钱太不容易了,风险太大,这顿家庭危机可是避免不了了。

生活费都是定量的,为何学生还是不够花?可能和习惯有关系

虽说家长对于该给多少生活费有些没数,但是基本上都是维持在中等水平,而且每个月都是定量的,那么为何学生会出现不够花的情况呢?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有些复杂。

如果学生月月不够花的话,要么是家长给的生活费确实少了,适当提高生活费标准是可以的;要么就是学生毫无节制,根本不会规划生活费,导致钱都花在了没用的地方,那么给再多生活费也都会不够用的

其实说到底还是与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关系,有些学生从小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花钱就会大手大脚的,月初的时候狠劲花,月末的时候“吃土”,这也恰恰证明合理规划的重要性。

另外有一些学生不会勤俭持家,买东西根本不看价格甚至连砍价都不会,只能被商家“割韭菜”,所以学生买东西的时候别着急,货比三家更稳妥,不会砍价就慢慢学,不断试探商家的底线,多来几次就熟练了,切忌打肿脸充胖子。

再者学生也不要有攀比心,上大学是为了学习而不是去享受的,衣食住行保持普通标准就可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面,少在无用的地方花钱,这样也能减少生活费不足的情况。

【笔者寄语】大学生刚刚走向独立,生活费的运用难免生疏,家长要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偶尔吐槽调侃一下也可以,但要注意尺度,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当然学生也别“拿着鸡毛当令箭”,要懂得体谅父母挣钱不易,省着点花才是硬道理。

话题:你读书时生活费是多少?够花吗?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