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拒绝,可能每个人脑海中都会出现各种不一样的画面。
比如:被恋爱对象拒绝了,不能再继续交往;被老板拒绝、被辞退了;被朋友拒绝了一起玩耍等等。
或许有人不能够理解:拒绝,就拒绝了呗!天涯何处无芳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TA不跟你玩,你就跟别人玩嘛!
遭遇拒绝,身边的人通常会用这样的话去宽慰TA,但往往效果非常不理想。在这样的话背后,无一例外,透露着一个信息:被拒绝,你没必要那么在乎,你感觉那么痛苦,是不对的!
但人家,就是这么痛苦啊!这种感受,是非常真实的!
书中的一个实验告诉我们:即便是遭受到一个陌生人的拒绝,心理上的痛苦,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拒绝带来的痛苦,要比其他的负面情绪,比如失望,沮丧,恐惧,来得更加的深刻。
拒绝,相当于心理上的“切割伤”和“刮伤”。
如果身体上被刀切了、割了,流血了,我们会知道:对方很疼,会去安慰对方,给对方清洗伤口,贴创可贴等等,但心理上的创伤,对方默默地在心里流血,却是我们无法轻而易举地通过肉眼,所看见的。
所以我们常常会大大低估了拒绝,引起我们心理上的那种疼痛。任由它流血、化脓、感染,甚至进一步发展成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和疾病。
1、为什么“拒绝”会导致心理上如此巨大的情绪痛苦呢?
因为“拒绝”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归属感。在人类的进化史中,人类是社会性动物。
在原始时代,如果被一个部落或者社群拒绝,就意味着:断绝了食物的供应,受保护的权利,以及交配求偶的权利,相于自己被判了死刑,很难再生存下去。所以,人类祖先所带给我们的集体潜意识,让我们特别在意“被拒绝”,让我们在遭受拒绝的时候,无法轻易,通过理性得到恢复。
实验证明:一旦人陷入了“被拒绝”的痛苦当中后,他的智商,短期记忆,推理决策能力,都会大幅的走低。可见“拒绝”对一个人的破坏性。
2、遭受“拒绝”创伤的人极具攻击性。
正因为“拒绝“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打击如此之大,所以遭到拒绝的人,是非常愤怒和具有攻击性的!这比较好理解。
比如说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曾经谈过一个男朋友。相处的3次之后,我发现这个人比较自卑,总是在讨好,虽然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就提出了分手。
结果之后的经历,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他整整纠缠了我三个多月,一改原来温柔体贴的样子,开始给我轮番信息的轰炸。甚至于发过一条威胁的信息说:我们俩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要把你的脑袋切下来等等……幸亏他是一个胆小的人,最终没有做出什么行动来,但他语言的威胁暴力,当时让我害怕恐惧了很久。
3、拒绝之后的“自我批判”开启了伤害的连锁模式
拒绝给人带来的伤害,是连锁的。
我们心理上有一个说法,叫做“情绪推理”,就是说:人在不好的心境之下,不好的情绪状态之下,会容易往坏处去想。
比如说:一个人因为公司削减成本,被裁员了,她会把被拒绝的原因“个人化”,觉得是我不好,我这个人很差劲,不讨人喜欢,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自我批判,就好像是往已经跌倒的自尊上再踢了一脚。
声明:本文来源爱解答签约作者:鹏菲心理-吴晓达,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