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认知性不安”。
意思是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总感觉到不安,为了消除危机感,总希望用一些东西来平衡。
这种不安,并不是真的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而是自己无法有效掌控自己的人生。
举个例子,我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总会隐隐感到拘束,其实当我们与人聊天之后,心情就会得到放松,人与人之间关系也不会拘谨,可为什么一开始会紧张呢?原因就是内心对未知的不安。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有人的烦恼是环境影响,有人的烦恼是自己找寻的。
网上,看到刘伟和父亲的矛盾,网友们一面倒地批评。
“养大这样儿子有什么用?居心叵测,连自己的父亲也坑。”
“这孩子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狼子野心!”
刘伟到底做了什么,让大家如此生气呢?
01
刘伟兄妹二人,妹妹已经成家,跟父母住得很近。
父母都是退休工人,一辈子辛苦,也没攒下多少钱,万幸的是,在退休后老房子拆迁,他们分到2套房。
刘伟结婚后,就搬到外面住了,妻子接受不了公公婆婆,一直不肯让公公婆婆到自己家生活,他也习惯了远离父母。
父母知道儿子靠不住,也不想麻烦儿子,遇到事情就喊女儿回家,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身边离不开人,父亲决定把一套房给女儿,这样能缓解女儿租房的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精力照顾父母。
女儿对父母照顾还算周到,隔三差五会买菜,也会给父母收拾家务,让父母没有生活之忧。
刘伟婚后一直做生意,有几年时间,他挣了大钱,买下两套大房子,并且装修豪华,很多人羡慕老人有福气,老人却笑笑摇头:“儿子家有再多钱,也跟我们无关。”
为了填补生活的空虚,刘伟父亲养了很多流浪猫和狗,客厅里都是笼子,他自己不舍得吃喝,也要给小动物买粮食,这一点引起刘伟不满,他觉得父亲是浪费钱。
按照刘伟的意思,父亲应该把两套房都过户给自己,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长子,有继承的权利,父亲却不这么认为,老人表示儿女都一样,谁能赡养自己,就可以继承财产,反之一分钱没有。
刘伟不服气,私下对父亲动手,逼着父亲写下遗嘱,让把两套房子都过户给他。
刚好母亲生病,他以此为借口,提出要卖房救母,要求妹妹配合把房子过户。
02
妹妹感到可笑,她反问:“你几年不回家,怎么突然就变得孝顺了?房子卖了,真的会把钱给母亲治病吗?”
“当然,母亲必须看病。”刘伟信誓旦旦。
他们母亲到底得了什么病呢?为何一直没有被送到医院?
原来,母亲年纪大了,肝脏和肾都在衰竭,她记忆力也下降,有时连自己女儿都不认识,医生说她得的是老年痴呆,需要家人精心护理。
这样的病,并没有特效药,去医院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女儿决定让母亲呆在家里,她经常回去看望,从母亲干净的衣服和良好的气色可以看出,她被照顾得很好。
刘伟不管不顾,他请来调解人员,要求父亲过户给自己一套房,父亲当场发脾气:“你的豪宅为何不卖?要是真有孝心,就不会几年不回家。”
看到父亲不给自己面子,刘伟也大发脾气,他指着父亲说:“你没良心,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妈有病,不救吗?“
“她是我妻子,我有决定的权利,你不要再来妨碍我们。”老人的话很重,也让刘伟哑口无言。
有知情邻居透露,刘伟原来生意做得不错,可生意有起有落,他赔钱了,需要一笔资金启动项目,卖房救母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是为了要钱。
旁观者清,邻居眼中的老人刘先生并不糊涂,他很有爱心,照顾着很多流浪小动物,自然也不会对妻子不管不问,他只是不想让妻子去医院受罪。
03
问题来了,老人生重病该不该送医院呢?
我问了身边几个老年朋友,他们的回答让人深思。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回避,与其纠结生病后的状态,不如善待生活的每一天,让生活的质量高一些,避免日后产生遗憾,如果病情很重,已经无法医治,那就在家好好呆着,减少一些痛苦就好,没必要过度治疗。”
不知道你看了怎么想,我感觉很心酸,也感受到了一种悲壮。
在老人意识中,年过七旬就是高寿,即便离开也不会有什么遗憾,他们并非不爱生命,而是不想给儿女添负担。
就如刘先生,他很爱妻子,但心里也清楚,妻子的身体已经病情很重,他于是选择陪伴,尽自己能力让妻子心情好一点。
他是一个明事理的老人,给了女儿一套房,是因为女儿孝顺,可以多花时间陪伴母亲,不给儿子一分钱,是他知道儿子靠不住,把再多钱给他,也不会得到对方的感恩。
父母年纪大了,对人生有自己的态度,他们更想做的事情是善后。
讲真,这个目标不好实现,因为人性中都有自私的一面,即便是亲生儿子,有时考虑问题也很自我。
遇到类似的事情,老人需要“自私”一些,给自己留够养老钱,不管儿子多逼迫,也不要把养老钱拿出来。
有时候,血缘关系往往是道德捆绑的好借口,儿子理直气壮要求继承财产,也需要他能做出相应的孝顺,如果做不到,那就没必要理睬他。
人这一生,我们都会有自己的认知,有些认知是习惯性思维,有些是理智思考的结果,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我们遇到问题时多一点思考,不要被表象所蒙蔽。
养儿防老,有时候并不可靠,相比之下,留钱防老似乎更有效。
也希望这件事能引起大家警惕,人都有老的一天,我们对老人要多一点耐心,不要让孝顺成为口头表达,当我们都能发自内心孝顺父母,老人自然也不需要过度防范,晚年才能过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