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她爸揍了一顿,被迫转学,后来追着嫁给我

2025年06月03日05:33:03 情感 1699

情书岁月

那天,在厂办公室见到李小雨,我差点没认出来。

她站在那儿,身穿一件藏青色的连衣裙,眼神里依然有当年的光芒,只是多了些成熟的韵味。

"周明,好久不见。"她轻声说,声音还是那么好听,像春天里的细雨。

十年光阴,恍如昨日。

记得那是1989年的秋天,我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窗外梧桐叶落,教室里暖阳斜照,照在李小雨乌黑的长发上,泛着柔和的光。

她是我的同桌,也是班上公认的第一美女,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写字工整漂亮,每一笔都像是画出来的。

那时候,我家在城西开了个小杂货铺,日子紧巴巴的过,但也算殷实。

父亲常说:"苦日子熬出来的孩子,心里才明白什么是珍贵。"

李小雨的父亲在国营纺织厂当科长,是个体面人物,在那个年代,有个"铁饭碗"意味着稳定和尊严。

课间操时,我总偷偷望着李小雨跑步的身影,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看什么看,没见过漂亮姑娘啊?"老马总是这么打趣我,惹得我脸红。

老马是我发小,从小就机灵,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

"你小子敢写情书不?赌五毛钱。"老马的挑衅我哪能不接。

那天下午,我偷偷在后排写着情书,心跳如鼓。

"小雨,窗外的银杏叶,像不像我对你的思念,一片一片,铺满整个秋天..."我在方格纸上写道,笔尖颤抖。

这是我从广播里听来的一句词,觉得特别适合此刻的心情。

正当我准备把叠成三角形的纸条塞进她的课本时,教室门被猛地推开。

李小雨的父亲,那个在纺织厂当科长的李叔叔,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就是你?天天给我闺女递情书?"他一把揪住我的衣领,抢过那张纸条。

班主任赵老师赶来劝阻,但李叔叔已经把我拎出了教室。

"小崽子,她是什么人家的闺女,你是什么出身,谁给你的胆子!"他一边说,一边扇了我两巴掌。

15岁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她爸揍了一顿,被迫转学,后来追着嫁给我 - 天天要闻

那一顿打,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

更疼的是心里的委屈和羞辱,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了这么大的人。

回到家,母亲看见我红肿的脸,心疼得直掉泪。

"这是咋回事啊,谁打的?"她一边给我敷冰块,一边问。

我不敢说实话,只说是和同学打架了。

晚上,父亲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没有责骂我,只是长叹一口气。

"明子,咱家虽说做小买卖养家,但也是正经人家,不能让人看不起。"父亲点了根烟,烟雾中他的脸显得格外疲惫。

第二天,父亲请了假,穿上了他那件珍藏多年的的确良衬衫,领着我去了城东的一所高中

"儿啊,咱家是做小买卖的,门不当户不对,认真读书才是正经。"临走前,父亲拍拍我的肩膀说。

家里那家小杂货铺养活了我们一家,却换不来别人的尊重。

父亲的背影在晨雾中显得那么瘦小,那一刻,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转学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新环境、新同学,一切都要重新适应。

晚上躺在床上,我常常想起李小雨专注听课的侧脸,想起她偶尔递给我的橡皮,想起那张被李叔叔撕碎的情书。

"小雨啊,你怎么样了?"我对着天花板自言自语。

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席卷全国,父亲的小店也不景气了,大型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形势不好啊,明子,你可得好好读书,爹妈就指望你了。"父亲常这么说。

我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寒窗苦读,发奋图强。

高考那年,我取得了市里前五十的好成绩,被省城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

"好啊,好啊!"父亲拍着大腿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大学四年,我勤工俭学,边上课边做兼职,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我被一家外资企业录用,做基层管理。

九十年代末,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下岗潮、创业潮此起彼伏。

15岁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她爸揍了一顿,被迫转学,后来追着嫁给我 - 天天要闻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努力工作,很快就从普通员工晋升为部门主管。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1999年春天。

那天,我作为招聘负责人,坐在会议室里翻看应聘者的简历。

忽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李小雨。

简历上的照片,让我的心猛地一跳。

时隔十年,她依然那么美,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成熟与从容。

简历显示,她大学毕业后在家乡的一家国企工作了几年,现在想换个环境。

面试那天,当她推门而入的那一刻,我的心跳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

"你...还好吗?"她先开口问道,眼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

"挺好的,你呢?"我努力保持着专业态度,却控制不住微微颤抖的声音。

面试很顺利,凭借她的能力和经验,很快就通过了考核。

她被安排在市场部,和我算是同一层办公。

从此,我们开始了每天相见的日子。

有时候是在电梯里,有时候是在食堂,偶尔也会在周末的公司活动中碰面。

市场上的风云变幻,与我心中的波澜一样汹涌。

那段时间,我们渐渐熟络起来,常常一起吃午饭,聊工作、聊生活,却总是默契地避开过去的那段往事。

但每当话题接近当年的事情,她就会微微脸红,转移话题。

这让我既困惑又好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聊起了家乡的变化。

"我爸退休了,现在在家养花,脾气比以前好多了。"她笑着说,眼角的细纹像春天刚绽放的花。

"挺好的。"我点点头,心里却泛起一丝苦涩。

原来李叔叔已经退休了,时间真是把杀猪刀啊。

"你呢?你父母还好吗?"她问。

"我爸妈的小店关了,现在跟我住在一起,日子过得还行。"我简单地回答。

超市大潮中,像我家这样的小杂货铺,如同风中残烛,最终还是被时代淘汰了。

更令我不解的是,当李小雨的父亲知道我们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后,居然还是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态度。

15岁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她爸揍了一顿,被迫转学,后来追着嫁给我 - 天天要闻

"听说你爸还是不喜欢我?"有一次,我半开玩笑地问她。

她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才轻声说:"他老人家有自己的想法。"

"这小子不行,跟着他没出息!"听说李叔叔还是这样评价我。

明明已经过去十年了,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卑微的杂货铺老板的儿子,为何李叔叔依然如此固执?

这个困惑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直到那个雨夜的到来。

那是雨季的一个傍晚,公司因为要赶一个重要项目,我加班到很晚。

推开办公室门,发现李小雨站在楼下,手里提着食盒。

天空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她却没有躲,只是默默站着,任雨水打湿衣衫。

"傻丫头,干嘛不躲雨?"我赶紧脱下外套给她披上。

她递给我毛巾和热粥,眼里含着泪水:"周明,其实...我一直珍藏着你那封情书。"

我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年爸爸把你领出教室后,并没有真的打你,只是吓唬你。"她抹了抹眼泪继续说,"他回来后把那封情书扔进垃圾桶,我偷偷把它捡了回来。"

原来,李叔叔那天只是凶狠地训斥了我,为了面子,我谎称被打了。

而李小雨,居然一直保留着那封残破的情书。

"为什么?"我不解地问。

"因为那是我收到的第一封情书啊,虽然只写了一半。"她微笑着,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泪是雨。

她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塑封的纸片,那正是我当年写的那半张情书,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辨认。

"爸爸不是反对你,而是...他希望我找个有出息的人。"她低声说,"当年你家条件不好,他怕我跟着你受苦。"

我恍然大悟,原来李叔叔不是针对我这个人,而是担心女儿的未来。

"那现在呢?我已经是部门主管了,你父亲为什么还是反对?"我问。

15岁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她爸揍了一顿,被迫转学,后来追着嫁给我 - 天天要闻

她叹了口气:"爸爸是老国企的人,骨子里看不起私企和外企,觉得不稳定,没有保障。"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许多。

这不仅是两个人的故事,也是两代人的价值观碰撞。

"你呢?你是怎么想的?"我小心翼翼地问。

她抬起头,坚定地看着我:"我想试试。"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正式的交往。

开始约会,一起看电影,一起去公园,一起品尝各种美食。

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仿佛弥补了十年前的遗憾。

但李叔叔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我们的关系。

每次李小雨回家,都会被父亲"教育"一番。

"外企有什么好的?万一倒闭了,你靠什么生活?"

"这小周能有什么出息?跟着他没有保障!"

"现在想进国企多难,你当初不珍惜,现在后悔也晚了!"

这些话,李小雨都默默承受着,从不在我面前提起。

那是1999年末,千禧年即将来临,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变革的气息。

"周明,你有没有想过创业?"有一天,李小雨突然问我。

我愣了一下:"创业?做什么?"

"做服装怎么样?我大学学的是纺织设计,爸爸在纺织厂工作了一辈子,我对这行还是有些了解的。"她眼睛闪闪发亮。

我沉思片刻,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可行性。

当时,中国的服装业正处于上升期,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于是,我们开始了创业计划。

我负责经营管理,她负责设计和生产。

初期资金是个大问题,我把积蓄都拿出来,还是远远不够。

"要不,我们去找我爸借点?"李小雨试探着说。

"不,我们自己想办法。"我坚决地拒绝了,不想欠李叔叔的人情。

最终,我向朋友借了一部分,又从银行贷了一部分,勉强凑齐了启动资金。

我们租了个小厂房,招了几个工人,开始了小规模生产。

创业的道路远比想象中艰难。

原材料涨价、工人流失、客户拖欠货款...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15岁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她爸揍了一顿,被迫转学,后来追着嫁给我 - 天天要闻

有几次,我们甚至发不出工人的工资,只能先垫付自己的钱。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俩抱在一起,默默流泪。

"要不,我们放弃吧?"李小雨小声说。

"不,再坚持一下。"我握紧她的手,"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不懈努力下,工厂慢慢步入正轨。

我们的设计独特,质量可靠,很快就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口碑。

订单逐渐增多,工厂从小作坊发展成了规模企业。

那时候,李叔叔来工厂看过几次,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眼神中的审视依然让我很不舒服。

"爸,你就别再反对了,周明现在多优秀啊!"李小雨终于忍不住对父亲说。

李叔叔哼了一声:"不过是个小老板,有什么了不起的?"

那刺耳的话语,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为了李小雨,我选择了忍让。

2001年春节后,我正式向李小雨求婚。

"嫁给我吧,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一起面对。"我单膝跪地,捧着一枚并不昂贵的钻戒。

她哭着点头答应了。

当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李叔叔时,他沉默了很久,然后说了句:"随你们便吧。"

虽然不是祝福,但至少不再阻拦,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婚礼定在2001年的五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我们没有选择豪华的酒店,而是在工厂附近的小礼堂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仪式。

让我意外的是,李叔叔不仅来了,还穿上了他珍藏多年的中山装,显得格外庄重。

"小周,过来一下。"婚礼前,李叔叔把我叫到一旁。

我忐忑地跟着他走到角落。

只见他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塑封的纸片,正是那半张情书的另一半。

"这个...还给你吧。"李叔叔红着眼眶说,"这些年,是我错了。"

原来,当年他撕碎的情书,不仅李小雨保留了一半,他自己也保留了一半。

"我女儿的眼光没错,是我太固执了。"李叔叔有些哽咽,"小周,以后小雨就交给你了,你们好好过日子。"

15岁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她爸揍了一顿,被迫转学,后来追着嫁给我 - 天天要闻

我接过那张泛黄的纸片,与李小雨保存的那半完美拼合。

那一刻,我鼻子发酸,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

婚礼上,李叔叔主动敬我酒,还当着众人的面称赞我的事业有成。

"我那个女婿啊,自己白手起家创了业,比那些靠关系进国企的强多了!"他骄傲地对亲友们说。

听到这话,我和李小雨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幸福的泪水。

婚后的日子,既有柴米油盐的平淡,也有并肩奋斗的甜蜜。

我们的工厂越做越大,生意越来越好,终于在行业内有了一席之地。

李叔叔退休后,经常来工厂帮忙,带着他几十年的纺织经验,为我们出谋划策。

"当年我要是支持你们,这工厂可能更早就做起来了。"他有一次感慨地说。

我笑着摇摇头:"每件事都有它最好的时机,不早不晚,刚刚好。"

如今回首,才明白青春的可贵不在于犯错,而在于勇敢地去爱。

那封情书,写下的不只是少年懵懂的爱恋,更是一段穿越时光的约定。

它见证了我们从青涩到成熟,从对立到和解,从困难到成功的全过程。

那两半纸片,我们装裱起来,挂在了卧室的墙上,每天都能看到。

它提醒我们,爱情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李叔叔现在和我们住在一起,和我父母相处得也很好。

两位老人常常在院子里下象棋,一个精于算计,一个擅长取巧,倒也棋逢对手。

"当年要不是你逼着闺女找有出息的,哪有今天这好日子啊!"我父亲常常这么打趣李叔叔。

李叔叔则会呵呵一笑:"要不是你儿子争气,我闺女能嫁这么好?"

听着两位老人的玩笑话,我和李小雨的心里满是温暖。

窗外,秋风送来银杏叶,一片片,铺满院子。

日子就像这落叶,看似平凡,却记录着我们的每一步足迹。

15岁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她爸揍了一顿,被迫转学,后来追着嫁给我 - 天天要闻

那封情书,见证了十五岁的青涩,也见证了三十岁的成熟。

一纸情书一世情,那年秋天写下的誓言,如今终于圆满实现。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大学生不拍毕业照,一代人被逼出了集体冷漠 - 天天要闻

大学生不拍毕业照,一代人被逼出了集体冷漠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大学生,学士帽 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去拍毕业照,其实也是对大学的某种“反叛”:他们不愿意受到摆布,参与虚假的共同体塑造,他们希望自己来主导社会网格的构建,对强加的情感捆....
良心,永不过期 ——记2024年“诚信之星”刘平贵、李继林夫妇 - 天天要闻

良心,永不过期 ——记2024年“诚信之星”刘平贵、李继林夫妇

重翻账本,刘平贵、李继林夫妇满心感慨。宁绍雄摄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一对农民夫妇,在遭遇洪灾,自家面粉厂被淹的关头,不顾一切抢出一沓沓账本,从此毅然走上漫漫“还粮路”。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时间,一家人咬牙坚持,硬是把周边18个村、200多户村民寄存在厂里受损的76万斤粮食一斤不差地还清。 故事的主人公是曾获...
她有这几种表现还不放手?你这是拿刀子剜自己心呢 - 天天要闻

她有这几种表现还不放手?你这是拿刀子剜自己心呢

感情里最磨人的不是干脆的了断,是用暖昧的糖纸裹着玻璃渣喂你吃。就像穿了双磨脚的高跟鞋,走一步疼一步却总骗自己“再忍忍就习惯了”——当女人出现这些“消耗型信号”时,硬撑着不放手不是痴情,是拿自己的心当靶子练箭。
空难逃生自救指南 - 天天要闻

空难逃生自救指南

最近看到飞机失事的新闻,心里咯噔一下。你大概和我一样,每次坐上飞机,都会有一瞬间的恍惚。当巨大的机器轰鸣着冲上云霄,把你带离熟悉的大地,你会觉得人类既渺小又伟大。我们在万米高空,喝着饮料,看着电影,暂时忘却了楼下的车水马龙和琐碎日常。
韩国80岁老人开车冲进休息站导致16人受伤,因走错路错踩油门 - 天天要闻

韩国80岁老人开车冲进休息站导致16人受伤,因走错路错踩油门

△事故现场2日上午11时32分许,韩国岭东高速公路江原道大关岭休息站,一名80多岁的女性(警方暂称A某)驾驶一辆白色福特Explorer SUV失控冲入休息站,撞碎玻璃并撞毁多张桌椅,最终车辆卡在餐厅柜台前停下。 △事故现场A某向警方供述称,她发现开错方向想要停车,结果误踩油门踏板,导致事故发生。经初步检测,警方排除其酒...
从风花雪月到同舟共济:婚姻与恋爱间那道看不见的界碑 - 天天要闻

从风花雪月到同舟共济:婚姻与恋爱间那道看不见的界碑

副标题:恋爱与婚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当设计师林薇在结婚三周年纪念日翻开恋爱日记,指尖划过“他冒雨送来的奶茶甜到心底”的字句时,窗外正传来丈夫与维修工讨论水管爆裂的喊话声。这一刻的错位感,恰似无数亲密关系演变的缩影——**恋爱是两颗星辰的浪漫
现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 天天要闻

现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前段时间一位TOP10房企营销总在饭局上放出豪言:“现在虽然没地没项目,但也无所谓,大不了开个门店做中介老板,20多年的房地产经验总能有口饭吃”。如果是2019年之前,他的观点也许成立,但放到现在只能说他还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因为房地产的“食物链”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白皮书》显...
50岁以后,最该讨好的是这4个人,永远别得罪,现在知道还不晚 - 天天要闻

50岁以后,最该讨好的是这4个人,永远别得罪,现在知道还不晚

年轻时,我们总觉得世界很大,朋友很多,时间还长。可过了50岁才发现,人生就像一场减法,真正值得掏心掏肺的,不过寥寥几人。五十岁之前,人们往往拼尽全力向外索求;直至五十岁过后,方才领悟要向内收敛。那些曾经追逐的名利、面子、社交,渐渐变得不再重
你照亮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照亮你 - 天天要闻

你照亮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照亮你

#心中的灵魂伴侣#活成阳光,成为一道光​每个人都喜欢身边围满了人,被拥护,被人追棒,都想有人来照亮你,但是我们又不想成长自己,不想去行动起来,恐惧,依赖,退缩,……,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是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别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