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各有所图,必会各有所伤(二)

2023年10月27日13:29:05 情感 1698

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各有所图,必会各有所伤(二) - 天天要闻

接上文......

遭遇困难挫折是人生常态,谁都有可能遭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但不是谁都能像李宝莉一样笑对生活。其实,这不仅是武汉女人的形象也是中国现代女性的整体形象。中国女性是娇小柔弱的,但是在苦难和坎坷面前,又有着比男人更有担当的韧性。

丈夫马学武跳江自杀之后,---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了李宝莉一个人身上。这个性格大咧咧的女人没有像--般女人被压垮,她甚至没有掉-滴眼泪,豪情万丈地一拍胸脯:“马学武往江里一跳奶奶小宝都得我罩着。我越是要说,这是万丈光芒。我不得叫我的家散了的。

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各有所图,必会各有所伤(二) - 天天要闻

事实上她也完全做到了,在没有一个男人和她一起努力的情况下,她一个人扛起了养育一个家供养儿子念书的重任。公婆对她不待见,没关系,儿子小宝不认她,她擦干眼泪继续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

李宝莉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姆妈教给她的一个“忍”字令她纵然万箭穿心,心中依然抱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她每天作为一个女扁担在风雨中穿行,怀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独自一个人品尝着生活的种种坎坷和苦难,以地母般的坚忍在苦难面前宠辱不惊,在这苦难中获得了自我的破茧和救赎,并以这种方式升华了自己的命运,这对于影片中一直以来出现的女性或天使或魔鬼的形象,无疑是一个大胆的颠覆。

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各有所图,必会各有所伤(二) - 天天要闻

女性与男性的身体不同,但是独立精神应该是一样的,在父权思想的掌控下,女性的主体意识与话语权该如何寻找出口,这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论题。从李宝莉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如何不依赖男性寻找自我的出口和方向。

三、苏醒:平等性别关系的重建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父权思想的国家,并由此衍生发展起来一整套支持以男性为主导的情感模式。传统观念中的女性形象是柔弱美丽的是没有自我的,是顺从男性的,是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被动和弱化,而电影《万箭穿心》的主角李宝莉则展示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她得到众多关注的原因之一。

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各有所图,必会各有所伤(二) - 天天要闻

本片一开场,是一段类似《广岛之恋》的肌肤之亲,女主角李宝莉像男人一样提出了自己的欲望,而男主角马学武则像一个女性身份婉言拒绝了自己的妻子。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之后的一场情爱片段里,马学武关了灯,李宝莉提出要开着灯。

就银幕带给我们的常识来说,这一举动也是男女角色的一种性别互换。传统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在性行为中是被动的,男性是主动的,李宝莉所有无意识的近乎于本能的反应,含蓄地表达了女性在男女两性关系中从被动到丰动的过,也充分体现了李宝莉内心深处强烈的性别平等意识。而现实却是,她和丈夫马学武在情感关系中并不平等,李宝莉性格泼辣、强势,马学武沉默、弱势,他们的相处模式是典型的女强男弱,在强势的李宝莉面前,马学武形同虚设,自始至终都展现了一个没有担当没有力量的男性形象。在并不对等的性别关系中,两个人的情感必然走向消亡。

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各有所图,必会各有所伤(二) - 天天要闻

《万箭穿心》中另一位男性建建的出现,带给李宝莉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他们之间呈现出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李宝莉与建建建立了全新的平等的性别关系。

在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宝莉和建建发生的第一场性爱过程,含蓄地表现了李宝莉从矜持到放开的心理状态。刚开始,她的手紧紧扒住车窗并拼尽全力反抗,然后逐渐接受建建,放弃挣扎转而和建建拥抱。与建建发生了关系后,李宝莉并未显现出女性特有的羞涩,这让建建感到惊讶。他说,“我在里头十年,外头变化大,这样开放,完了跟没完一样。”话里除了表达意外的心情,兼而有之地表达了对李宝莉大气豁达的欣赏同时也是对她感情上的试探。

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各有所图,必会各有所伤(二) - 天天要闻

建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他坐过牢,出来后依然是混混,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于李宝莉的欣赏。事实上,李宝莉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她不够温柔,她够泼够辣,但是她也不做作,她足够勇敢。她虽然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也没什么文化,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带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她的这种自我意识,来源于不服输、不能被人看低、积极乐观的本性,也来源于她对于自己个性的高度认可。

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各有所图,必会各有所伤(二) - 天天要闻

发生关系后,建建要给李宝莉钱,被她坚决地拒收了,她说,我又没吃亏。她的这一举动同样令建建刮目相看,所以这个无约无束无法无天的混混才会喜欢上“男人婆”一一样的李宝莉。他们俩是一类人,一个泼,一个糙,一个辣,一个混,谁也不用嫌弃谁,可以相互做伴、相互取暖。影片结尾,李宝莉被儿子小宝逐出家门,建建开着车等在楼下,李宝莉没多想,便上了建建的车。车向远方驶去,最后留给观众一个背影,影片到此结束,也给观众留下许多想象空间。

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各有所图,必会各有所伤(二) - 天天要闻

虽然中国有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但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对于情感平等的追求已经拉开序幕,这个时代的女人,已经不需要压抑自己的情感需要情欲需要。电影《万箭穿心》用李宝莉的悲情人生向世人发问,女性到底应该如何在性别关系中找到平等的自我?又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同时解放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的情感寻找出口?

四、结语

《万箭穿心》通过镜头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女性在婚恋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贯穿了电影的始终。导演打破了中国电影对于女性形象的单一刻化,真实地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鲜活、立体、丰满的女性形象。并从女性自身的角度来追问女性生存困境的缘由和成因,发掘她们身上的亮点和优势,重新思考男女不平衡关系的背后原因,探索女性整体的生命意义,有助于两性平等互利对话,实现了对男权文化的突围。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有人给52岁单身的堂哥介绍女朋友,家人却劝他还不如单身到底 - 天天要闻

有人给52岁单身的堂哥介绍女朋友,家人却劝他还不如单身到底

迟来的春天"杨建国相亲成功啦!"厂区大喇叭里播出这则消息时,我正推着二八大杠往家走,不由得停下脚步,心里五味杂陈。那刺耳的广播声传得老远,引得路过的工友们纷纷朝我投来好奇的目光。"老赵,你堂哥终于舍得娶媳妇啦?"车间的王师傅扯着嗓门喊道。我
姑姑葬礼刚结束,她儿子就找到表姐:我妈给你的20万快点给我 - 天天要闻

姑姑葬礼刚结束,她儿子就找到表姐:我妈给你的20万快点给我

姑姑的遗愿"冯表哥,我妈临走前给你的二十万,你得还给我,那是我的遗产。"姑姑的骨灰盒还热着,张明华就站在我面前,眼里只有钱。我一时语塞,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样子,心里又酸又涩。我叫冯长河,今年四十有五,在县里一所中学教书。已是小有名气的语文组组
爱上一个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结局,往往指这些 - 天天要闻

爱上一个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结局,往往指这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们偶尔会误入复杂的境地。爱上有家庭的人,内心纠结与挣扎丛生。不少人在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为能坚守出别样美好,却不知这常是布满荆棘的迷途。其实,这份爱看似热烈,却可能不经意间灼伤自己与
因果定律:人生的恶果,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 天天要闻

因果定律:人生的恶果,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老子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人们日常行事时,常因冲动或欲望,做出损人利己之事。可他们没意识到,这背后藏着因果关联。我们总觉得自己行为,不会有严重后果,可事实并非如此。世间万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与人相处时,在这些情况下,要学会“装傻” - 天天要闻

与人相处时,在这些情况下,要学会“装傻”

人们常说:“难得糊涂。”在人际交往里,不少人一门心思事事精明,处处显摆自己聪明。但其实,真正的智慧,并非锋芒毕露,而是懂得适时“装傻”要是。一门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较真,往往会把自己拖进没必要的纷争和困扰中。“装傻”就像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
请记住,以下这些事是躲不过的,要学会勇敢面对 - 天天要闻

请记住,以下这些事是躲不过的,要学会勇敢面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总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困境紧紧相随。要是总选择躲避,那些问题就会像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将自己吞没。这些躲不过的事,就像横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关系中如果出现这些冷漠反应,要学会自我保护 - 天天要闻

关系中如果出现这些冷漠反应,要学会自我保护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人与人相处时,一些冷漠反应,正悄悄啃噬着关系的美好。很多人在关系里,面对冷漠行为,选择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并非总能改善关系。有时,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深困境。
一个男人想你了,可能不会说,而是默默这样做 - 天天要闻

一个男人想你了,可能不会说,而是默默这样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情感天地里,爱意的表达,并非总是直白倾诉。有一种含蓄深沉的情感,通过无声行动,缓缓流淌。人们常认为,情感传达,需直白言语。却不知,有一种思念,藏在心底,通过行动展现。要是男人只用言语,表达想念,没有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