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薛兆丰:女人要彩礼是短视的,男人的“能力”更重要

还记得网上的热搜吗?

经济学家薛兆丰在一档节目中,发表了一个观点,引起了众多网友们的讨论。

他说:

“女方要彩礼是短视的,更应该看男生的能力 。”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话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提到彩礼,你想到了什么?

有人说:

“彩礼就是面子,你给我家彩礼,显得我们两家都有面子”。

有人说:

“我要的不是彩礼,而是男人的态度;连彩礼都不愿意给,还凭什么说爱我?”

也有人说:

“不要彩礼,也不给嫁妆,一切都简简单单,不需要那么多仪式感”。

实际上,关于彩礼的问题,一直都被讨论着,却依旧没有统一的行为。

因为彩礼这件事本身,是无法“规则化”进行的。

-01

实际上,彩礼的决定权,属于“女方”

根据《婚姻法》里面提到的规定,彩礼属于什么?属于“附条件的赠与”。

既然是赠与,那肯定就属于女方,而且属于女方婚前的财产。

也就是说:

无论女生是否把彩礼带回婚后的小家,无论女生怎么支配这笔钱,决定权都在女方。

结婚之后,女生把这笔钱当成自己的私房钱,不愿意拿出来,这合法;

女生把彩礼留给父母,而父母也没有把这笔钱给带回来,这合法;

结婚之后,女生把彩礼全都用在了小家庭中,跟丈夫一起使用,这合理。

看懂了吗?

彩礼的归宿和决定权,掌握在女生手里啊。

即使是女方出的嫁妆,只要是婚前给女方的,也属于她的私人财产。

有人会问:

男人在结婚这件事上,得到了什么?

为什么男人出钱那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东西?

婚恋市场就是如此,这是大家默许了许久的潜规则,并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撼动的。

-02

彩礼的本质,已经超出了“男女权利”的范畴

换句话说:

彩礼问题,并不是感情问题,也不是男女平权的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是市场问题。

再绕一圈,男方出彩礼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本质上还是男多女少的大环境导致啊。

你不给女方彩礼,婚恋市场上有的是男人给女方彩礼;

你给的彩礼少,婚恋市场上有大把男生愿意给高彩礼;

你想要结婚,就得付出这个代价,除非你选择单身。

决定彩礼的,是市场的环境,而不是个人。

就算取消了彩礼,没有了彩礼,还会有别的东西代替。

到时候,指不定又出现了:下车费,接亲费,茶水费等等。

所以,解决彩礼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是男女比例的差异性下降,男女之间的数量差距越来越少,也就能撼动这个婚恋市场存在的问题。

什么情况下,两个人会因为彩礼问题闹分手?

状况一:

男生条件差,实在拿不出来女方要求的彩礼;女生寸步不让,少一分就是你态度有问题。

状况二:

男生条件有,但女方不愿意把彩礼带回来,而是留给父母,将来给弟弟结婚买房用。

状况三:

女方没有给相应的嫁妆。

一般来说,不就是这几张情况吗?

-03

女人要彩礼,是不是“短视”?

回到经济学家薛兆丰的那句话:“女人要彩礼是短视的,应该关注男人持续生产的能力。”

这句话就很微妙。

我们可以拆开来看:

男人的能力越强,代表什么?

代表他条件好,事业好,收入高。

即使他的原生家庭条件一般,但能力强的男人,改变原生家庭的能力也就越强。

也就是说:

女生面临两个选择,是选择彩礼,给自己留一个保障;还是选择潜力股,选择能力出众的男生,放长线钓大鱼。

女生大大方方提出要彩礼,才能获得尊重。

什么样的行为最令人厌恶?

就是那种“双标”的女生。

一边说:“我不在乎钱,但彩礼是你的态度”。

一边又说:“我们这边彩礼都是30万,你只给我10万,你明显态度不行。”

实际上,彩礼的问题之所以被放大,就是有这类人的存在。

从恋爱与婚姻本身的角度来讲:

谈恋爱,是精神需求;

结婚,是物质需求,价值交换。

明白这个逻辑了吗?

简单来说就是:

如果你跟真心爱的人谈恋爱,你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心思考虑彩礼的问题。

因为相爱的两个人,会为对方考虑。

男生不会在乎彩礼,女生不舍得要太多彩礼,于是最后双方简简单单走个过场,这才是最佳的状态。

而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人群,本就是在进行一场“婚姻交易”。

这个时候,彩礼多少,嫁妆多少,如何分配,才会成为争论的问题。

(受欢迎男性标准)

聪明的女生,更多会关注男人的能力,这话不假。

因为能力强,性格好,人品好的男生,往往过得不会差。

而能力差,性格不好,人品不好,原生家庭还很糟糕的男生,即使给你再多彩礼,你敢要吗?

格局大的父母和家庭,都会默契地为子女的新婚小家庭出力,多帮衬一番。

格局小的人,才会盯着眼前的彩礼问题不放。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薛兆丰的这句话?

你觉得,该不该有彩礼?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