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终于回到家乡,结束了7年的外出生活,参加父亲的葬礼。在他离家期间,他的妻子吴舜莲一直孤单地等待着他。
两人是经过包办结婚的,吴舜莲还带了丰厚的嫁妆来资助陈诚上学。刚开始他们的感情还不错,但陈诚发现后来吴舜莲裹小脚后对他的态度变得冷淡。
陈诚追求新思想,不愿与传统束缚的吴舜莲过日子。婚后不久,他就离家出走,加入军校深造。这些年,他从未回家看望过妻子。
吴舜莲只能在家等待,默默忍受丈夫的漠视。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贫穷和弱小的时期,陈诚想通过参军报效国家,但他的进步思想与吴舜莲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导致他们的感情破裂。
这次回家参加葬礼,吴舜莲除了感到欣喜之外,也想借此机会恢复与丈夫的感情。她殷勤地侍奉公婆,照顾丈夫的起居,甚至在某个晚上爬上陈诚的床榻,请求他留下一个骨肉,希望有个相依为命的家人,尤其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社会动荡。
然而,她没有料到的是,陈诚面露不悦,用一脚将她踢下床,怒斥她无耻,逾越妇道。吴舜莲受到了羞辱,心如死灰。
她陷入绝望之中,拿起剪刀朝自己的脖子猛刺过去。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吴舜莲选择了轻生来表达她的绝望。
陈诚大惊,连忙呼救,陈父赶来,看到血淋淋的伤口,急忙用院中的活鸡暂时堵住吴舜莲的伤口,然后紧急送往县城医院。当时医疗条件简陋,陈父能想到使用鸡皮进行急救,也算是机智。
在医生的救治下,吴舜莲幸免于难。但这起事件很快在乡间传开,村民们议论纷纷,纷纷猜测是夫妻不和导致的。
陈诚感到烦躁不堪,三天后匆匆离开,留下吴舜莲与公婆相依为命。当时封建道德非常严格,这场家丑流传开来,陈诚颜面尽失。
陈诚回到城里后,通过一位同学的介绍,认识了谭祥,他是谭延闿的女儿。两人志趣相投,很快坠入爱河,背景相当,志向相合。
为了娶谭祥,陈诚决意休妻。吴舜莲哭着签下了离婚协议,只求两人死后能合葬。当时离婚还不普遍,吴舜莲勉强答应,她只求来生能与丈夫魂归一处。
陈诚和谭祥重建了新家庭,生活中育有子女。而吴舜莲仍然住在公婆家,孤独地守着活寡的状态。她时常回忆起过去的婚姻,陈诚的冷漠让她感到伤心,而她企图自杀的丑闻也使她感到羞耻。
她度过余生,继续与公婆相依为命,经历着独自忍受的苦楚。岁月流转,过往的痛楚已成为过眼云烟,吴舜莲与陈诚的缘尽于此,只留下无尽的惆怅,也许有些姻缘只能在来生得以圆满。
他们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转变和家庭道德的痛苦,让人感到惋惜,也引发了对过去的反思。#近代人物故事# #近代史故事# #陈诚#