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讨论三观的时候,究竟是在讨论什么



最近我状态有时好,有时坏,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保持好的状态。

突然间一个时不时听见,而且是在人与人谈朋友,交往的时候出现的词-三观出现在脑海中 ,让我觉得正解也许就在其中。

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曾觉得每一个都很抽象模糊,没有意义,于是尝试单独思考谈论每一个其中有意义的东西。




对于我心目中对三观的字面解释:

世界观:社会和家庭对自己的意义;

人生观:自己的在和外界接触交流时,自己的感受情绪状态体验;

价值观:自己如何和社会进行连接。

首先这是一个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的思考,就像空气对我们的作用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离开后就会窒息。

每个人都有原生家庭,长大后就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到了年龄之后,每个人都必须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所以世界观会在处在其中的时候形成。

价值观则是你想对社会施加的影响,你想和社会进行的连接,以及你想社会因此对你的反馈,所以说价值观当中包含着世界观,因为世界(社会和家庭)也是通过你的价值输出对你进行回馈。




但在这三者当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最重要的却是人生观。

在我的思考中,人生观是唯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是和自己是一体的,自己能感受到的,真实存在的。

在我现在的人生观里,有几点:

  1. 一切都会转化为情绪体验,情绪体验是每个个人最重要的,也是一切实践思考的目的,终点和意义;
  2. 情绪肯定是起起落落,不断变化的;
  3. 价值的作用在于对情绪施加作用力,所以价值是情绪的奴隶;
  4. 人在和世界交互的时候,必须先以利己为前提,然后才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之所以总结出这样的人生观,是因为人的存在,人的一切思考和实践,都是基于几个前提:

  1. 人本身是动物,天生就有某些生物学属性,比如生老病死,交配,进食;
  2. 人是唯一进化出思考能力的动物;
  3. 人存在方式是骨肉;
  4. 人早已摆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在这些前提下,我们必须先让自己以一个正常良好的状态存在,再去应对外界,实现价值。

但是话说回来,我又发现任何正向积极的价值观,都是为了满足别人正常的良好状态。




于是我的结论就是:一个健康的人生观肯定是先让自己情绪体验足够丰满,且不被情绪拖累,而是能够觉察,并不断用正向情绪替代负向情绪,以此达到循环。

虽然社会功能也许是极大程度向多的人提供正向情绪,但是我们如果没有能力给自己提供正向情绪,又何谈给别人提供正向情绪;没有能力觉察自己的情绪,又何谈给别人觉察自己情绪的经验。

在从另一个抽象哲学角度解释其特点的话:

  1. 三者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需要落实到现实和每个人身上,而且因人而异;
  2. 三者是动态变化的;
  3. 最重要的,三观对于每个人来说必须是主观,而不是客观的。




总结:

三观是针对自己而不是别人,而且需要以人生观作为中心,以情绪体验为中心,有能力觉察自己情绪,并自己供给自己良好,可持续的正向情绪。

在此基础上,通过价值观渠道,去认识,构建一个更好的,利己利他的世界观,并落到现实的社会和家庭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