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哭丧女子武会霞,一年哭70多场磕头上万次,每场挣700元左右

2025年05月17日03:43:02 情感 1477

她一次次跪倒在灵位前,磕头、哀哭、咽声带泪。

周围人听得唏嘘,甚至有人跟着哭了出来。

娘啊,你辛辛苦苦一辈子,如今撒手人寰,叫孩儿如何活得安心……”

声音高、情绪真、场面悲切,人们以为她是逝者的亲女,却不知只是一名职业哭丧人。

她叫武会霞,50多岁河南人,靠哭丧这门“生意”养活了一大家人。

每年她要参与七十多场丧礼,一年磕头过万次,嗓子哑到说不出话,膝盖磨得破皮见血。

河南哭丧女子武会霞,一年哭70多场磕头上万次,每场挣700元左右 - 天天要闻

很多人不理解她的职业,认为和死人打交道,很不吉利还很晦气。

但她却平静地说:“我靠劳动吃饭,不偷不抢,凭什么丢人?”

在这个万物皆可售卖的年代,靠体力吃饭的人,也许才最值得尊敬。

01 步入行业

武会霞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靠哭丧养家糊口。

她出身河南一个普通农村,家里孩子多田少地薄,日子一直紧巴巴。

年轻时她也和村里大多数女人一样,种地、做饭、生孩子,操持一家老小

但勤快换不来富裕的生活,三十多岁以后,父母年迈孩子上学,家里开销更是如滚雪球般膨胀。

一天,她为母亲买药时,偶然遇见一场丧礼,看到台上有人哭得撕心裂肺,声音凄厉如泣如诉。

她以为是家属,旁人却说,那是请来的哭丧人,一场下来收入几百块。

河南哭丧女子武会霞,一年哭70多场磕头上万次,每场挣700元左右 - 天天要闻

那一刻,她忽然有了一个大胆又荒唐的想法:

如果我也能哭,能不能为家里补贴点开销?”

回到家,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对方沉默良久后说了一句:“你愿意干,我就支持。”

第一次做哭丧,她哭得并不自然。

音腔有感情却不到位,她努力模仿着别人的哭法,声音高了眼泪却挤不出来。

可她越哭越投入,想到自己年迈的母亲,想到如果哪天亲人离世,她也可能跪在灵堂哭断肠……

情绪一上来,哭得也就自然了,仿佛真成了逝者儿女,带着痛带着情……一声比一声沉重。

有时磕头磕到额头出血,嗓子喊到沙哑,主持丧礼的主家红着眼说:“你哭得比亲闺女都好。”

河南哭丧女子武会霞,一年哭70多场磕头上万次,每场挣700元左右 - 天天要闻

第一次她拿到了300元报酬,她把钱交给丈夫眼圈却红了,因为自己没白受这些苦。

自此,武会霞一发不可收拾,她开始学习哭腔、背诵悼词、生平事迹,甚至请人教她发声技巧。

02 不被理解

她把哭丧,当成一门“技艺”在钻研。

渐渐地,在本地的丧礼圈子里,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哭得最真、跪得最实”的女人。

一年有176天,她都在“灵堂”工作,只要有人打电话,她便收拾衣服出发,风雨无阻从不推辞

起初,家人并不支持。

父母骂她:“这是晦气事,折阳寿!”亲戚冷嘲热讽:“我们家怎么出了个靠死人吃饭的?”

有时在村口走过去,熟人都不愿打招呼。

但她知道,只有这份工作能让她在农闲时挣到钱,能买得起母亲的药,供得起三个孩子上学。

河南哭丧女子武会霞,一年哭70多场磕头上万次,每场挣700元左右 - 天天要闻

她咬着牙挺了过来,毕竟再不喜欢我,也没给你添麻烦。

再说了,我靠的是自己本事吃饭,我有什么好羞耻的?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她还在家自学简单化妆、音响设备使用、场地布置。

有一场丧礼,她哭了整整4个小时,磕头五百多个,主家事后握着她手说:“你让我爹走得风光。”

后来,家人也慢慢改变了态度。

母亲生病,她拿出积蓄送母亲去市医院,孩子交学费,她从不再四处求人借钱,

尤其是逢年过节,家里不再只有窝头和白菜,也有了排骨和鱼

她不再是村里那个“靠死人赚钱”的女人,成了“能耐的媳妇”、“孝顺的女儿”。

她开始和丈夫一起组织“歌仔戏队”,为丧礼增添仪式感,甚至受邀去城里为殡仪公司培训。

河南哭丧女子武会霞,一年哭70多场磕头上万次,每场挣700元左右 - 天天要闻

有人问她后不后悔,她只说:

我从没偷过一个瓜,没骗过一分钱。我所挣的,都是拿命磕头磕出来的,为什么要后悔?”

03 写在最后

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份职业罢了。

在城市高楼里上班的白领,是职业,在田间辛苦耕种的农民,是职业。

但像武会霞这样,用哭、用跪拜、用嗓子为他人送行的人,同样也是职业

只是它冷门到更让人误解,但这份职业没有偷没有骗,没有伤天害理。

她用泪水打磨自己的技艺,用磕头换回生活的希望,用真情温暖每一个丧礼上的灵魂。

这年头,卖丧服的、办丧事的、运遗体的都能被接受,为什么哭丧人就不可以?

河南哭丧女子武会霞,一年哭70多场磕头上万次,每场挣700元左右 - 天天要闻

职业从来不是分贵贱的理由,真正该被看不起的,是那些游手好闲不劳而获的人

武会霞这样的人,也许只是千千万万个“边缘职业者”的缩影。

他们或许不体面,或许不热闹不被祝贺,但他们踏实努力,就值得被理解,更值得被尊敬。

愿我们都能放下成见,尊重每一份沉默的付出,因为靠劳动吃饭的人,最有底气昂起头!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第一篇 婆媳“暗战” - 天天要闻

第一篇 婆媳“暗战”

邻居张阿姨最近快被儿媳妇丽丽整疯了,天天都有快递往家拿,家里的快递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但是丽丽每天还是各种买买买!买吃的买喝的买用的,吃喝穿戴一应俱全全部都是网购。张阿姨在院子里和一帮老姐妹聊天的时候,总不忘把儿媳妇数落给人听听。
中年人的“边界感”有多重要?守住它,就是守住后半生的安宁 - 天天要闻

中年人的“边界感”有多重要?守住它,就是守住后半生的安宁

(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人行至中年,犹如航船驶入一片水域宽广却也暗流潜藏的海面。肩上扛着家庭的期盼,脚下踏着事业的浪涛,耳边充斥着世事的喧嚣。我们似乎习惯了“有求必应”,习惯了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无限度地奉献给周遭的人与事。
男人的幸福有多简单 - 天天要闻

男人的幸福有多简单

两个同村的男人结伴回家,他们是堂兄弟,又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一路上说说笑笑,时间过得非常快。堂哥的老婆是个小学教师,在家带着两个孩子,节假日和婆婆种着几亩地,小日子还算过得富裕。
对伴侣“生理性厌恶”,可能不是不爱了,而是这个原因 - 天天要闻

对伴侣“生理性厌恶”,可能不是不爱了,而是这个原因

有时候,你会突然发现,那个曾经你觉得怎么看都可爱的伴侣,现在竟然让你有点“生理性厌恶”。他靠近你,你本能地往后退;他牵你的手,你感觉有点别扭;甚至他笑起来,你也觉得有点烦。你可能会慌,心想:我是不是不爱他了?可其实,真相并不是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