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单身主义者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年07月26日10:36:10 情感 1765

心理学:为什么单身主义者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一项面向单身群体的调查表明,受访人群中六成以上的单身青年已经维持单身状态长达3年以上,其中又有过半的单身青年属于“主动单身”的独身主义者。

的确,近几年来,单身主义者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区别于那些“被动单身”的人,习惯和享受于一个人的生活、拒绝恋爱,甚至已经做好了终身不婚的准备。

调查显示,他们中的大多数自身都拥有较好的条件,按理说他们在婚恋价值市场上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有更大的把握吸引到异性、获取相对较好的婚姻。

但他们却从心理上抗拒恋爱和婚姻,宁愿一个人生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单身主义者自身的存在状态和大的社会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显然,大环境是根本原因,推动单身男女自发地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和存在状态。

心理学:为什么单身主义者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从个体层面来看,一方面,内在的自性自足使个体有能力选择单身:

独身主义是在近代启蒙时代、伴随着个人主义的浪潮而兴起的,究其根源,不外乎宽松的社会环境、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之下人们对自我生存状态的重新建构和思考。

简而言之,个体自身便能够维持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供需平衡”,对单身主义者来说,伴侣和婚姻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自由女性主义者李银河曾说,“人要自由快乐,必须独立支撑。在物质生活上不依赖任何人,在精神生活上也不依赖任何人”,换言之,一个在精神和物质生活上都能够自我独立、自我满足的人,本身就是一个“自性自足”的人,其内心的完整充盈、自由快乐无需依赖外物——而在这种状态下,他完全有“资本”、有“底气”选择单身的生活状态。

此外,越是内心丰富、优秀不俗的人,越是会比常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越是对自由和幸福有着更高的要求,越是不愿为了一段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婚姻牺牲自我——这又构成了他们主动选择单身的必要性。

心理学:为什么单身主义者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另一方面,外在的灵魂伴侣难寻使单身主义者们对待爱情“宁缺毋滥”:

关于“如何找到灵魂伴侣”一问,李银河回答道:首先你得有灵魂,其次是有爱的能力,最后要有运气。

而细细分析这三个条件,且不说前两项已经“筛”掉了绝大多数碌碌于世的庸俗之辈,也不说“缘分天定、运气不可控”已经使寻觅爱情这件事成为一种荣幸和奢侈;

只论道:一个兼具了灵魂和爱的能力的人本身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而层次越高显然对另一半的要求也越苛刻,于是岂不更加拉低了寻觅到灵魂伴侣的概率?

足见当代年轻人们实现理想中的爱情之不易。

再加之,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不止对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心情感需求的层次也日趋丰富。

接触一下身边坚持独身主义的朋友便不难发现,他们不仅优秀,而且大都属于完美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期待,试问: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接受一场低质量的婚姻呢?

心理学:为什么单身主义者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从外在层面来看,当今社会恋爱与结婚的发生和维护成本过高使本就生存压力大、负担重的年轻人“不堪重负”、“望而却步”:

近年来,国内结婚率连续5年下降,离婚率却逐年攀升,适婚年龄单身独居人口群体也呈现扩张趋势。另有学者曾做过一次情感调查,近八成以上的年轻人觉得自身难以承担婚姻带来的高消费,他们中的一部分对于恋爱和婚姻会更加谨慎,另一部分则干脆“放弃”、“拒绝”步入婚姻而坚持独身主义。

而经济负担只是导致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的一个原因,另外婚姻中复杂琐碎的家庭矛盾和情感问题也是单身主义者不愿为此牺牲自我、放弃自由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但这些单身主义者们依然主张爱、信仰爱情、也相信幸福婚姻的存在,只是对他们自身而言,更加享受独身的乐趣,他们认为自我幸福的实现在于一个人生活的自由,而不在于和另一个人的白头到老。

对他们来说,与其苦心经营一段感情、面对其中的各种冲突、承担因此产生的后果,不如孑然一身来得痛快和自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而单身、独居状态就是他们的幸福。

心理学:为什么单身主义者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什么? - 天天要闻

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究竟是选择单身还是婚姻?我们又该如何获取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01)、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无论在精神上多么独立、物质上多么自足,其内心都渴望一种情感上的依附和归属,所以,爱和被爱,对我们来说始终重要。

但一个人只有在成为独立的个体之后,才能够、有资格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渴求的价值选择,那时候不论选择何种生存方式、你都能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所以,我们首先要具备独立的灵魂属性,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都能代表自己的意愿,就是我们可以靠一己之力有质量地生存下去。

心理学:为什么单身主义者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什么? - 天天要闻

02)、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不必依赖他人获取生存资料、不必取悦他人获得精神支撑的时候,便有资格、也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之所以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有人选择独身、不婚,有人选择一辈子不放弃对爱情的追寻,是因为他们先天资质或后天经历影响之下的对情感需求的强度不同、对价值选择的差异。

当然,这其中丝毫没有好坏、善恶之分,我们既不必因为惧怕世俗的声音而迫使自己屈从于一段低质量的婚姻,亦不必为了赶新潮、标新立异将自己标榜为单身主义者——唯一的选择标准在于自己内心的声音。

心理学:为什么单身主义者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什么? - 天天要闻

03)、随顺因缘,活在当下

做好了一切努力和选择之后,最好的生活态度便应该是,随顺因缘,活在当下。

不论是单身主义者还是走在追寻爱情路上的人们,都是在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追逐自己的想要和渴望;

但生命中有些事情,需要等待和机缘而不可强求,正如有句话所说的,“你只管负责精彩,上帝自有安排”,在可能的条件之内做可行的努力、争取一定的结果,“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无论如何,不能被太过执着的念想污染了自己的好心态和好运气。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42岁大龄单身女士吐露心声,这个年纪想嫁人只能将 - 天天要闻

42岁大龄单身女士吐露心声,这个年纪想嫁人只能将

42岁单身女士心声:这个年纪,嫁人难道只剩将就?在大众的认知里,婚姻似乎是人生必经的一站,仿佛到了某个特定的年纪,就该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启所谓的“完整人生”。可对于42岁的大龄单身女士来说,这趟寻找幸福的婚姻列车,却仿佛驶入了一片迷雾森林,
短小说:我们离婚吧 - 天天要闻

短小说:我们离婚吧

消毒水的气味刺得鼻腔发痛,我慢慢睁开眼,天花板上的白炽灯晃得人头脑发晕。右手背传来轻微的刺痛,低头一看,输液针管正插在血管里,透明的液体顺着管子一滴一滴落进身体。“醒了?”熟悉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我转头,看见李枝枝正坐在病床边的椅子上,手里拿
妻子3个月16次网购毒物预备杀夫,获刑一年半 - 天天要闻

妻子3个月16次网购毒物预备杀夫,获刑一年半

近日,吉林省扶余市人民法院依法公开了一份刑事判决书,“80后”女子高某因家庭矛盾,3个月内16次网购老鼠药、黄曲霉素等,欲毒害丈夫,后案发被抓获。高某因犯故意杀人罪,一审获刑一年半。公开的判决书显示,经审理查明,2024年5月至8月,被告人高某因家庭矛盾产生轻生,并与其丈夫赵某某同归于尽的想法。于是,频繁在网...
赡养父母时,兄弟姐妹之间即使再亲,这4条规则也有提前说明 - 天天要闻

赡养父母时,兄弟姐妹之间即使再亲,这4条规则也有提前说明

文:嫂子话家常有的人说:“在孝敬父母这件事上,永远别和兄弟姐妹计较谁付出的多。”话是这么个话,理似乎也是这么个理,但是,往往多家庭的子女在赡养父母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父母对我们好,我们行孝
父母离世后,逐渐会明白的5个道理 - 天天要闻

父母离世后,逐渐会明白的5个道理

文:嫂子话家常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赖,长大后,我们是父母的靠山。记忆深处的童年时光,每一个日子都那么美好。哪怕做错了事被父母责骂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也依旧美好。小的时候我们觉得父母会“长生不老”,然而长大后,却发现父母在慢慢的老去。
河南46岁女子,丈夫去世8个月后,携一双儿女二婚嫁30岁山东小伙 - 天天要闻

河南46岁女子,丈夫去世8个月后,携一双儿女二婚嫁30岁山东小伙

刘女士做出人生最大胆的决定。在即将五十岁的年纪,她再次走进婚姻的殿堂,牵起她手的是小16岁的小贾。尽管这段姐弟恋让她有过不安,但是命运还是给了两人想要的结果。到场的宾客们都送上了掌声和祝福,孩子们对小贾这个新爸爸并不排斥,在他们眼里只要妈妈
误入酒桌自嗨到死,同桌一人赔偿十万? - 天天要闻

误入酒桌自嗨到死,同桌一人赔偿十万?

人到中年,突然有老同学发起了同学聚会,可能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无限的烦恼了。毕竟时间会覆盖曾经的风华,让人在油腻中破灭一切的幻想。文中的同学会从酒桌开到了墓园,这其中又是怎样荒诞又滑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