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巨婴”现象 ----探究时代背后的隐忧

2024年04月07日18:55:16 情感 1509

文/赵香玲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我们经常听到一个颇为讽刺的说法——“巨婴”。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成年人,他们可能在情感上依赖他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自私和任性。而在众多群体中,有一个现象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一些男人展现出的“巨婴”特征。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我所以说出来,不是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而是拿出来讨论,以正己心。

这个题目出来前,我思考了很久,难道女人没有“巨婴”现象,只有男人有?题目出来时正赶上我每月作业接近尾声,索性写出来任由男人女人拍砖吧。

所谓的巨婴表现在哪些

1. 情绪化: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过度的情绪反应,如愤怒、焦虑或沮丧。

2. 逃避责任:他们可能在经济或情感上过分依赖他人,当工作或者家庭遇到困难时,他们倾向于逃避而不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他们会过分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忽视他人的感受。对家人特别是妻子或者儿女关注少,他们用聚会甚至赌博,出轨等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却冷漠对待妻子及家人的诉求。特别是一些男人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不够成熟的行为更加明显。

年轻时,孩子多数由母亲但当教育的主角,当孩子情绪或者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他会以经济需要等各种理由将教育重任推给妻子,直到妻子和孩子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他又会谴责妻子情绪有问题,见识不够,遇到事情不冷静等等。即使在退休或进入老年阶段,他们仍然缺乏成熟的生活态度对待生活。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离退休老男人,会将自己做的那点家务事引以为傲,拿出来渲染自己对妻子的体贴,却不知道妻子夜以继日的忙碌中牺牲了多少自己的时光。

什么原因让这些男人成为“巨婴”的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社会层面:传统性别角色的教育,使得男性在成长过程中,社会角色刻板化,举个例子:单位里做同一种工作,女性往往是下班后奔赴家中,处理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孩子,父母等等,而男性,则会选择外出会酒肉朋友,美其名曰是为了社会关系,其实认真想来,不过是逃避家庭责任。这也是导致他们在面对家庭重大事物时选择逃避的主要原因。

2. 心理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男性可能会感受到力量和影响力的流失,这种无力感可能导致他们以“巨婴”的方式寻求关注和安慰。我们看身边70岁以后的老年人,最后夫妻剩下一人时,能独自承受作为老年生活的孤独,衰老,不容易抑郁的大多是女性。而男性基本或者必须找个老伴,否责他的生活瞬间几乎就失去了光彩,然后就是家里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了。

3. 个人层面:个人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个人文化教育的不同,对待生活态度也不同。60岁以上的人出生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时候物质贫乏,农村城镇的男生多是用来对付农耕,体力劳动某些时期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活着必要的来源。这批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男人被家庭社会教育成了自以为是的性格,很容易形成“巨婴”的行为和人格。

60末70初的男人,多数家里是为了要男婴成了使命的年代,家里有三兄妹的,最小的多数是弟弟。这些弟弟们长大过程里被母亲,姐姐,妹妹的宠坏了,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就是不读书的,也会为了城镇户口,父母呕心沥血。然后进城的弟弟成了家里的骄傲,典型“凤凰男”就出场了。70末80初的男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家里的弟弟,很多农村政策都是:第一个是男生不准生二胎,第一个是女生,12岁后允许生二胎,如果二胎刚好是男生,大12岁的姐姐就成了“小妈”,这个在老妈小妈宠爱下的男人40岁后,典型的“巨婴”现象就很明显了,比如对妻子不够体贴,过于重视母亲的感受,拿着“孝”作为借口,成了某种妈宝男的代表。

男人的“巨婴”现象  ----探究时代背后的隐忧 - 天天要闻

男人的“巨婴”现象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家庭成员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社会上不安定因素一部分。

1. 家庭关系紧张:他们的行为可能会激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婆媳关系容易恶化,很多儿媳妇成了“怨妇”,大部分怨言都在熬成婆的老人身上,其不知,根源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男人,男人的不成熟,会让对他充满期待的妻子失望,会让好容易看着儿子成人甚至成气候的母亲对儿媳妇开始挑剔,于是造成家庭不稳定,甚至解体。

2. 子女教育问题:作为父母的他们可能无法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影响子女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巨婴”男性,多数从不认真去面对教育问题,对儿女以给钱为主线,自己认为能赚钱,能给孩子足够金钱支持就是一切,这种家庭的子女多数歧视母亲,不够尊重女性,未来的家庭幸福堪忧。

3. 社会责任缺失: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道德沦丧,做出危害社会和大众的事情来。如那些大的贪官腐败,很多行为都来自最初的教育和影响。还有那些伤害女性和儿童的男人,这种恶劣的行为,多数来自扭曲的人格,不是人人喊打,而是罪不可恕。

男人自我反思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我经常说,为什么多数女人“闻酒色变”?其根源多数来自不负责任的男人,以为了工作,为了上进,为了家庭种种理由,搞坏了本来可以因为酒而放松的生活,变得面目可憎,酒成了罪魁祸首,这类男人多数不够成熟,接近“巨婴” 的某些表现。

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寻求改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针对性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自己处理情绪和心理问题。

男人的“巨婴”现象是大问题,不仅仅会使自己和家庭陷入混乱,特别是陷入老年后的男性,固执,自私,很容易影响子女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目前看,我们更需要很多专业的心理学专家,针对这一现象给出一些指导和帮助。以公益讲座等方式广为宣传。

对比当下社会,特别是60后的子女,在父母身边各种付出的的大多是女性,当80岁之后的父母剩下父亲时,很少听到谁家不鸡飞狗跳的。很多60后的朋友吐槽,生儿子没啥用,你看看谁家的老人不是女儿在照顾?

男人的“巨婴”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关注和努力。通过提高社会意识、强化心理支持、促进社会参与和改善家庭教育,使这些男人走出“巨婴”的阴影,迎接更加成熟和谐的生活。

当然我这篇小文不够引经据典,也有点以点带面,总之,这种现象的存在堪忧,只希望少一些“巨鹰”的成年人。

人生苦短,但愿少一些妈宝男,巨婴男,凤凰男。社会多关爱妇女儿童,家庭喜乐平安,社会繁荣富强,我想,这是很多人的梦中乐园吧?

男人的“巨婴”现象  ----探究时代背后的隐忧 - 天天要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以为全世界都在针对你?1个心理陷阱正在偷走你的冷静 - 天天要闻

以为全世界都在针对你?1个心理陷阱正在偷走你的冷静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绊住脚步,气得直跺脚。可你知道吗?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有个特别重要的诀窍。哪怕处在特别棘手的状况里,也要能分清别人实际做了什么,和他们本来想做什么。这看似简单的区别,里头可有大学问。 在法律中,这种区别体
我离婚后才明白,女人最亲的人并不是老公和孩子,而是这个人 - 天天要闻

我离婚后才明白,女人最亲的人并不是老公和孩子,而是这个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许多宝贵的真理唯有在遭受挫折、历经磨难之后方能领略。无论旁人如何苦口婆心,若非亲身经历,那些忠告往往难以入耳。正如此,某些弯路,唯有亲自踏上,方知其险峻。我的挚友杨佳便曾如此感慨:“离婚前,无数人劝我不要辞职,不要成为家庭主
跪得越快,“放血”越狠 - 天天要闻

跪得越快,“放血”越狠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场活动上发表讲话,警告如台湾半导体公司台积电不在美国设厂,将缴纳高达100%的税金。此外,他还批评拜登政府向台积电厂房建设提供66亿美元的补助,认为台积电不需要这笔钱。作为全球芯片制造龙头企业,台积电在台湾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多年来,在“科技霸权焦虑症”和“围堵中国妄想症”支配下,...
乡村轻喜剧(2025-73)一别两宽 - 天天要闻

乡村轻喜剧(2025-73)一别两宽

声明:本文为我是入叶见微凉的原创作品。禁止搬运抄袭。感谢大家的评论和点赞。内容纯属虚构,请勿过度解读。人物皆为化名,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大虎妈回来一次,前夫哥没在家,只碰见了老太太。老太太苦口婆心地劝她,别再来找前夫哥了。
丈夫离世,生前欠债妻子应该承担吗?立“有条件欠条”能免责吗?判了 - 天天要闻

丈夫离世,生前欠债妻子应该承担吗?立“有条件欠条”能免责吗?判了

丈夫去世后,其生前所欠债务妻子应该承担吗?“若无法维系家庭正常生活开销可不偿还”的特殊欠条能得到法律认可吗?近日,平江县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万某生前经营一家汽车修理店,长期从供应商胡某处购买汽修配件,累计拖欠货款90000元。万某去世后,胡某找到其妻子陈某索要欠款,陈某表示她虽然认可万某与胡某有...
《与神对话》3句简单的话,读懂了人生就顺了 - 天天要闻

《与神对话》3句简单的话,读懂了人生就顺了

《与神对话》由美国作家walsch创作,其独特的对话形式,深入讨论了人生,金钱,慈爱等话题,话题直击生命的本质。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困境时,如果能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生命,人生往往就会有不同的结果。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