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今年 65 岁,辛苦了一辈子,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可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这么把他从家人身边夺走了。他的老伴儿王秀兰,今年 63 岁,两人携手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感情深厚,这一下,王秀兰感觉天都塌了。
李建国生前在一家工厂工作,和同事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后来从厂里退休,本想着能享享清福,没想到命运弄人。
葬礼那天,来了不少人,大多是亲戚朋友。让王秀兰意外的是,李建国的 8 位老同事也来了。他们看上去都已经不再年轻,头发花白,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这些老同事和李建国曾经一起在工厂里打拼,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他们行色匆匆,从进灵堂开始,就一直默默地帮忙,有的帮忙招呼客人,有的帮忙整理花圈,虽然话不多,但每一个举动都透着对李建国的敬重和怀念。葬礼结束后,其他人都陆陆续续离开了,这 8 位老同事却留了下来。
他们把王秀兰拉到一旁,其中一位叫赵强的老同事,看上去是这几个人里的 “头儿”,他先开了口:“嫂子,建国这一走,我们心里都不好受。他是个好人,我们这些老兄弟都记着呢。” 说着,他从身后拿出一个帆布包,递给王秀兰,“嫂子,这是我们几个的一点心意,你收下。”
王秀兰有些疑惑,接过帆布包,感觉沉甸甸的。她刚想打开看看,赵强又说:“嫂子,你先收着,等我们走了你再看。” 王秀兰点了点头,心里满是感动,眼眶也红了,说道:“谢谢你们啊,这么多年了,还想着建国,还想着我这个老太婆。”
这 8 位老同事又和王秀兰聊了几句,回忆了一些当年和李建国一起工作的趣事,比如有一次工厂赶订单,大家一起加班到深夜,李建国还自掏腰包给大家买夜宵;还有一次,赵强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差点被领导批评,是李建国帮他解决了问题,让他免受责罚。这些回忆,让王秀兰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的李建国,那个充满干劲、乐于助人的丈夫。
没一会儿,这 8 位老同事就起身告辞了,他们说还有些事要忙。王秀兰把他们送到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远去,心里五味杂陈。
等他们走后,王秀兰回到屋里,打开了那个帆布包。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叠信封,每个信封上都写着名字,她数了数,正好 8 个。她打开其中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封信和一沓钱。信上写着:“嫂子,建国走了,我们都很难过。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钱不多,希望能帮你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建国在的时候,没少帮我,这份情我一直记在心里。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赵强”
王秀兰又打开其他信封,每一封信都写得情真意切,有的回忆了和李建国一起奋斗的日子,有的表达了对王秀兰的关心和安慰,每个信封里都装着或多或少的钱。王秀兰看着这些信和钱,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她没想到,丈夫的这些老同事,在他走后还能这么照顾自己。
晚上,王秀兰的儿子李阳下班回来了。他看到母亲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那些信和钱,一脸泪痕,便关切地问:“妈,你怎么了?” 王秀兰把事情的经过跟儿子说了一遍。李阳听后,眼眶也红了,他说:“爸生前就常说,他那些老同事都是好兄弟,看来真是这样。”
王秀兰对儿子说:“阳阳,你以后也要像你爸一样,做个重情重义的人。你看,你爸走了,他的这些老同事还惦记着咱们,这份情谊太珍贵了。” 李阳点了点头,说:“妈,你放心吧,我记住了。”
从那以后,王秀兰把那些信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每当她想念李建国的时候,就会把信拿出来看看,那些温暖的话语,让她觉得李建国好像还在身边。而那笔钱,她也没有乱花,她打算存起来,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感谢丈夫的这些老同事。
在这个看似有些冷漠的世界里,这份来自老同事的情谊,就像一束光,照亮了王秀兰和家人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温暖。
感谢鉴赏,多谢关注
[注:本文为虚构故事,旨在展现一种生活态度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非真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