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越越爸育儿
真正的成长,不是胜过别人,而是打败自己。
所谓老人和儿女,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得体退出和体面放下才是为人父母最难转变的观念。
可随着儿女越长越大,老人逐渐衰老,两代人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不同观念的激烈碰撞,代沟也好,隔阂也罢,最终在两者中间形成了一道又一道的天堑,既难以逾越,又无法弥补。
于是,在和儿女相处过程中,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鸡飞狗跳的背后是不得安宁。
这样的结局,对于当事双方来说,都感觉很委屈。
有的老人就是想不通,为啥儿女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呢?为啥再掏心掏肺的付出也换不来感恩,最后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了呢?
殊不知,儿女还是那个儿女,却早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儿女,再用过往观念来左右自己的思想,再用旧有认知来引导自己的行动,只会让彼此间的距离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许多老人身上,做的太多和想的太少,这才是和儿女相处不好的根源,总在试图改变他人,却从没想过改变自己。
在越越爸看来,老人要想和儿女处好关系,就必须先转变自己下面的3种观念,越早越好。
01 儿女不是生活的全部,握太紧不如松开手。
手握沙子,你越想抓紧,越会从指间滑落。
莫言说:“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为人父母,这辈子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
除了儿女,似乎也没有第二个答案,毕竟从生儿育女那一刻开始,就把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和心血奉献在了孩子身上,从吃喝拉撒再到言传身教,几乎是面面俱到。
可随着儿女成家立业后,许多老人还没做好与儿女割裂的准备,有的藕断丝连,有的强行苛求,在一番自以为是的操作之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把儿女当生活的全部,所以过度付出;
把儿女当生活的全部,所以没有边界;
把儿女当生活的全部,所以迷失自我。
而结局,一边念叨着吃力不讨好,一边承受着各种痛苦和折磨。
对于老人来说,都期望儿女能快速成长起来,不仅能在生活上独当一面,还可以替自己遮风挡雨。可很多时候,也是她们不忍心看着儿女饱受风雨洗礼,亲手折断了其翱翔长空的翅膀。
如此成长起来,再优秀也顶多算作一件残次的艺术品,折服于表面美的背后,全是令人惋惜的惊叹。
其实,人到晚年要学会转变观念,儿女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松开双手才能回归自我。切记,任何关系里,借着爱的名义来干预,都是扼杀自己;打着为人好的旗号来苛求,只会将对方推向更远。
02 最不能依赖的是儿女,最靠得住的是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有所依赖,但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
宫崎骏说:“在这个世界别太依赖任何人,当你在黑暗中挣扎时,连影子都会离开你。”
在一些老人的观念里,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将自己晚年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至于结果嘛,就像和命运的一场豪赌,一切都看天意。
如果儿女孝顺,吃穿不愁,尽享天伦之乐;
如果儿女不孝,生死有命,富贵全部在天。
殊不知,就算儿女真的孝顺,也不可能事事让老人如愿以偿,全部按照老人舒适的方式来生活,更何况其中还会掺杂许多人性层面的东西。
一旦形成过度依赖,从儿女的角度来看,老人不仅自身没有价值,还完全成了一种拖累,除了掣肘一无是处,结局往往可想而知。
其实,在任何关系里,都不要对他人轻易产生依赖,一旦有了就会产生期待,而期待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失望、怨愤和悔不当初,最后还不得不吃下这颗亲自种出的苦果。
人老了,并不是儿女一点都不能依靠,而是不到万般无奈之时,都要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做好靠自己的准备。
人生兜兜转转一圈后,你终究会发现,所有的苦难都是靠自己挺过来的,那些令人感恩戴德的依赖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真正会雪中送炭的只有自己。
所以,人到晚年要学会转变观念,既要做好不依赖儿女的准备,也要积累好倚靠自己的本钱。做人,如果自己活在梦中,就不要责怪社会太现实。
03 有点距离才有美,是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
最舒服的关系,并非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保持恰如其分的边界感。
陈果说:“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舒适的疆域。”
在亲子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中,许多老人都容易陷入不分彼此的误区之中,认为没有距离才能体现出关系的亲密程度,紧贴在一起,才能彰显出亲情的温暖与厚重。
殊不知,任何关系一旦失去了距离,对彼此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而这里的距离,包含了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身体与身体的距离,一些老人特别喜欢和儿女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以为如此就是全家团圆,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可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争吵与隔阂,家庭关系被弄的乌烟瘴气,自己也卷入了无休无止的是非中。
第二种是灵魂与灵魂的距离,一些老人虽与儿女远隔千里,却将全部身心耗在操控儿女身上,不仅有管不完的事,还有操不完的心。这类家庭的儿女,一副身躯里面往往承担着两个灵魂,既不堪重负,又难以前行。
其实,人老了,在和儿女相处的过程中,无论哪一种距离都要适当保持,这不是见外,更不是疏远亲情,而是用恰当的方式来维护关系。
在越越爸看来,人与人之间就像两只刺猬,离得太远则关系不够亲,离得太近又必然是互扎的场景,只有保持适度的距离,才懂得去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生存空间。
所以,人到晚年要学会转变观念,和儿女保持一点距离,还彼此呼吸的自由。是亲三分客,留一点生分,每个人才知道自己的本分。
04 我想说的是
人老了,和儿女相处既是一场修行,又是一门学问,说难也难,说复杂也复杂,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测。只要你不断提升认知,及时转变固有的观念,终归能理清那一团乱麻,才不至于在原地打转。
儿女不是全部,懂得松手才能抓住幸福;
儿女不能依赖,明白靠己才是唯一出路;
儿女不可太近,知道距离才会成全彼此。
人到晚年,能为老人改变的很少,老人能改变的则更少,但只要懂得改变自己,生活必然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看到这里,你认为老人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吗?
欢迎关注【越越爸育儿】,一个专注为带娃老人理智发声的原创阵地,为你深度解析各类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