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爱情看性格,二等爱情看默契,一等爱情看……

2024年05月20日07:05:16 情感 1949

陆小曼曾对徐志摩说:

“自从见着你,我才像乌云里见着了青天,我才知道自埋自身是不应该的,做人为什么不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呢?”


爱情,可以让人从里到外都发生改变,从面目枯槁到容光焕发,从内心黯淡到心怀欢喜。

爱里的人不尽相同,爱情本身却有着相同的魅力。

那些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莫不如此。


三等爱情看性格,二等爱情看默契,一等爱情看…… - 天天要闻

灵魂契合

“你快回来吧,你要是一回来我就要放一个震动北京城的大炮仗。”


就像如此真诚炽烈的思念一样,王小波李银河的爱情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故事最初,他们从事着八竿子打不到的工作,基本不会有什么交集

大学毕业的李银河是《光明日报》的编辑,王小波则是一名街道工人。

酷爱文学创作的王小波写了一篇小说《绿毛水怪》,投给《光明日报》。

经手这篇文章的编辑,恰好是李银河的同事,经过同事间的交流,李银河也对王小波其人其文产生了浓厚兴趣。

特别是王小波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涅朵奇卡·涅茨瓦诺娃》进行的一番评论,更让李银河有一种“人生遇知己”的灵魂触动。

李银河断定,自己与这位素未谋面的王小波是心有灵犀的。

然而,当她见到王小波本人的时候,却被眼前的这个人吓了一跳:

“这人怎么长得又凶又丑。”

但是在两人第二次见面时,情况却发生了改变。

他们畅聊文学艺术,十分投机,相似的灵魂迸发出火花。

王小波突然问李银河有没有男朋友。


当他得知李银河尚且单身,便直接问道:

“你看我怎么样?”


这番生猛又不失真诚的表白,令李银河心头微微一动。

李银河的家人十分不看好王小波,经过一番波折,两人才喜结连理。

婚后,他们生活很是拮据,李银河不让王小波操心赚钱的事情,要他专心写作。

她相信王小波的才华,不断鼓励王小波:

“只要坚持,终会出头。”

1991年,小说《黄金时代》获奖后,王小波决定全职写作。

这再次遭到了身边亲友的反对,只有李银河坚定地站在王小波这边。


她知道他想要什么,并从内心肯定这种想法。

王小波的作品,一度争议很大,李银河的两性关系研究,也被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不容。

可他们两个仿佛看不到这些压力。


在他们的世界里,彼此就是对方的灵魂支柱,再多的纷纷扰扰,也抵不过爱人的会心一笑。

志同道合、灵魂相契的爱情,实在难得。

廖一梅说:

“人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王小波和李银河既拥有爱,也拥有了解。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是幸运的。


三等爱情看性格,二等爱情看默契,一等爱情看…… - 天天要闻

三等爱情看性格,二等爱情看默契,一等爱情看…… - 天天要闻

性格互补

心理学中有一个“互补定律”,认为两个性格不同的人能在相处过程中获得平衡感,这样的人更容易相处得来。

鲁迅许广平就是如此。

1925年,身为女师大在校生的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讲述了女师大目前的弊端,倾诉了自己的理想。

鲁迅随即回了一封信,渐渐,两人书信往来增多,感情也在不断深化。

许广平等人在学生运动中被校方迫害,鲁迅毅然选择支持学生的正义举动。

有着共同理想的两个人,成为了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建立在三观一致前提下的感情是很容易升温的。

许广平内心爱情的火焰升腾起来,只是这爱情的过程充满了曲折。

1925年的夏天,许广平主动而大胆地向鲁迅表明自己的情感。


同年10月,许广平更是在《同行者》一文中,公开表达了她对鲁迅的强烈爱意,说自己会“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可鲁迅却没有回应,那位平日言辞犀利、不苟言笑的鲁迅先生,在如此炽热的情感面前,有些胆怯和畏缩。

许广平就像一个小太阳,照亮了鲁迅沉闷的人生,他当然会动心。

牵绊住脚步的,是鲁迅对现实的考量。

他在老家有妻室,尽管那是自己十分抗拒的包办婚姻,但确实有夫妻之名。

鲁迅声称:

“我明白自己的各种缺点,生怕辱没了对方。”


他以这样的方式,婉拒了许广平。

与鲁迅的踌躇犹豫不同,许广平对爱情的态度是无畏和坚定的。

她明白鲁迅的顾虑,却毫不退缩,并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所爱。

烈火是可以融化寒冰的。

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鲁迅终于放下思想包袱,接受了这份爱情。

他告诉许广平:

“我可以爱,你胜利了。”


至此,大胆追爱的许广平终于得偿所愿。

在这段感情中,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鲁迅与许广平能够走到一起的思想基础,互补的性格,是两个人携手相伴的充分条件

爱,就像在山谷里找寻宝藏,有一方大声呼唤,才能让寻找的人心生力量。

在互补的性格中,两个人都离幸福更近了一步。


三等爱情看性格,二等爱情看默契,一等爱情看…… - 天天要闻

三等爱情看性格,二等爱情看默契,一等爱情看…… - 天天要闻

相互扶持

怦然心动,是爱情的开始,厮守到老,才是爱情的结局。

人生路如此漫长波折,能相互扶持陪伴,比乍见之欢更为难得。

钱钟书杨绛婚后不久,就拿到牛津大学的通知书,而这时的杨绛则考上清华大学外语研究院。

为了避免异地,杨绛决定跟随钱钟书来到英国,后来又辗转法国

这样义无反顾的陪伴贯穿了他们爱情的始末。

钱钟书那部轰动整个中国文坛的《围城》,是由杨绛来校稿的;杨绛的小说《洗澡》,则由钱钟书题写书名。

生活中亦然,钱钟书是个名副其实的“生活白痴”,不懂得如何打理日常生活,杨绛便包揽了钱钟书的饮食起居。

杨绛在医院生产期间,一向不善家务的钱钟书却忙前忙后团团转,还尝试着为妻子炖鸡汤。

当然了,他也会有出错的时候,这时,另一半的宽慰和理解就尤为重要。

杨绛在医院的时候,笨手笨脚的钱钟书打翻墨水弄脏了桌布,杨绛得知后说,她会洗干净。

钱钟书又说自己弄坏了门轴,杨绛还是微微一笑说,没事的,她会修理。

爱情最重要的精神理想,世俗生活,情感需求中,他们都彼此扶持、理解,将平淡如水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钱钟书曾这样评价杨绛:

“她结合了妻子、情人、朋友三者,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杨绛则说:

“良好的婚姻,只能是互相成就彼此的梦想。”

如果说高段位的爱情有模板,那么大概就是像钱钟书、杨绛的婚姻这样。

我们总以为爱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但其实它也有规律可依循:


灵魂契合才能相知,性格互补才能相爱,彼此扶持才能相守。

这就是爱情答案。

当他们都不看好你时,我会坚定地站在你身边。

当你面对爱情犹豫不决时,我依然选择对你痴心相付。

当你需要在事业上不断精进,那么我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有句法国民谚说:

“生命是花,爱情是蜜。”


人生一场,愿我们每个人的爱情都能美好而绚丽。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退休金5千带孙6年,70万给儿媳,我1百买大衣儿媳说我败家 - 天天要闻

我退休金5千带孙6年,70万给儿媳,我1百买大衣儿媳说我败家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王大妈是一个退休金五千元的普通老人,年轻时在工厂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和老伴老李一起住在一个老小区里。小区环境虽然不算太好,但对她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心眼坏的人,往往有这3个特点,千万不要深交! - 天天要闻

心眼坏的人,往往有这3个特点,千万不要深交!

现实里,成年人交朋友的时候,心眼好坏,是交往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不是光看钱。心眼坏的人,哪怕你跟他,再有共同话题,你也要敬而远之。因为这类人的做人标准,跟你完全不同。你可能遵守道德规则,但是他们,却完全视道德于无物。你跟他们交往,很容易吃亏。
一个家庭越过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养 - 天天要闻

一个家庭越过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养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体现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是人们情感的港湾和精神的寄托,当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谐、相互关爱时,家庭就成为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人们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滋养,更好地面对外
以为两个儿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会好过些,没想到比以前更苦 - 天天要闻

以为两个儿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会好过些,没想到比以前更苦

研究生儿子带来的新挑战:父亲的期望与现实老张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一辈子勤劳肯干,就盼望着儿女们能有个好前程。当得知两个儿子都考上了研究生,他满心欢喜,以为好日子就这么不经意间到了。在他的想象中,儿子们高学历,工作稳定,他就能卸下肩上的重担,享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后续) - 天天要闻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后续)

故事接上篇(点我头像进入主页搜索标题关键词查看)18我有些担心安娜。希望他们不会起冲突。等江落到的时候,本以为他要敲很久的门。谁知安娜并没有让他等太久,很快就开了门。这么晚了,应该是怕吵到邻居大妈吧。江落气喘吁吁,他是爬楼梯上来的。“你到底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 - 天天要闻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师妹还没有发现(完)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江落还没有发现。直到他的小师妹因为胃疼吃不下饭,他才大发慈悲给我发短信:“杨芷,晚上做一份山药粥给我带过来,就原谅你。”我飘在上空冷笑。──真的不用了。良久没有收到我的信息,他皱了皱眉头:“差不多得了,别到时候哭着求我。”
选老婆的智慧 - 天天要闻

选老婆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看人要准,现实生活里面,我们见过太多认人不清的情况,到头来被人骗的团团转。选老婆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她的原生家庭。看看她来时的路。看看她父母的价值观,相处方式。如果她的家庭都是很和睦的,基本上,她这个人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借一次钱就清楚了 - 天天要闻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借一次钱就清楚了

电影《寄生虫》中有一句台词:“钱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了,它能熨平人们之间的隔阂,也能熨平世间所有的感情。”钱,无疑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保障,更是社会地位和尊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